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但是鱼朝恩站队当时的太子李亨,和朔方节度使留后杜渐方一起劝谏李亨北上灵武。
    后来李亨在众臣的拥戴下,在灵武登基,鱼朝恩也被授予三宫检校使,掌管李亨的贴身亲卫。
    如今灵武朝廷中,都将鱼朝恩比作前朝的高力士,是如今陛下身边最受信任的大太监。
    看了一会儿雪景,李亨忍不住说道:“朕本以为来这朔方,只要振臂一呼,就能聚集义军轻易平定安贼之乱。却没想到便桥大败,白白葬送了四万精锐!”
    说道这里,李亨忍不住将身上的披风扔下来,然后用脚踩踏披风说道:“肉袒请罪!光请罪有什么用!朕恨不得杀了这老匹夫!”
    鱼朝恩低下头,李亨所说的便桥大败,是宰相房琯带领十万唐军,在便桥遭遇惨败的事情。
    李亨在灵武登基之后,没有启用战功卓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而是让文官房琯带领十万大军,反攻两京。
    本能进展顺利,房琯已经抵达距离西京不远的便桥。
    可没想到,房琯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竟然用上了春秋时期的火牛阵,在牛身上绑上易燃物,冲向安禄山的大军。
    可这个房琯兵书读的不透彻,光知道用火牛阵,却没有因地制宜。
    当时正好是逆风,安禄山命令手下士兵敲打盾牌发出巨响,火牛纷纷受到惊吓反过头冲进了唐军的营地里。
    房琯大败,唐军战死四万人,最后只带着两万的残军返回灵武。
    这一次损兵折将,又让李亨要继续留在灵武过年了。
    房琯肉袒请罪,李亨为了安抚手下,最后还是接受了他的请罪。
    依然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但是基本上褫夺了房琯参知政事的权力。
    鱼朝恩低下头,他也是受到了房琯的请托,收了他的金子,才帮着他进献披风。
    可没想到大家竟然是这个态度,看来房琯在大家心中已经没了分量。
    “以后还是和房琯保持距离吧。”鱼朝恩心中暗暗做了决定。
    鱼朝恩这种近侍,荣宠都靠着皇帝,所以鱼朝恩很快就做出了远离房琯的决定。
    这位宰相完了,只是圣人不想要立刻收拾他,以免留下一个刻薄寡恩的坏名声。
    看来他这个宰相是做不久了,鱼朝恩立刻决定要换一个合作对象。
    李亨踩了半天的披风,一直到了满头大汗才说道:“不说那贼,也不知道如今蜀中气候如何,有没有下雪。”
    鱼朝恩立刻明白了李亨的意思,他说道:“大家,我听那边传信,上皇每日就是和词臣吟诗,悼念杨太真。”
    听到这里,李亨的气终于消了,杨太真就是杨玉环,在马嵬坡的时候,上皇李隆基在哗变士卒的压力下,不得不处死了杨玉环。
    一直到现在,李亨耳边都还记得杨玉环的哭嚎声。
    “哼”,李亨冷哼一声,连身边的鱼朝恩都没有听见。
    若是真情,当日马嵬坡又怎么会处死杨玉环呢?那时候禁军军士振刀击盾,上皇李隆基毫不犹豫的应下禁军一切条件的样子,李亨可都是清清楚楚的看在眼睛里的。
    更何况李亨做太子的时候,可是天天被上皇监视,每天都过得如履薄冰的。
    天家到底有多少真情,李亨可是最清楚不过了。
    不过孝依然是国本,李亨虽然对上皇诸多不满,但是依然说道:“蜀地颠沛,怎么也不如西京繁华啊,可惜朕还不能光复两京,接上皇回京城过年!”
    鱼朝恩立刻明白了李亨的意思。
    七月李亨在灵武登基,房琯请缨去了蜀地,请得上皇退位,这之后房琯才能压住一众劝进的功臣,甚至压住了郭子仪成为宰相。
    李亨最忌惮的不是叛军在两京的安禄山,而是在蜀中的上皇!
    虽然上皇退位!但是上皇毕竟是则几十年皇帝的人!
    天家无私,跟不要说当今这位在登基前总是被上皇针对,过得不要太憋屈。
    李亨最担心的就是两京久攻不下,再有人动心思拥立上皇复位。
    所以李亨才否决了知兵郭子仪提出的先去河东循序渐进的战略,而用了房琯长驱直入,直接攻击两京的战略。
    如今房琯大败,郭子仪的北上派又逐渐压过了南下派,郭子仪正在领兵进军河东,试图切断两京中的安禄山和老巢之间的联系。
    李亨对房琯的恨意,并不是因为他葬送了四万唐军,而是他的失败让郭子仪这一派重新占据上风,收复两京的时间又要推迟。
    而无法收复两京,就没有办法迎接回上皇,那么皇帝头顶上就永远高悬着利剑。
    想明白了这一点,鱼朝恩这下子明白,房琯是彻底完了。
    这家伙试图贿赂自己给他说情,进献再多的宝物,也无法让大家原谅他了。
    这时候,内侍通传道:“陛下,秘书监李泌求见。”
    第三十章 东进和南下之争
    一身白色道袍的李泌穿过众多内侍,走到了李亨的面前。
    对这位老友,李亨是相当的尊重,他直接免了李泌的参拜礼仪,直接问道:“泌公前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李泌看了看皇帝身边的鱼朝恩,鱼朝恩立刻明白了李泌的意思,鱼朝恩低头说道:“大家,鱼朝恩求退。”
    没想到李亨拉着鱼朝恩,对着李泌说道:“泌公,朝恩乃朕之私人,有事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