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靖难攻略 第724节
    “黄尚书那边预估过,大概要到明年岁末才能勘察完西北铁路的路线。”
    郭资将自己知道的都交代了一遍,朱高煦也颔首道:
    “今年的岁入,较之去年可有提高?”
    “有”郭资不假思索道:“国朝内田赋已达七千二百余万石,税银一千四百余万贯,海外关税及矿税八百余万贯,今岁岁入约四千四百余万贯,较去年高出二百余万贯。”
    “好,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朱高煦便遣退了郭资,郭资闻言也没敢多待,起身作揖便离开了殿内。
    他刚刚离去,班值太监却又唱礼道:“礼部尚书宋礼、吏部尚书夏原吉求见!”
    “宣!”朱高煦揉了揉眉心,只觉得事情有些多。
    不多时,宋礼与夏原吉走入殿内,一如既往的作揖行礼,而后宋礼率先开口道:
    “殿下,即位日不过两天,由于年号颁布,故此臣前来请教殿下对年号意见。”
    “礼部有选出的年号吗?”朱高煦询问宋礼,宋礼闻言将手中奏疏呈上,亦失哈上前接过,转交给了朱高煦。
    “礼部和吏部选出了四个年号,分别是乾圣、泰兴、咸嘉、洪熙。”
    宋礼话音落下,朱高煦略皱眉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
    “那泰兴如何?”宋礼作揖道:“泰为平安、安宁,兴为昌盛,寓意太平昌盛。”
    面对宋礼的提议,朱高煦沉吟道:“年号的事情暂时推迟也不碍事,即位的事情可以在后天安排好吗?”
    “回殿下,都已经安排妥当,内外藩臣除瓦剌、鞑靼外,皆已经抵达。”
    宋礼毕恭毕敬回应,朱高煦见状便摆手道:“还有事情吗?”
    “臣没有了。”宋礼作揖,而后唱声退出了春和殿。
    在他走后,朱高煦便将目光投向了夏原吉,夏原吉则是作揖道:
    “云南三司传来消息,陇川府接受布政司核察,触犯律法的乡绅富户有二百六十四人,吏员七百二十七人,官员三十二员。”
    “臣来请问殿下,这些人应该如何处置?”
    “牵连三服,流放昌都,另外内迁番民五万置大理、蒙化等府。”
    朱高煦不假思索的给出回答,这也是他为了改变藩地人口结构所作出的安排。
    西番之地尚有四十余万人,这次涉事官员富户上千人,能牵扯出起码两三万人。
    至于涉事的这些人去到昌都后能活下多少,这只能看命了。
    反正在朱高煦这里,他已经给过这群人很多次机会,但他们的劣根性让他们一犯再犯,自己也不准备宽恕他们了。
    “臣领教令。”
    夏原吉作揖应下,朱高煦见状目光看向他,似乎在询问还有什么事。
    “臣告退。”
    看出朱高煦的询问,夏原吉果断选择离开。
    在朱高煦的目光下,夏原吉作揖退出春和殿。
    在他走后,朱高煦这才稍微放松了些,差亦失哈给他们准备了午饭。
    也在他吃着午饭的时候,西南的改土归流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快快快!”
    “窸窸窣窣……”
    临安府建水县,作为从南诏时期就已经筑城存在的地方,自明军攻占此地并将其由夯土城改建为砖城开始,此地便是云南汉人最南端的聚集地。
    从洪武二十年至今,江南迁徙而来的人口已经在此地生活了三十余年。
    他们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后,创造出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少数民族文化为辅助的建水文化。
    当地文风盛行,仅次于被朱高煦大批流放文人的陇川、永昌之地。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时间里,这里一直都不怎么太平。
    它被四周的土司包围起来,时常以战争前沿地为军队输送民夫、物资,如今也不例外。
    在此地驻扎的,是来自交趾都司的兵马,而节制他们的,是如今的颖国公傅让。
    一队队兵马进城采买必要的物资,同时征募四周村镇的百姓为民夫,为军队运送补给。
    傅让已经率领三万余军队攻入澜沧江、元江等地河谷。
    作为气候极端的河谷地区,哪怕在历史低温期的明初冬季,这些长数百里的河谷也能保持着三十五六度的高温。
    这样酷热的天气让从交趾赶来的兵马都叫苦不迭,更别提其它地方的兵马了。
    当然,除了极端天气,更致命的十极端天气带来的疟疾和瘴气。
    一车车的抗疟粉送抵建水县,随后又被军队加急带走。
    每耽搁一个时辰,都有可能导致几十个人得不到救治而牺牲。
    “没有他们,这天下如何安定……”
    站在建水朝阳门外,瞧着来来往往,奔跑到脚不沾地的明军兵卒,茶棚里的陆愈投来了敬佩的目光。
    自从明军挺进元江河谷,他便率先一步南下抵达了建水县休整,试图适应当地的气候。
    不过与他在吕宋和福建感受的不同,云南的气候与他去过的大部分地区都不相同。
    他早早做好了建水会比吕宋还要热的准备,结果来到这里后却发现即便是冬季,这里的气温也比夏季的南京、北京还要凉爽,并不闷热。
    它比北京湿润,比南京凉爽,十分违和。
    坐在茶棚里,他无法相信就二三百里的距离,南边的天气会比交趾还要酷热。
    “真有那么热?”
