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仙墟,国力提升【求订阅】
昆仑山在华夏文化里,一直被誉为万山之祖。
传说天地初开,昆仑是天下间的第一座山,是地脉之源。
古书《禹贡》《水经注》《山海经》中则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是仙界的入口。
鲜卑的战事历经数月,期间曹操多次关注过道尊,图腾真龙在昆仑的进度。
道尊利用佛家在昆仑的教众,负责探路。
那山腹里迷雾四溢,进入其中,难以远视。
古怪的是在雾中呼吸吐纳,对修行竟大有好处。
且越往雾气里走,这种好处越显著。
佛教徒进入山腹后,吸纳雾气,愈发坚定的认为,这里是宝地,内蕴神秀。
而进入雾气后不久,还能听到一种低语声,在众人耳畔响起。
细听那声音,却是在阐述某种修行之法,讲人体三百六十窍,玄奥异常。
佛家人进入昆仑墟多年,唯一的收获,便是迷雾里这种呢喃低语的声音。
他们把这种呢喃声汇总,一点点拼凑,目前已拼凑出一本经文。
他们称为昆仑仙墟经。
有佛教众尝试修行,确实对开发人体之秘,大有好处。
有人点燃体内秘窍,产生了神通。
但他们研究后发现,这经文讲的都是‘术’,没有根源的‘法’。
也就是没有修行总纲。
不论怎么修行,最多能增加神通手段,无法提升‘境界’。
有佛教众试图循着那雾气里的声音,找到其源头。
然而一旦进入迷雾深处,再未见有人能回来。
道尊进入山腹后,聆听经文,若有所思。
他和曹操互传消息,说这经文,或许和山腹秘境的来历,以及开启外边那扇巨门相关。
那大门需要针对性的祭炼。
迷雾里的法决,很可能是关键。
除非能开启石门,解除某些禁制,否则想深入昆仑墟,是妄想。
不过道尊虽然听出了经文的部分奥秘,仍是决定先试一试。
他那宽袖里,不知藏着什么宝贝,探手一掏,便掏出一口青铜棺。
铜棺离袖放大。
其侧壁,祭刻着人文,草木,文字,先民繁衍生存的画面。
另外三个棺椁的立面上,则是三位帝王,头戴高冠,形容奇古。
道尊称这口棺为三皇棺。
他取出棺椁,进入其中。
曹操分化的图腾真龙,便也跟着进入棺中。
一人一龙把佛教徒甩开,利用三皇棺,进入雾海。
道尊催动了一门秘术,搜天地之音,听五行之气,在那迷雾里寻找生门。
他不断的调整三皇棺的方位,在迷雾里深入。
也不知过了多久,反反复复,多次尝试,最终果然有了收获,找到了那雾海的边缘。
当道尊从三皇棺出来,站在棺椁上。
图腾真龙也出来,悬浮在雾里。
两者一起往雾海的一个方向看去。
他们看见那雾海尽头,有霞光四溢。
其来源似乎是一株仙木。
树上宝光缭绕,像是生长着无数珍宝。
可惜前方仍旧迷雾遮目,难以看清仙木的全貌。
道尊瞩目宝光流转的方向,良久一动不动。
此后他多次尝试,始终难以跨越雾海的最后一段距离,无奈又退了出来。
他转变方式,开始按迷雾中聆听的仙墟古经内容,祭炼那座巨型大门,想通过正门再入昆仑墟。
这些变化,曹操在打鲜卑的时候,同步发生。
等他回到邺城,再次观察昆仑山。
山内已出现了新变化。
南华上人,左慈,老道士,曹营的一些人,都在这段时间陆续赶了过去。
奇妙的是道尊通过‘复活’的阿济摩,说是拉道家人过来共探。
而昆仑山这批佛教徒,一直在山里探查,对山外的形势,所知不多。
他们出于对阿济摩的信任,并未有其他怀疑,茫然不知自己将成为探查昆仑墟的先锋军。
此刻的昆仑山,佛道两家处于一种奇怪的‘合作’状态。
曹操通过图腾真龙,与道尊联系交谈。
“之前进去的山腹,遭遇的雾气,大有来历。”
道尊坦然道出自己掌握的消息:
“上古有流传,西王母住在昆仑墟。
其住的地方,又被称为瑶池。”
“那混沌般的雾海,很可能是古人所传瑶池,起码也是瑶池散逸出来的气机。
我吐纳那雾气,明显感觉到有水韵之气和地脉之厚重,两者交融所成。”
“这山后,大概率就是西王母的昆仑墟。现在,有可能是一处大墓。”
“西王母的葬地?”
