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节
    “虎皮总要扯,今天好像也有些乱。”他说着,捕捉痕迹的往四处看看,果然有人经历过壮丁风波,很多路人都下意识的躲远点走。
    黎嘉骏点点头,忽然想起:“哎呀!我买了不少吃的!落在太子楼了!”
    “这都能忘?你怎么了?”他没等回答,就道,“你歇着,我去拿。”
    “我也要去!”
    “哎……你这一双高跟鞋……罢了,来,可别扭了脚。”
    两人匆匆赶到太子楼拿了吃食,又匆匆往回赶,一路上黎嘉骏不停的左右张望,就盼着外公会不会回头找她。
    他是个念旧记恩的人,肯定会回来找的。
    正想着,竟然真的在角落里看到一个剃着板寸的脑袋,往这边探头探脑。
    是外公!他手里捏着帽子,脚边放着那一大袋吃食,腋下竟然夹着那个人参盒子!
    黎嘉骏一阵激动,她正要过去,却见外公缩了一缩,有些畏惧的看着她身边穿着军装的秦梓徽
    她呼的冷静了下来。
    “怎么了?”见她老望着另一边,秦梓徽问,“还发呆,快来不及了。”
    “没什么。”她微笑,垂下的手朝着外公摆了摆,又推了推,做了个“去吧”动作,随后挽上秦梓徽的手臂,“我们走吧。”
    走了几步,再回头,那个角落已经没有人了。
    白墙青瓦,雕栏画栋,还是那番缱绻的样子。
    了却一桩大事,黎嘉骏心情轻松又兴奋,一家三口收拾了东西,等到六点半,约好的小轿车过来接他们。
    此时的杭州水道密集,杭州火车站就在贴沙河上,那也是杭州的护城河,离他们居住的地方不远,很快便到了,见时间还早,三人寄好了行李,在小三儿的强烈要求下,登上到旁边一条小河的桥上去玩,此时天色已经渐暗,行人来来去去行色匆匆,背货的,推车的,拉人的,络绎不绝。
    三人也不嫌挤,爬上这小石桥,黎嘉骏抱着小三儿,教她认桥上的字:“清,永,桥。”
    “清,永,桥……”小三儿跟着念了几遍,一抬头,忽然很激动,“妈咪,妈咪,船,船!”
    黎嘉骏也望去,看见有一支船队,正从远处的另一座桥下列队过来,船相互连接着,船夫在前后撑着竹篙,一下,又一下,在湖面划开金色的波纹,船夫以外的一些人,则在船头烧饭,收衣服,或者也看着街边的路人。
    她看到了外公。
    他的船在前面,他换了汗衫,精瘦的双臂举着竹篙,正表情严肃的撑船,可当他望向船头时,却又会咧嘴笑起来,眼神温柔。
    她顺着他的眼神望过去,看到船头一个年轻女子抱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正笑意满面的哄着。她的身边的桌上,只摆了一小盆的咸菜,和两碗黑黄的饭。
    外婆穿着藏蓝的薄衫,肩上有一大块白色的补丁,赤着脚,她青丝满头,面如银盆,夕阳抚在她的脸上,和着金色的波光,笑意潋滟而清爽。
    她的孩子,艾珈的大舅舅双腿不停蹬着,外婆把他放在甲板上,转身给外公扔了一块布巾,外公接过,擦了擦头上的汗。
    外婆坐下来,把乱爬的大舅抱在怀里,拿起碗开始吃饭,她夹一根咸菜,可以配好几口饭,等路过永昌桥时,已经一碗见底了。
    她放下碗,擦了擦嘴就往后,接过外公手里的竹篙撑了起来,外公则几步走到船头,顾不上逗儿子,快速的塞起了饭,他更狠,吃了一口咸菜,仰头就一大碗饭下肚了,随后小心的盖上了菜碗,一边嚼一边往外婆走。
    外婆似是斥责了两句,他露出了一脸憨厚的笑,还是接过了竹篙。
    那就是养大她的老人们。
    那就是走过那个时代,养大她的老人们。
    即使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可他们往前看着,眼神柔和清澈,满是蓬勃的朝气。
    她的眼前已经一片模糊,那一叶扁舟无声的划过,宁静的画面背后,雾气翻腾,叫声驳杂,没一会儿,就好像泛起了浓重的黑暗和血光。
    那时候每个人的笑容都带着苦涩,哭声都带着疲倦,然后笑不出,哭不出,麻木的生存,等到曙光吹散了乌云,绝望变成了希望。
    他们的苦涩中没了悲伤,疲倦中没了绝望。
    她甚至知道,即使鹤发鸡皮,垂垂老矣,他们那根撑过了百年黑暗的脊梁,依然钢直如铁,顶天立地。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
    黎嘉骏,公元一九一六年生人,逝于一九九零年。
    同年,艾珈出生,二零一四年无故昏迷,醒于二零一六年。
    山河犹在,青史不改。
    阅尽生死,百年家书。
    (完)
    作者有话要说:  外公的故事改编自他本人真实经历。
    其他的再说吧,我缓缓……
    本书由(慕寒雪影)为您整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