    陆愈露出疑惑的神情,心里不免为自己前往车里任职的事情担心起来。
    只是一想到吕宋的环境他都挺下来了,似乎这车里也不算什么了。
    稍微整理了一下心情,陆愈便继续观察起了出入建水城的明军将士。
    在他观察不到的地方,傅让大步走入一座山寨之中,在随从帮助下脱下甲胄,大喘气道:“这元江河谷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殿下让我小心点。”
    “太热了,许多弟兄都受不了,不是中暑就是染上了疟疾。”
    与傅让走入山寨木屋里的张纯拿起水囊饮了一口,皱了皱眉。
    “水囊的水都温热了,这鬼地方……”
    张纯嚷嚷着,同时对门口的兵卒道:“看看有没有水井,我就不信水井的水还那么热。”
    “好了”傅让打断道:“水井的水还是暂时别喝,避免这群家伙投毒。”
    傅让一句投毒,立马让张纯消停了下来。
    “殿下还有两日就要即位了,我们抓紧时间,能多剿灭几处土司就多剿灭几处,算是给殿下送礼了。”
    傅让拿起水囊喝了一口,擦擦嘴后舒坦道:
    “打过这几个河谷,后面虽然还闷热,但却不会有这里那么令人恐怖了。”
    “不过南边的地势是雨林,得多准备抗疟粉才行,你传消息让后面的人准备好,别等中招了没药。”
    “我已经通知了,你放心。”张纯回应一句,同时坐下压低声音道:
    “你说陛下能这么甘心退位吗?”
    “……”傅让闻言皱眉,但略微想了想还是点头道:
    “陛下这些年和太上皇没什么区别,大事都是殿下在拿主意,陛下只负责北征和差派纪纲他们干些脏事。”
    “不过殿下一旦坐上大位,恐怕会第一个拿纪纲来开刀,就是不知道这刀见不见血了。”
    傅让和张纯毕竟是二十几年的老战友,没什么不能说的。
    况且在他看来,这种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就连纪纲自己都似乎嗅到了不对劲的气息,自解缙案后,他低调的仿佛消失了一般。
    现在就看自家殿下是准备杀了他,还是准备流放了。
    “我估计是流放。”
    张纯不假思索道:“若是杀了纪纲,那确实能讨江南文人欢心,但殿下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留着纪纲,就是给他们头顶悬着一把刀,谁也不知道这把刀什么时候会落下。”
    “反倒是杀了纪纲,到时候需要用人的时候,还得临时找一个人来用,毕竟总不能让胡纶办脏事吧?”
    “是这么说,不过……”傅让眉头不曾舒展,末了喝了一口水才道:
    “算了,这些事情与我们无关,记住我教你的,不购置田亩,不与百姓争地,努力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与其它武将结亲……”
    “若是这些都能做到,你我的富贵还能传十几代,若是做不到……”
    傅让沉默片刻,似乎想到了自家父亲。
    第469章 建元洪熙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庚戌,朕德薄能鲜,历经艰难,仰赖天地祖宗庇佑,得以继承大位,如今一十七年,于内宵肝忧勤,于外爬冰卧雪,不敢懈怠。今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东洲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海内外……”“今朕老迈且病,皇太子老成持重,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周知世故,久系民心……”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迁大明宫,群臣……”
    永乐十七年腊月三十日,随着朱棣的一份退位诏书被传出,首先骇然的便是北京数十万军民百姓。
    任谁也想不到,五十七岁的永乐皇帝会选择在除夕这一日退位。
    与此同时,紫禁城圜丘之内,朱高煦身着冕服一步步走上圜丘,在那里,同样身穿冕服的朱棣正在静静等待他。
    尽管这一幕已经在朱高煦脑中设想过无数遍,但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还是令朱高煦久不激动的心情激动了起来。
    圜丘之下,在京两千余名官员,以及日本、朝鲜、暹罗、占城、甘孛智、满剌加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使臣见证着这一幕。
    在他们的注视下,朱高煦一步步走上圜丘,来到朱棣面前下跪作揖。
    朱棣低头看着这个将自己扶上皇位的二儿子,心中百感交集。
    百感交集的不止有他,还有圜丘之下的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