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靖难攻略 第704节
    江淮点点头,随后与江虎走出家门。
    他们一走出小巷,街上不少饭后散步的人便朝他们热情的打起了招呼,别说江淮,就连江虎都小声道:“他们热情的有点吓人。”
    “走快点就是。”江淮在心底叹一口气,但脸上还是得陪笑。
    遇到那种厚脸皮上来打招呼的,他也只能应付几句,然后拉着江虎快步向高观家走去。
    他们来到高观家的时候,高观刚好回到家,在后门清洗脚上的泥巴。
    “高观!”
    “江…江生员”
    高观被江淮突如其来的叫嚷声给吓到了,他显然没想到江淮这样的大人物还会特意来找自己,惊吓之余不免有些高兴。
    “你的事情我听说了,我们进去聊聊。”
    一句“江生员”让江淮有些难受,但还是很快摆正心态,想问清楚事情真相。
    高观闻言,当即招待他们两人进屋,而走进屋子里后,江淮才见到了高观娶的妻子。
    “这是我内人,是陇川认识的白衣,叫她玉珠就行。”
    高观介绍了自家妻子,江淮也没有仔细打量,只是笑着点头:“我叫江淮,表字文清。”
    “江生员好……”
    玉珠皮肤白皙,身姿曼妙,很符合江淮对白衣(傣族)女的印象。
    虽然长相漂亮,但居然能和高观回乡务农,足见她对高观感情。
    “好了,先与我说说你的事情吧。”
    介绍过后,江淮询问起了高观的事情,高观也顺着解释起来。
    他的性子比较直,看不惯喜欢玩嘴皮子的清流做派,恰好陇川县的吏员多以当初被流配那群人的子嗣为主,做派清流不改,因此陇川县许多事情都被他们的效率所耽搁。
    这样的情况下,县衙只能将差事派给了高观,毕竟高观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效率很高。
    不过也就是这个高效率害苦了他,有的事情他根本没办法下乡去核查,因此根本不知道一些田赋被下乡的粮长和里长贪墨。
    随着云南推行新政,经过他手的许多文册都被人查出有问题,故此他就被牵连罢黜。
    “我相信你不会贪腐,但你真的没拿东西?”
    江淮怕刺激高观,因此用了“拿”的词汇。
    高观早就被农事磨平了棱角,故此没有什么脾气,只是无奈道:
    “有的时候他们的事情做不完让我帮忙,我做完后,他们会给我带些酒肉什么的,但数量也不多,本着是同僚,我也没多想就收下了,想着日后还回去便是。”“当时那些京察的吏员们也说我这件事可大可小,我本以为会很小,却不想直接被罢黜,而且名声也臭了,现在连我爹娘都能出去务工,我却不行……”
    高观低下头,显然被生活压垮了脊背。
    “这不怪你,你当时不过十八九,怎么玩得过那群二十多岁的家伙。”
    得到了高观被罢黜的原因后,江淮稍微松了一口气,随后继续问道:“文册的缺口有多少?”
    “不多,三百多石粮,不过这也就是我当差不长,如果长一点的话,估计累积的更多,说不定要被流配……”
    高观只能苦中作乐,江淮听后也点了点头:“确实不算多,你这次主要是栽在京察上面了。”
    “京察是最严苛的,从来没有什么可大可小一说,估计你的事情被讨论后,最终加重处罚了。”
    “没事,我之后要去科举,科举过后还要回陇川,到时候你去应募吏员,我招募你,你用行动来洗刷名声。”
    江淮话音落下,高观立马点头,并不认为江淮在说大话,毕竟就今天江淮的派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知府上任呢。
    “留在我这里吃饭吧。”
    高观想要请江淮吃饭,不然他心底石头落不下来。
    “我们吃过……”
    “好,江虎你陪玉珠去买肉买酒。”
    面对高观的邀请,江虎本想说吃过了,却不想江淮从怀里拿出两枚百文铜钱,招呼他去买东西。
    江虎倒也没多想,接过二百文就跟着玉珠去买东西去了。
    高观很熟悉江淮,因此当江虎他们离开,他立马就说道:“你想问黄齐氏的事情对吧?”
