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传国玉玺,孙策的抉择
孙策像他的父亲孙坚一样,成为先登,第一个从孟津关方向攻上洛阳。
上次的出击,给孙策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不再有大量部曲跟随,其身后仅二百五十人。
本来二百五这个数字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自从金茂来了以后,就赋予了其他含义。
周泰也是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来骂孙策,这个二百五!
不过,孙策不在乎。
今晚就是他雪耻的时刻。
“弟兄们!”
“跟紧我!”
孙策举起霸王枪大吼道:“孙策!孙策!”
这一刻,刚刚爬上城墙的韩当眼前一阵恍惚,仿佛回到曾经跟着孙坚的时候。
“真像啊!”
韩当高兴地砍翻两个小兵,快速靠近孙策。
感受到身后有人靠近,孙策并未回头,一边杀敌,一边继续高喊:“孙策!”
“孙策!”
很快,韩当在内的诸多将士们汇聚道孙策身后。
见时机成熟,孙策带着百余人朝城墙下杀去。
此时,西凉军哪还有勇气再坚守,一哄而散。
孙策也不去追杀,眼前浮现北宫巍峨的宫殿,即便在黑夜中,也能看得清楚。
洛阳北宫距离城墙并不遥远,一里路也就到了。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里才是洛阳市中心,昔日繁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却显得十分荒凉,曾经的居民早就被董卓强行迁入长安。
孙策一路直往皇宫插入,身后聚集的将士们越来越多。
虽然大家表面上都对孙策的愚蠢决策赶到失望,但同时也看到孙策极其出众的武力值。
有这样的猛将人物开道,总比无头苍蝇乱窜要好多了。
老兵都知道,巷战才是绞肉场,也是扬州军上下最不喜欢打的战斗之一。
金茂有句至理名言在军中流传。
“只有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死了就什么都没有!”
新兵还不懂什么意思,老兵们都当做至理名言。
所以,本质上来说,扬州兵是一群又猛又怂的军队。
猛起来不像话,怂起来也不像话。
孙策从谷门杀入,途径朔平门、芳林园、东宫、朱雀阙门,贯穿整个北宫。
一出门,就跟徐荣撞了个满怀。
“孙策!”
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孙策高举霸王枪,埋头杀入敌阵。
韩当、祖茂紧随其后。
“徐荣!”
对面的徐荣不甘示弱,举起长刀相迎。
北宫朱雀阙门与南宫玄武阙门之间,仅有不到五十米宽的大道,双方能够展开的队列并不多。
孙策跟徐荣交战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各自后退。
“全军列阵!”
这次孙策学乖了,开始借助扬州军的力量。
很快,淮河水师刀盾手迅速在孙策身后组成几道盾墙,每一排都有三十人呈弧形站位。
黑夜中,徐荣看不清扬州军的动作,但是他知道扬州军军阵的厉害,绝对不能让其从容组成阵型。
“将士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随我杀!”
说罢,徐荣拍马向前,身后西凉军如同狼群一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朝猎物发动进攻。
“盾!盾!盾!”
孙策左手举盾,右手拎枪,霸王枪撞击盾牌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淮河水师有样学样,纷纷怒吼着拍盾,发出“吼!吼!吼!”
双方越来越近,孙策猛地回头一瞥,看到己方人少,还有人正源源不断地朱雀阙门冲出来,立马就有了决断。
“守!守!守!”
淮河水师脚步不停,以什为单位开始组成一个个小圆阵。
孙策本人则扔掉盾牌,一手握住缰绳,一手握住霸王枪,跨坐在战马上,傲然而立,等徐荣冲上前来。
徐荣临近,见孙策如此托大,双眼一眯,长刀一扭,整把刀仿佛隐身一般,看不见身影。
待五步之遥时,徐荣猛地出刀,直取孙策头颅。
却见孙策身子往下一倒,霸王枪随身而动,旋转二百七十度,来了一记秋风扫落叶,直取马腿。
“希律律!”
一声战马嘶鸣,徐荣坐立不稳,从马背上甩飞,掉入盾阵之中。
同样,孙策也摔落下马,不过,他是自愿摔下去,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事。
“呀!”