“不一定,有人盗天机,以昆仑仙墟入葬,也有可能。”
道尊说他修行那门后雾气中所得仙墟古经,祭炼昆仑之门,已有进展。
不日就能开启山体之门,进入其中。
天色将明,曹操收回念头。
他修行吐纳天地之气,气息互感,传国玺便从前殿浮空而至。
这间小小的静室,国运如潮,天地之力奔腾若长河。
天色大亮。
曹操准备去书房理事,眼前忽然有词条划过。
【因你在战场擂鼓,提振军威,触发了特殊指向】
【天地间有一面战鼓,于地下沉寂多年。它渴望出世,以鼓声催动千军万马】
【这面战鼓,能凝聚武运,很适合你】这个提示,曹操上次在战场上奏鼓时,就出现过。
上次那面鼓,战事没结束,在曹操以国运为锤的重击下,便被敲碎了。
后来鼓声停止,不是曹操不敲了,是鼓面炸开,自己破了。
华夏史上,有哪面战鼓,能提升武运,这么神奇?
曹操手上还有一个神话指向,四个常规指向,没用。
他当下便动用了一个,词条顿时推送出相关的指向位置。
战鼓在一处陵寝内,距邺城不远。
左慈,南华,包括曹营的一些人,都去了昆仑。
但厉五方,令晋在忙别的事,没去。
正好。
曹操来到前殿理事。
上午。
他找来厉五方,令晋,让两人去取那面战鼓。
骄阳洒入的书房,貂蝉,文姬,甄宓三女都在,各自忙碌。
曹操眼前,词条再次推送提示。
【甄宓已年满十七,成就玉壶春水,芬芳自愈体质(特殊)】
【大乔小乔为葫芦并蒂,阳关三叠】
曹操扫了眼甄宓。
少女穿着一身浅杏色汉裙,身段绰约。
年龄的增长,让她宛如初熟的蜜桃般诱人。
曹操收回视线,继续理事。
近年末,大魏各地,郡县,州府的一些事务,陆续汇总过来。
粮备,矿产,纺织制备等相关,加起来便是这个时代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大魏当下国力的一种体现。
去年,大魏境内铁铜等矿产开采,比前年同比增长近五分之一。
东西往来商贸,出口桑麻制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
初开国,从荒废中恢复生产,前几年自然增长的快。
西域就像一个中转站。
汉土的大量物资,运去西域,再通过西域,贩卖往更西方的国家。
贸易额大增,带来的利润,是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除了曹魏官方,一些士族也开始自主组建队伍,往西域运输贩卖各类器物。
这个年代的贸易差,蕴含着莫大的利润。
过去半年,民众消费品,包括一些大城的布庄,驿馆,商铺,车马行等租赁消费产业,同比增长近六分之一。
曹氏让戏志才等人普查这些讯息。
配合盐税,粮税,进行对比,便能对各地的消费,内需,乃至经济情况,有个范围性的认识。
进而便能有针对性的做些调整。
一月中,他亲自离开邺城,到附近的郡县走访。
等他再回到邺城,已是一月末,将要过年。
汉末早就有了春节的概念。
早几年,曹操忙于战事,过年也大多在外征战。
今年难得在家,曹府早早便布置起来,喜气洋洋。
北方的千里之外。
鲜卑在这个冬天,却是遭遇了少有的酷寒。
大雪将半壁帐幕都埋在其下,牛羊冻死冻伤,不在少数。
一些小部落,甚至出现了冻死或饿死人的情况。
这和去年的战败有关。
组织大量人手南征,青壮死伤未归,有些部落的冬粮储备不足,遂陷入困境。
而在河内郡,司马家迎来了一个喜讯。
二十出头的司马懿和张氏之女,十三岁的张春华,定好了亲事。
两家人会面,约定明年完婚。
夜色朦胧。
司马懿坐在书房里,查看一条北边送回来的消息。
那消息上写着:北关定襄,云中等城,相继收归曹魏,并无动荡。
司马懿看后思忖:“曹氏要得天下了……早数年天下还很混乱,内外动荡,鲜卑兵锋强劲。
但这两年,鲜卑接连被魏击败。
连中鲜卑,也败在曹魏手里。”
“那位曹魏之主…数年间竟然就压下了这天下的动荡。”
上次和曹操见面,司马懿能感觉到大魏之主,对自己的不喜欢,或者说厌恶。
他又惊又怕。
从邺城回到河内后,便格外关注天下形势。
两年来,他没有半点妄动。
一旦稍有错失,必是满门丧乱的下场,司马懿很清楚。
他不仅没妄动,还努力向曹魏靠拢,捐钱捐物。
出入或朋友来访,司马懿的话语间,不时流露出对曹操的崇敬。
说曹操重开新朝,对天下万民,有不世之功。
其人乃古今少见的雄主,赞叹发自肺腑。
这时,司马懿对一个仆从道:
“去回了来送信的人,让他们不要再来了,信我不会看。若他们再来,我司马氏就不客气了。”
给他写信的人是孔融。
孔融一直不甘心,以书信往来的方式,想劝诫拉拢一些人,对抗曹魏。
司马懿心忖谁得了失心疯,这时候会往火坑里跳。
邺城。
春节前三天,曹操生出感应,道尊在昆仑山,已打开了那扇山体巨门。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