    黄齐氏,简单三个字让江淮不免惆怅起来。
    高观借此提醒江淮,曾经的齐家小娘子已经成亲,而且与黄经还并未和离。
    “就是关心关心……”
    江淮这话连自己都无法说服,高观闻言只能叹气道:“她啊……”
    他将齐家小娘子的遭遇给说了出来,如果不是当时她怀孕了,兴许现在已经被发配到了北洲开荒。
    也因为她怀孕躲过了发配北洲的船队,因此她被发配回乡,虽然有院子居住,却没有耕地可耕种,只能帮人织布来换钱,日子极为疾苦,镇上许多浪荡子也多去寻她。
    虽说每次都能听到她骂浪荡子的声音,但镇上还是不免传出许多流言蜚语。
    例如说她勾搭男人,以此才能苟活到现在的话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话听得江淮难受,抬手示意高观别说了。
    “这钱你留一半等我回来,剩下的一半,你帮我转交给她,毕竟是青梅竹马,如此遭遇令人不忍。”
    江淮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同时从怀中掏出了花剩下一半的吊钱。
    高观接过一看,这才发现都是面额百文的铜钱,起码还有五六百枚。
    “这这这……这太多了,起码五六十贯啊。”
    高观除了担任吏员的时候见过那么多钱,其它时候还真的没见过,双手不由得颤抖起来。
    就这半吊钱,他起码要不吃不喝种十年地才能存下来。
    “拿着吧,况且又不是给你一个人的。”
    江淮摇头交代道:“这些日子和我聊聊你做胥吏遇到的那些牛鬼蛇神,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会来陇川县任职。”
    “若是日后还有这群人在衙门里乱搞,你倒是能帮我甄别他们了。”
    拍拍高观的肩膀,江淮便与他聊起了曾经的往事。
    直至深夜,江淮才在江虎的搀扶下返回家中。
    与此同时,距西江镇数千里外的一座雄伟城池,也在一夜过后迎来了它的储君。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的唱礼声传来,大明门前数万在京兵卒列阵唱声,而被他们所欢迎的,是耗费两月余走访河北之地的朱高煦。
    朱高煦带着朱瞻圻与亦失哈、李失、李察等百余骑兵抵达大明门外。
    大明门城楼上,朱棣居高临下前来欢迎朱高煦,左右则是早早北上并抵达的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文武官员们。
    策马进入北京城,这也是朱高煦第一次见到自己所设计的北京城实景。
    清楚未来的朱高煦在北京城的设计中将城门加宽,将城墙加高。
    历史上的大明门有三个城门,三个甬道,而朱高煦的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过三个甬道分别是中间高五丈,宽四丈,两侧高三丈八尺,宽三丈三尺。
    不仅是大明门如此,其余城门也是如此。
    城池需要修建,因为朱高煦不确定北京日后是否会爆发战事,而且就当下的城墙标准来说,即便是一战时期的一些常规火炮也难以击垮,因此它能保护北京百姓很长时间。
    至于城门之所以会修建那么宽大,则是为了日后的车道考虑。
    后世许多人为古城拆除所感叹,朱高煦也是其中一人。
    古城阻碍了城市发展,这点朱高煦肯定,但古城如果能保留,那毫无疑问能留下一种属于华夏自己的文化。
    朱高煦不知道这座北京城会在多少年后迎来交通问题,但他可以保证这些宽阔的城门足够让电车和一些轿车通行,而那个时候,这些城墙必然会成为“古董”。
    穿过长长的甬道,朱高煦翻身下马,用手摸了摸赤驩。
    赤驩并没有显露疲惫,显然如它自己所想的一样,他并不老迈,甚至很年轻。
    与此同时,城门楼上的朱棣等人走下马道,来到了大明门背后欢迎他。
    “你这城门修建那么宽大,是不是为了日后的汽车和电车做准备?”
    靠近朱高煦,朱棣便询问起了朱高煦对北京城门的设计。
    他毕竟在太学看过许多模型,尽管他认为其中不少东西有些不切实际,但他还是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了。
    “正是,但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朱高煦轻笑,他并不认为他们俩父子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电车和汽车,甚至就连朱瞻壑也够呛。
    不过宽大的城门,总归比狭小的要好很多。
    起码就大明门的主城门来说,并排走四辆马车毫无问题。
    “好了,太子刚到,让他去休息吧。”
    朱棣似乎有很多话要对朱高煦说,因此特意遣散了群臣,拉着他和朱瞻圻的手便走上了大辂。
    呼吸间大辂启动,向着紫禁城出发。
    坐在马车上,朱棣询问了朱瞻圻这一路上的许多事情,然后才把目光放到了朱高煦身上。
    “我听说其它铁路的勘察已经开始,我的建议是先修建东北铁路,并且拆成两段修建,比如……”
    朱棣说着自己的想法,他想的是修建一条从北京东前往松花江与恼温江(嫩江)交汇的地方,也就是肇州西南,后世的松原市北部。
    然后再从鹤城卫修建一条铁路直接翻越哈剌温山北部山区,直通海喇儿城。
    为了说服朱高煦,朱棣早早派塘骑跑了一遍,这条铁路从北京东出发,经过永平府、辽西府、广宁府、辽阳府、沈阳府、韩州府、长春府,最后抵达肇州府。
    期间除了渡过辽河需要乘船外,全程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挑的都是道路平坦的地方。
    至于另一条,那便是鹤城卫出发,经过镇虏卫,抵达海喇儿城的铁路。
    两条铁路加上恼温江水路,完全足够大明控制漠北地区,并且沿途都有人烟。
    至于里程,前者二千余六十里,后者七百六十里,合计二千八百二十里,造价在九百万贯左右。
    虽然很贵,但如果修建成功,那确实对大明控制漠北有着很大帮助。
    为了说服朱高煦,朱棣甚至连他几次北征发现了几处露天矿藏都交代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