正好这时,有西凉兵杀到,孙策来了个托马斯回旋,霸王枪旋转两圈,又扫倒大片骑兵。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后面的骑兵刹车不及,人仰马翻,摔了一大片。
正当孙策为自己的杰作得意时,身后传来怒喝声。
却是韩当跟徐荣交上手,两人不遗余力的战斗,害得淮海水师不得不让开空间,以免误伤。
“不好!”
孙策看着面前悍不畏死的西凉骑兵,暗感不妙。
这个时候,阵型不稳,要是被骑兵冲进来,后果不堪设想。
没时间做多考虑,孙策就近跳上一匹战马,调整方向,就朝敌阵冲去。
徐荣能扰乱阵型,他孙策也能!
“江东孙策!”
“谁敢一战!”
“杀!!”
黑暗中,一员白袍小将,举着染血的霸王枪,义不反顾地杀入看不到尽头的敌阵之中。
这一幕深深感染了刚走出朱雀阙门的扬州军。
“杀!”“杀!”“杀!”
一时间,刚出门的淮河水师也不组阵型了,热血上头,一股脑就朝东边冲去。
这就是刚刚说过的,扬州军猛的时候不像话。
什么时候最猛?
自然是情绪到位的时候!
以步兵冲击骑兵,若不是地形受限,绝对是史上仅有的战斗案例。
两股洪流撞击到一起。
当骑兵失去机动性,跟砧板上的鱼肉没什么差别。
徐荣睚眦欲裂地看着亲随们被割麦子一样收割,却又毫无办法。
韩当武力并不弱于他,旁边还有个祖茂掠阵,好几次险象环生。
“啊!”
徐荣奋力格挡开韩当、祖茂两人,朝西凉骑兵大吼道:“走啊!”
“不要管我!”
“走啊!”
仅仅三句短言,仿佛抽干徐荣身上的力气,被再次欺身近前的汉代、祖茂二人用刀背拍倒在地。
生擒!
徐荣呼吸着地上带着灰尘、血汗味的空气,心想能逃几个算几个。
然而!
“同生共死!”
“将军!”“吾等先走一步!”
西凉骑兵发出此身最后的怒吼,朝扬州军发动最后的冲击。
等到战场上安静下来,徐荣双眼留下血泪。
孙策等人寂静无声。
这是在场所有人第一次遇见同样不怕死的军队。
西凉骑兵虽可恨,但是这批英勇赴死的骑兵,却没人能恨得起来。
“厚葬之!”
孙策补充一句道:“我会向主公申请。”
“多谢。”
徐荣的声音低沉且沙哑,在无人说话的夜空中格外悲凉。
…
次日清晨。
扬州军全城搜捕西凉军。
一边是安民告示,另一边则是藏匿同罪告示。
某些“看不懂”的洛阳百姓以身试法,扬州军丝毫不手软。
夷三族,来了三次后,洛阳百姓老实了,纷纷指认或者交出西凉兵。
孙策将徐荣押解交给贾诩就返回皇宫。
按照谁先占领就归谁管辖的原则,孙策这一次给淮河水师狠狠地涨了一波大脸。
也获得了不少好感,带队的希望也变大了不少。
这天下午。
孙策打开一口不知名的水井,捞出一具腐烂的尸首,怀中抱着一件明黄丝绸包裹之物。
刚一上手,四四方方感觉是块硬物,打开一开,孙策三魂吓出两魂,赶紧用布包好。
左右打量,像做贼心虚一般,发现没其他人后,孙策才松了口气。
在场四人全都是孙策亲信,韩当、祖茂除外,还有孙贲、吴景。
众人只看孙策的表情就知道此物非同小可,个个非常默契地闭口不问,还给孙策打掩护。
一直等到夜幕降临。
四人才迫不及待地来找孙策,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宝贝,能把孙策给吓成那样。
孙策也不藏着掖着,将物件摆上案几。
顿时,在场其他四人也学着孙策的样子紧张地张望四周。
只见这是一方四四方方的玉玺,上面用小篆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传国玉玺!
