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1978年的春节
1978年2月7日,正月初一,宜祈福,合婚,求子,纳财
一觉醒来,李长河舒服的从被窝里钻了出来,然后穿着秋衣秋裤来到了窗户边上,拉开窗帘。
外面白茫茫的一片,隔着窗户远眺,一片北国风光。
前些天下雪了,到现在也没化。
今年的京城依旧寒冷,雪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望着外面一片洁白的大地,李长河脑海中回忆起了前世的一段话。
雪后的京城,一下就变成了北平。
那是万千网友对故城的怀念。
可惜了,他现在就在北平城,只是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无人机,拍不下这美丽的雪景。
昨天是除夕夜,今儿个是大年初一。
老李家过得很平淡,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规矩,也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甚至都没人守岁。
毕竟很多规矩在前些年还都是旧习俗,那个时候的除夕夜,得吃忆苦饭,得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自我批评。
今年不吃忆苦饭了,也不用过集体年了,能守在家里自己吃顿好的就已经很不错了。
昨晚半夜的时候,李长河还听到了鞭炮声。
噼里啪啦的响了没一会,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偷偷摸摸搞来的,大着胆子在大年夜放了。
但这也足以说明,前面几年的思想禁锢,越来越被这个时代的人打破。
今儿个大年初一,老李家要待客。
等会他那个远房大舅,沈君诚一家要过来聚餐。
李立山还顺势邀请了李长河未来的老丈人一家,朱教授也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楼上楼下,马上又是亲家,大过年的凑一凑热闹热闹很正常。
没那么多规矩讲究。
毕竟前面那些年,大家都憋坏了。
外面很快传来了动静,老妈沈玉秀一大清早就起来忙活了。
除了之前炸好的丸子,还有鱼,虾,牛肉,猪肉,还得和面,包饺子。
今年有赖于李长河的身家丰厚,家里提前储备的物资也是极为丰盛,超过了这个年代九成九的家庭。
“长河,醒了没?”
没过多久,外面传来了沈玉秀的叫喊声。
李长河穿好衣服,然后走了出去。
“起来了妈,怎么了?”
“今天外面雪还没化,我估摸着你大舅他们啊,骑不了自行车,得走着过来。”
“你等会穿好衣服去接他们一下,万一他们带着东西你也搭把手。”
沈玉秀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前几天李长河跟沈君诚碰面,也去了沈君诚家里一趟。
相比较于李立山和沈玉秀的幸运,李长河这个大舅沈仲云两口子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夫妻俩毕竟带着个小的,那时候付出的辛苦要远远超过李立山夫妻俩。
再加上两个人都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两个人的身体受到的损伤比李立山夫妻俩严重多了。
这也是沈玉秀叮嘱李长河过去的原因。
“行,我这就出发!”
“把我那个狐皮围脖拿上,给伱舅妈围上。”
沈玉秀看李长河准备走,又冲着李长河说道。
年前大姐李晓君寄过来一个大包裹,包括几双大鞋和一个狐皮围脖。
狐皮子是姐夫陈爱国上山猎的,李长河都没想到他还有这本事。
不过知道提前孝敬丈母娘打前站,说明李晓君和陈爱国都不算太傻。
别的不说,就这个狐皮围脖,送过来之后确实让沈玉秀很喜欢。
“行,我知道了。”
李长河去屋子里将狐皮围脖取出,然后毫不客气的缠在了自己脖子上。
随后穿上军大衣,带上雷锋帽,又穿上了大姐寄来的鞋。
李晓君寄来的鞋里面也用了某种皮毛,鞋垫还是草垫,李长河估计是乌拉草。
反正穿上之后确实舒服,哪怕走在雪地里,也不脚冷。
将自己包好之后,李长河就迈步走了出去。
踏着厚厚的积雪,往中科院那边的家属区走去。
工业学院的家属院跟中科院的家属院都在白颐路两侧,只不过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但是顺着白颐路一直走就是了。
直线距离两公里多点。
走在路上,李长河不时地看到一些小孩此刻在雪地上玩打滑。
也有胆子大的不怕摔的,照样骑着自行车走,歪歪扭扭的展示着车技。
李长河走了也就不到两公里,迎面看到了一群人,正是沈君诚一家。
沈君诚也看到了李长河,隔着老远冲着他摆摆手。
李长河加快脚步迎了上去。
“长河,你怎么过来了?”
看到李长河过来,沈君诚急忙的说道。
“我妈怕路上滑,让我过来接一下你们。”
“舅妈,把这个围上,我姐年前刚寄过来的,我妈特意让我给你带过来,保暖。”
李长河这时候先把脖子上的围脖解下来,然后递给了沈君诚妈妈。
“东西给我,我提着。”
李长河同时接过了她手中提着的东西。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盒点心,外加一颗大白菜。
“长河,这上面这篇高考作文,是不是你的?”
大舅沈仲云这时候忽然间将一份卷好的报纸递了过来,颇为激动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高考作文?”
李长河有些诧异,接过来展开看了一眼。
果不其然,头版下面的一大块版面,是两篇高考作文。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其中一篇,署名正是李长河。
李长河看到之后,一下惊呆了。
人家刘学红的作文上人民日报,那是应该的,前世人家的这篇作文,也上了人民日报。
可是自己这一篇也上了是什么情况?
他就是想沾沾伟人的光,让自己的作文分高一点啊。
这特么的,一下高到《人民日报》上面去了。
这也太高了吧!
话说《人民日报》刊发我的作文,不知道给不给稿费哦?
李长河脑海中莫名的闪现出一个奇葩的想法。
但是下一秒就把这个念头一脚踢了出去。
想啥呢?
“怎么样,是不是你写的?”
沈仲云这时候有些焦急的问道。
相比较于父亲李立山这个理工男,沈仲云虽然也是理工科的,但是却有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梦。
这从他给孩子起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
君诚,青雨
这些名字明显都很有文化,跟这个年代的爱国建设建国什么的截然不同。
所以,对于自己的大外甥能把作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对他来说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这可是《人民日报》啊,是国内权威性最高的报纸。
“是我的,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人民日报竟然刊登了这篇作文。”
李长河这时候也没有否认,对他来说这是一件意外之喜。
上了《人民日报》,就相当于给他打上了一个护身符,贴了一个标签。
1978年的春节,这是给他来了个开门红啊!
推两本老作者的新书!《重生华娱:这个导演只想谈恋爱!》刘亦菲女主,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