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
    但对方到底是怎么将这件事,做的这么隐蔽的呢,毕竟他和蔺阡忍住在宫里。
    除非……
    对方也在宫里!
    年听雨觉得这个猜想很合理,只有对方在他们的身边,才能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悄无声息的安排好这些事。
    那么这个女子在宫里扮做了什么身份呢?
    宫女还是六局女官?
    不行,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广了,贸然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们只能守株待兔,而且这兔到底能不能守到也是未知数。
    因为从这一系列的事来看,那个女子绝非等闲之人。
    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至少可以从乔家入手细查。
    那个女子能将蔺阡忍从鬼门关拉回来,足以证明她医术不凡,就算她不是乔家人,肯定也和乔家关系匪浅,不然怎么可能将医术学的这么精呢。
    说到乔家,年听雨想到了之前交代铃兰去办的事,他问:“你去看乔峰小女儿的尸身了吗?”
    铃兰低下了头:“请君上责罚,奴婢叫十七动身的时间晚了。”
    “何来晚了一说?”年听雨问。
    铃兰道:“乔峰并没有给乔念做土葬,而是做了火葬。他怕尸身放太久腐化,第二天就烧了,所以奴婢去是便只剩骨灰了。”
    大乾确实流行火葬,而且将就越快越好,免得腐坏发臭,灵堂则放有装着骨灰盒的棺木做祭拜。
    等时间一到,再将骨灰盒拿出来,放进灵堂供奉,棺材里最终放的则是亡故之人生前穿过的衣服,以及一些陪葬品。
    其实,大乾最开始也流行的是土葬,但隆安帝在位的时候闹了一场饥荒,等饥荒好不容易熬过去又爆发了一场瘟疫,而瘟疫的起源就是那场饥荒。
    因为饥荒饿死了太多人,所以棺材不够用,只能将死了的人找个地方随便埋了。
    一个两个死人还好,可一多就容易积攒病气。
    一场大雨过后,不少腐烂的尸体被冲了出来,又在大雨的冲击下滚的到处都是,其中一些埋的离河边比较近的尸体,更是直接滚进了河里。
    那条河刚好是当地的水源地。
    喝了被污染的水,那里的人又如何能不闹疫病呢。
    所以自那以后,大乾便开始流行火葬,尽量避免这样的事再度发生。
    虽然乔峰决定火葬一事,处处看起来都很合理,可年听雨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但人都便成骨灰了,他们的调查也只能作罢。
    其实,这次的事,也并不算全然没有收获,至少他现在可以非常肯定,乔峰乃至乔家和皇室的明争暗斗脱不开关系,沿着这条线往下查肯定能查到些什么。
    当然,整件事最让他无法预料的事儿,还是铃兰一家被灭门的事,但也正是因为提前知道这件事,他才能确定乔家是真的不对劲。
    起先听说铃兰的事,他只是单纯的以为,是盛京城里某些大世家的人,想要买断铃兰做的毒,解决了碍眼的人。
    可今日一看,怕不是不尽然。
    而且再细细推算一下这毒研制出来的时间、再到胡家出事的时间,年听雨觉得这毒可能不单单是为了这遭准备的,极有可能是为了蔺阡忍而准备的,只是刚好用在了蔺文冶身上。
    倘若那个时候蔺阡忍中的是长眠,他必然立即丧命,毕竟他从小就服了护心丹。
    但这也在向年听雨证明另外一件事,皇宫里要毒杀蔺阡忍的不止一波!
    其中一波人,知道蔺阡忍从小就服下了护心丹,于是听闻铃兰研究“长眠”以后,便立即有了动作——而这波人大概率就是苏海成。
    而另外一波想要毒杀蔺阡忍的人,不知道他从小就服下了护心丹,便只是用了普通的毒——这波人是谁,通过蔺阡忍的回忆来看,大概率是戚元懿,毕竟当日只有赢夙从戚元懿那里带回来的食物没有试毒。
    可无论是谁,都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
    比如,戚元懿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儿子?
    再比如苏海成身居宫外又是如何掌握宫中动向的呢?是在宫里安插了眼线?还是那个和苏海成以及乔家都有密切关系的女子做了两面派,亦或者另有其人?
    想不通!
    年听雨实在想不通,甚至也有点始料不及,包括年战西和苏海成暗中勾结都是他意料之外的事。
    他知道这两个人有勾结,还是从最新浮现的信息里得知的,所以并没有提前很久。
    与之有关信息是这样写的。
    【苏海成想要刺杀蔺阡忍当皇帝,但又不想亲自动手,于是他找到了年战西,向年战西承诺——只要年战西刺杀了蔺阡忍,在助他登上帝位,便帮年战西统一年家军,还封年战西为镇国大将军。】
    这么大一块饼,照别人来看,指定会提前想一想能不能吃进肚子,甚至还有可能冒出自己称帝的想法。
    但转到年战西这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真的一心只想统一年家,像所有人证明他并不比年战北差!
    所以年战西想也没想就答应,想方设法的将原身往宫里送,让其去刺杀蔺阡忍,等事情结束再想办法把人给解决了。
    而年战西大概也没料到,蔺阡忍当年看了画像以后,就直接了当的同意了这件事,痛快的仿佛变了一个人。
    如果不是已经猜到蔺阡忍同意此事——是想通过原身调查年战西背叛大乾的真相,年听雨怕是要吃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