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1章
    他的人也不是摆设,倘若他真有笼络朝臣的心,他早就杀了此子,之所以留着这个慈宁宫养大的儿子,就是因为他安分懂事,从来没有争位那个心。
    皇帝见他不声不响端正跪着,自也出完了气,复而坐下,太监见状连忙重新端上茶盏。
    皇帝端过茶盏,拿着茶盖轻轻刮过茶盏中的茶叶,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又慢慢问,“太子之位,你是何想法?”
    这问题极难回答,宋听檐若回答有想法,那便是有这野心,皇帝如今已疑心至此 ,说不准转念一想就会觉得他这个想要做太子的,说不准盼着他这个父皇死,好登上他的皇位;若说是毫无想法,那这样的人又岂能做太子,毫无长志!
    怎么回答都是错,皇帝永远都不可能满意。
    “儿臣认为,父皇要立谁为太子,他便必须想做太子,无论他心中如何想,若其没有想做好太子的心,那宋家江山岂不要改名换姓?”
    这回话可谓是极有分寸,既有主见也有想法,还不怕得罪他,甚至是颇有冒犯,反叫皇帝不反感,倘若是百依百顺,说些好听的,他自然听得出来有没有说真心话。
    皇帝看着他,冷哼一声,“倒是能言善辩。”
    “儿臣不敢,是心中所想便直白说出来,不敢有隐瞒。”
    皇帝听到这话倒没有再开口说什么,只是看着他许久都没有开口,殿中气氛如头悬利剑,叫人不安到无法呼吸。
    长久的跪伏在地,宋听檐的双腿早已失去知觉,再这样跪下去,这腿便可以不要了。
    只是皇帝却没有开口让人起来的意思。
    宋听檐跪在殿中,面上茶水已干,额间却是汗湿,面容苍白,跪得越发艰难。
    皇帝看着宋听檐许久,才慢慢开口,话间却叫人更加不安,“朕问过夭先生,她对你做太子一事并不是很认同,你这几日便先留在宫里罢,朕随时唤你。”
    如今这般形式困在宫中如同等死,皇帝杀了这么多人,越发喜怒无常,离他越近便越危险。
    他话中也明显,当初雪日,夭枝替他奔走,不惜一切代价救他。
    如此救他,如今却并不赞同他做太子,自然是觉得他有问题,皇帝如今因为分布图对夭枝很是看重,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自然会看重她的想法?
    这终究是应了旁人的话,此番终究会后悔。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
    宋听檐汗湿眼睫,闻言慢慢闭上眼,唇角微弯,渐染自嘲之意。
    第60章 你预知这些事,会得到惩罚吗?
    春日细雨绵绵,连着几日越发潮湿,初春的寒意更甚。
    夭枝从朝堂上下来,宋听檐被叫进宫中已经两日没有消息。
    种种迹象表明,皇帝并不相信宋听檐,即便没有证据,他可能也会因为自己的疑心多添几分猜疑。
    若说朝臣们处境危险,但他们不多言便不会死,可宋听檐不一样,他如今即便不说话,不做任何举动,那也是刀尖悬于头顶一般,命悬一线。
    他和宋衷君不一样,宋衷君终究是皇帝一手带大,亲自教导,皇帝再怎么狠心,也下不了手,他甚至会为废太子找理由,便是被外戚迷惑了心智,一时糊涂,否则怎会还将他好好关在宫中,留着性命?
    可宋听檐,皇帝从未偏向过他一次……
    夭枝忧心之际,老大人不知怎得,几次三番在朝堂上针对宋听檐,他的话在京都传了又传。
    太子被废,宋听檐渔翁得利的传言越演越烈,议论越盛,皇帝听多了自然越加猜忌,连身旁伺候的宫女太监都不知杀了多少。
    情况越发焦灼,这样杀下去,早晚要杀到宋听檐头上。
    皇帝如此阴晴不定,说不准下一刻传来的便是赐死二字,等她知道消息又如何来得及?
    夭枝站在屋中,看着外头连绵不断的雨丝,终是提起笔。
    老大人早年受贿,他官职甚高,早已金盆洗手,并且按照他在凡间的命数而言,此事并没有被人发现,因为他藏得极为隐蔽,倘若不是她,是永远不会有人知晓。
    边关蛮夷之事是她钻了一个空子,那些蛮夷是贺浮必然会踏平的,如今他亦在边关杀敌,是以即便说出来,也不会改变什么,不过前后脚的事。
    可如今舞弊一事并不一样,这是未曾发生的事,她此行是偷天机,必然是会受到天罚……
    夭枝提笔悬在半空中,犹豫再三终是落下了笔。
    她才落笔,指尖便传来剧烈疼痛……
    竟这么快就有反应?
    她还未反应过来,那掌心金印便泛起光芒,痛意瞬间缠绕着她的整个手臂快速蔓延。
    她倒抽一口凉气,疼到瘫倒在桌案上,连笔都握不住,硬生生掉落在地。
    原来泄露天机竟是这般疼,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
    夭枝疼得浑身发颤,看着纸上落下的一笔犹豫再三。
    …
    不过短短一日,老大人徇私舞弊的事便被揭穿出来。
    老大人早年府中下人与大人生了嫌隙,将此事报了官。
    老大人初上任时与太后母族中长者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只有迁升的官职,老大人因为这位长者寻人说了几句话,便向上打通了路子,得到了向上一步的机会。
    只是这长者是太后母族极为偏的一族,所以并不引人注意,更甚之,只有当事三人知晓,是以谁也不知道老大人原来和太后母族是有些许牵扯的。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