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0章
    “尊敬的帕特尔先生,你在伦敦的学习,就是学到了如何保护一群变态么?你在伦敦学习的法律,看来是白学了,简直愧对大英帝国对你的培养。”
    听完帕特尔对总督府的指责,艾伦威尔逊才不慌不忙的开口道,“不过还好,你总算比较守时,没像之前的那个笨蛋,非要等到快下班才来,可能我是不理解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吧,这么说可能有些武断,但实际上我想说,我现在连印度人的道德观念,都已经不是很懂了,这可是很少见的事情,我一直自认为,没人比我更懂印度。”
    夹枪带棒的过完了嘴瘾,艾伦威尔逊施施然的转身从身后打过来茶杯,边泡茶边道,“今天时间还早,我现在就听听,你对圣女群体存在,以及现在被解救是什么看法。”
    “这是印度人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殖民者来解决。”帕特尔是做过律师的,没有纠结圣女群体的性质问题,而是强调艾伦威尔逊这些人是殖民者。
    “不愧是做过律师的人,律师这个职业拿钱办事,没少制造冤假错案吧?很有我们大英帝国的风范!”艾伦威尔逊笑了笑,还不忘记自黑一把,反正他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殖民者对印度教的敌视非常令人震惊。”帕特尔一听艾伦威尔逊的话,就知道自己碰到对手了,转而开始从宏观角度反驳对方。
    “我倒是想对和平教也表达敌视,可清真寺里面没有这种东西。”艾伦威尔逊一脸这不怪我的样子,“我们大英帝国也是想要做一点好事的,别以后一提起英国人,总是说我们不干好事,印度教既然存在问题,自认倒霉对大家都好。如同我之前所说的,不要把对穆盟的态度对待总督府,这样我们还可以谈。”
    “如果出现了广泛的不合作运动,相信也不是总督府希望看到的吧?”帕特尔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眼前的年轻英国人,不过是一个公务员,自己可是国大党的三巨头之一,竟然如此轻慢自己。
    “总督先生目前正准备回国,如果在此时出现了对大英帝国的软对抗。可真是一个好机会!”艾伦威尔逊有恃无恐的建议道,“是要绝食嘛?我还没见到过绝食呢。如果在英属印度没有管理者的空窗期,有人把自己饿死,我可能会当做没看见。”
    “这可能会影响到英属印度的大建计划,很可能会让整个次大陆瘫痪。”
    “和平教徒占据英属印度人口的四分之一,就算是整个印度教徒群体都不合作,也不耽误计划的推行。”
    “这可能会引起暴力事件!”帕特尔的脸色沉下来,拿出了最后的撒手锏,“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但对印度人的坏处更大一些。也许印度人出现了一种错觉,觉得可以和德国人一样。”艾伦威尔逊带着叹息之色道,“当然了,为了一群禽兽加变态和我们作对,这是德国人都没有做到过的,如果印度人非要这么干,我想从英吉利到密西西比,印度人的大名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现在帕特尔相信金达里的话了,眼前的艾伦威尔逊,确实非常令人讨厌。
    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在民族领袖面前显露无疑,这种令人作呕的殖民者态度,正是帕特尔长久以来争取民族解放的目的。
    艾伦威尔逊一副反正印度人损失更大的混蛋态度,终于还是激怒了国大党巨头,帕特尔终于忍不住……展现了斗争上的灵活性,“印度人的命也是命,我坚决维护印度人的合法权益。”
    “啊!嗯?”艾伦威尔逊惊异的看着国大党的著名铁腕人物,还怀疑自己听错了,但马上就知道人家这是找台阶下,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今天的第一次赞同表态,“当然,不但印度人的命也是命,印度人的命还非常珍贵。”
    又是故作强硬,要是要给殖民者一个好看,最终不也是要服软么?艾伦威尔逊表示,并不是一定要杀人立威,而是希望印度人能够认识到错误。
    帕特尔深表认同,但更进一步的表示,在宗教问题上,处理事情要小心谨慎。
    第220章 铁腕领袖
    对此艾伦威尔逊深表认可,并且自我变白道,“尊敬的帕特尔先生,我觉得你对印度教的维护堪称强硬,当然我们也不是非要对印度教怎么样,我个人是对印度教非常尊重的,印度拥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悠久富有魅力的文明……”
    还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艾伦威尔逊,在受到了服软信息之后,又无缝转换成了我们印度太厉害了,表示印度总督府没有,也从来不会对印度教有任何的敌意举动,这都是为了社会更加的公平公正,这都是为了印度的明天会更好。
    关于印度教的问题,艾伦威尔逊表示一小撮令人作呕的寺庙长老,无损于印度教博大的思想照耀次大陆的光辉。
    “抓的人足有几百几千人,这么大的行动,其实很难令人放心。”帕特尔非常理智的征求殖民者的认同,维护印度教的合法权益。
    “也许是几万人吧,毕竟还没有完事。不过对于次大陆的人口来说,不管是几百几千还是几万,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微小部分。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全看怎么看待,让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其实也没有这么严重。”艾伦威尔逊轻描淡写的冲着帕特尔道,“这件事是早晚要解决的,如果这些责任推卸到我们殖民者的身上,对国大党也不是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