虽说东汉皇帝诏书,已经不依赖秦始皇传下来的这方玉玺,但现在是什么时候?
乱世!
乱世之中,汉室威严正在加速削弱,当一方传国玉玺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新的传承出现。
传国玉玺并不具备权利,却是一种象征!
一种图腾!
拥有此物,便拥有了名义。
“公子!”
韩当眼中的热切快要溢出眼眶。
经过几番战斗逐渐熄灭的野望再度浮现,韩当看着孙策道:“这是最好的机会!”
在场众人都知道什么意思,纷纷看向孙策。
“韩叔,各位叔父。”
沉默良久,孙策才终于开口道:“假如我要独立出去,首先,将会得罪主公,甚至为敌。”
“其次,扬州军并不认可我,他们只是将我当做一位好将领,而非一位好主公。”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天下已无孙氏立足之地。”
“凭什么独立?”
孙策起身,指着传国玉玺道:“就凭这一块破石头,能换来多少兵马,又能换来多少粮草?”
四人都知道孙策说的有道理,但这可是传国玉玺!
多少有些不甘心。
孙策耐心解释道:“诸位叔父,不要被眼前之利所迷惑。”
“就算跟着主公又会如何?”
“扬州!荆州!交州!”
“三州之地,还不够我等施展才华吗?”
“若是真有心要创造一番事业,何不借助扬州军的实力,往北或者往西,开疆拓土。”
“主公从不吝啬奖励有功之臣。”
孙策语重心长道:“远的不说,若是我将此物上交,主公又会给予何等奖赏,诸位叔父想过吗?”
“三心二意,只会失去恩宠。”
“千万别学关羽!”
孙策又拿凌操举例:“前一营校尉就算残废了,可他不愿离开军伍,结果呢?”
“凌操当上了新兵营首席教官,据说将来主公还会建立军校,而像凌操这般优秀且忠诚的将领都会安排进校,成为讲师!”
“这是何等的殊荣?!”
当代袁家、杨家以及士族大家,不就是桃李满天下,才有偌大的名声嘛。
试想一下,要是有一天成为军校将士,然后学生中培养出一两个杰出人物,不比自己闯下偌大名头弱多少。
任凭谁说起来,都少不得提一嘴对方的老师是谁。
这番话,无疑非常有说服力。
韩当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抱拳道:“公子既然有了决意,我也就不必再多费口舌。”
孙策赶紧绕开案几,来到韩当面前,握住双手道:“叔父们的理解,才是我最需要的!”
“若是这块石头能换来诸位叔父的前程,那就太值得了!”
韩当瞬间被感动,“公子不必如此,我等自当尽心竭力辅佐您。”
孙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叔父应当说,尽心竭力为主公办事!”
这声主公,韩当还是叫不出口,强笑道:“自当如此。”
顿时,场面极度融洽,众人有说有笑,放下压力,倒是有闲心打量、把玩传国玉玺。
…
长安。
当徐荣被生擒后斩首示众的消息传来,董卓无心悲伤。
他还在跟朝中大臣,勾心斗角之中。
吕布这只庸狗,也不知道被王允灌了多少迷魂汤,竟然公然反叛,还带着两万先锋军抵抗。
雪上加霜的事情还不止这么一件。
董承跟吕布联手,再次带走五千人马。
这下子,董卓手上仅有三万余人马。
虽然还是最强大的势力,但王允为首的新势力,已经有跟董卓分庭抗礼的趋势。
原本董卓准备分兵把守三辅地区,经过这么一遭,也就啥也不去管,收缩兵力,保存实力。
郿坞建造计划也只能搁置,多出来的钱粮财货,董卓全部拿出来分给将士们,余下来的全都换成粮草辎重。
董卓在招兵买马,王允也想有所作为。
太原王氏在关中地区并没什么影响力,大家还是比较认董卓一些。
不过,王允也不是没有机会。
西凉军来到关中后,跟洛阳并没什么差别,董卓纵兵劫掠,惹得民怨沸腾,敢怒不敢言。
可惜,本性难移。
王允掌握权利后,也变得跟董卓一样,目中无人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