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4章
    第二题国家的发展他依旧从国家律法出发,衍生到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百姓实际给出合理的结局方法。
    嬴政看到后面不免称赞一声,“好!”
    嬴政这时候转过来看答卷人的名字——赵高,赵氏宗族远支,也是嬴政计划中的一员猛将。
    最被看好的试卷已经在陛下手中了,其他官员悻悻,商议好一人拿了一张试卷大声朗诵,众人听得直点头。
    还是有道理的,看来这个科考制也不是没有好处,但是威胁到他们的利益,这天大的好处也不值一提。
    嬴政做在上首把他们的小心思看得清清楚楚,把手里的试卷递出去让他们再念念这最后一份精彩的答卷。
    李斯凭借自己丰厚的履历和矫健的身手成功拿到了这一份试卷,越读越发心惊肉跳,如果这位被录用的话,那么一定会是自己的劲敌。
    众大臣听完这份试卷心悦诚服,面上都赞此人大有可为。
    嬴政点评,除了第十个人尚且不足之外,其他人都入少府任尚书卒史,其中这位榜首直接封太仆中车府令,一步飞升。
    剩余人等分别派发道各郡县亭任官。
    这些任官的人在出任前都将赶到咸阳统一面见陛下,怜垂圣意。
    学宫登记人奉令把以下人名当着众臣的面一一大声念了出来。
    “太仆中车府令赵高,官秩六百石;少府尚书卒史赵英、赵山、赵西、李立......”
    前十六人,9个赵氏子弟,听到自家子弟上榜的官员们一个个脸拉得极长,互相歪头眼神闪烁之间已经在无声沟通。
    嬴政甚至有点期待他们接下来的表现了,想想他们被瞧不上的子弟们背叛憋屈的情景就有趣。
    这些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老贵族们也没想到家里竟然会有如此短视之人,一个个气得脸皮都膨胀起来了,单面上还要保持稳定。
    心里诽腹始皇政可真是个性格莫测的家伙,毕竟之前的几位君王都没他这么难搞。
    当初秦昭襄王压制贵族的时候,但贵族尚有蛰伏存息的机会,但是到了始皇政这里,软刀子割肉,贵族迟早要被取代,这让他们怎么忍?
    而他们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回去把那几个背叛家族利益的家伙一个个都拎出来好好教训一顿。
    嬴政欣赏够他们那凝重中参杂着怒气的神色,则慢悠悠地来了一句,“到达咸阳和在咸阳参考上榜的学子们先安排到学宫吧,也给学宫学子们看看,国家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这下好了,这不就是光明正大地说这些人都是他嬴政门第,皇帝势力一派?
    老贵族们憋屈,但还是要忍着,就看他们能够忍到什么时候。
    当官员录用榜单贴出去之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震动,他们曾经以为这个政策可能也与他们无关,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隔壁县的李立也和他们一样学了一年多,但李立现在身份立马和他们不一样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还有数十名女孩子,还是官府来报信的时候他们家里人才意识到不是重名。
    这些名字花草的女孩子如他们的名字一般开启了新的人生,如草一般坚韧,如花一般绚丽。
    而这只是第一年的盛景,之后的每一年,发展趋势只会更好。
    而朝堂上的[俞凇]众玩家们看到榜首是赵高的时候纷纷傻眼。
    [抓个小孩吃]:不是,赵高是我们知道的那个赵高吗?
    [纯情小妈火辣辣]:我觉得有点悬
    [肌肉兔]:怕什么,咱们这么多人还对付不了一个赵高?
    [狂浪的学渣]:做什么梦呢?你是比他们晚生了几千年,不是多活了几千年,你现实但凡有赵高的本事就不在这打游戏了,而是在立法了
    [沉默的学霸]:同上
    [纯情小妈火辣辣]:说句老实话,咱们现在能占点上风也就是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但能青史留名的咱们加一起也是送菜
    [俞凇]:担什么心,赵高李斯再能耐也只敢在政崽死后闹事,咱们多盯着点,大不了剧透
    [俞凇]这话一出,众人都放心了,多有道理啊,他们别的不会,告状还是很擅长的。
    嬴政看到他们的聊天之后对这个赵高反而好奇了几分,看来这也是个聪明人,只是需要能够把他压住的人罢了。
    像这样的人主要还是看用在哪里,没有绝对的逆臣,只有不会用的领导。
    之后嬴政召见了这第一批科举考察出来的官员,全程和颜悦色,言语之间表达了对他们的看好,至于他们现在的官俸和之后的发展,自然会有别人给他们解释。
    他不需要画饼,因为他的饼就放在那里。
    而权力是最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引诱人的野心,当他们享受到权利的那一刻,势必就会与之前完全不一样。
    而原本依靠家族的子弟们看着自己以往不屑的家伙们纷纷入朝当了官,这下怎么能忍,纷纷也向学了起来,来期望明年考得一个好的官职。
    科举制的举办大肆瓦解了贵族内部的利益,也给了在黄土地上耕种的百姓们另一条向上的希望。
    一时间秦国发展欣欣向荣,总是有人心怀诡计,但也不能按捺不敢作为。
    第二年举办科举考试的时候,更多的人踊跃参加,百姓们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生活也能有点积蓄,而且已经有了女子当官的典范,家里自然也不会苛待女孩,还指望学得好的女儿能给他们家里争个官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