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陛下,您太不听话了!
七月眼看就要过去,洛阳境内晚稻的播种事宜却迟迟推行不下去,连地都没耕完。
刘协火气很大,一连几道诏书下去,却没有丝毫作用。
百官集体罢工抗议。
刘协无奈诏来刘备询问情况。
“陛下。”刘备如实告知:“百官都不愿下地干活,此番行为就是他们的警告。”
“岂有此理!”刘协怒极:“当初皇叔说这些家伙都是一群虫蠹,朕还不信,如今倒是应验了。”
刘协无语望苍天,感概道:“皇叔才是对的,朕太天真。”
刘备跪倒在地,劝道:“陛下息怒,臣深知此事关乎国本,不容小觑。百官之中,或有年迈体衰者,或有心存高远不愿屈就农事者,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朝廷重臣。臣愿请命,亲自前往田间地头,以身作则,同时设法激励百官,让他们明白农耕之重,国家之需。”
刘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道:“大鸿胪忠心可鉴,朕心甚慰。此事便全权交由大鸿胪处理,朕期待大鸿胪能化解此危机,让播种之事顺利进行,以保我洛阳稷稳固。”
刘备领命后,即刻动身前往城外农田,他先是亲自动手,翻土播种,以身作则,引得周围百姓纷纷效仿。
随后,刘备又召集百官,于田间设宴,席间他言辞恳切,晓以大义,既强调了农耕乃国家根本。
却并没有什么卵用,没人理会刘备。
“周太尉请留步!”
刘备大声道:“我听说您的侄儿周瑜在南方勤政爱民,我想您一定也是一位慈爱的长者,还请帮我,帮陛下劝一劝诸位大臣。”
周忠朝刘备一礼,叹息道:“大鸿胪,恕在下无能为力。”
刘备无奈,返回宫中向刘协汇报。
“群臣竟敢如此…”
刘协颤抖着跌坐在龙椅上,说话都不利索了:“大鸿胪,当真就没有办法了吗?”
刘备一咬牙道:“陛下可下诏,令吴王殿下…”
“住口!”刘协暴怒道:“若是朕连洛阳这小小的二十万百姓都无法治理,又如何治理天下四千万子民?”
刘备劝道:“陛下乃至尊之位,何须行那卑贱之事,治理百官才是您的正事,百姓自有吏民治理,如何能让公卿们亲自下地呢?”
刘协不可思议地看着刘备,手指颤颤巍巍地点着:“你…你…”
“卿本庶民,竟也不知民间疾苦?”
刘备很混乱,他未曾料到,这位年轻的皇帝竟有如此深的民本思想,更未料到自己的提议会引来如此强烈的反应。刘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缓缓说道:“陛下圣明,备之所言,实乃出于一时权宜之计。然则,当前局势危急,洛阳粮草不济,百姓困苦,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恐生民变,到那时,局势将更加难以收拾。备非不知民间疾苦,只是……”
“只是什么?”刘协打断了他,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朕虽居深宫,却也常闻民间之声,知百姓之苦。若朕为了一己之安逸,置万民于不顾,又与那昏庸无道之君何异?刘备,你曾言要兴复汉室,可曾想过,汉室之基,在于民心。民心若失,汉室何存?”
刘备闻言,心中一震,他深知自己失言,连忙跪倒在地,诚恳地说道:“陛下训斥的是,备一时失言,险些误了国家大事。陛下心怀苍生,实乃社稷之福。备愿听从陛下旨意,竭尽所能,以解洛阳之困。”
刘协见状,神色稍缓,他扶起刘备,语重心长地说:“刘备,你我同为汉室之后,当以国事为重,百姓为先。朕知你忠心可鉴,但行事还需谨慎,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失了民心。朕欲亲自前往城外,视察民情,你可愿随行?”
刘备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与考验,当即应声道:“陛下有此决心,备自当誓死相随,共赴国难!”
于是,君臣二人商议已定,决定次日一早便出城巡视,体察民情,寻找解决洛阳困局的良策。
第二天,皇帝刘协的车架还没出城,就被百官拦下。
司徒赵温上谏道:“陛下,城外局势未明,安危难测,臣等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勿以身涉险。国事虽重,然陛下龙体更需保重,万一有所闪失,社稷何安?不如派遣得力大臣代劳,既可察民情,又能保陛下周全。”言罢,众臣纷纷附和,面露忧虑之色。
刘协闻言,眉头微蹙,目光却异常坚定:“诸卿之言,朕已悉知。然朕身为天子,当与民同甘共苦,方显君民一心。朕意已决,此行不仅为察民情,更是为天下百姓树立信心,彰显我大汉皇室与民共患难之决心。刘备将军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有他随行,朕心安矣。”
刘备见状,挺身而出,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备虽不才,愿以血肉之躯,护陛下周全,不负陛下厚望。”言罢,他环视四周,目光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心,仿佛在向众人宣告,此行定能平安归来。
见状,百官又看向太尉周忠。
“陛下。”
周忠感叹道:“上古贤王皆以民为本,深知国之根本在于百姓之心。陛下此举,非但非卑贱,实乃大智大勇,以身为范,教化万民。陛下亲赴自下地,体察民情,让天下苍生感受到皇恩浩荡,知晓陛下与民同甘共苦之心。此乃圣君之道,非寻常君主所能及也。”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了几分肃穆与敬仰,“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陛下亲临险境,意在安定天下,其志可昭日月。我等身为臣子,当紧随陛下之后,誓死效忠,共克时艰。太尉虽忧陛下安危,但更敬陛下胸怀天下之大义。”
言毕,周忠也躬身行礼,其他百官见状,暗骂周忠老狐狸,竟然敢背刺大伙。
群臣又看向司徒赵温,后者出列道:“陛下,为何如此不听群臣劝告,定要一意孤行?”
“此等行径与商之纣王,周之桀又有何异?”
“难道陛下真的想要当那亡国之君吗?”
“放肆!”刘备、周忠一齐出声喝止。
刘备更是谏言道:“司徒赵温有大不敬之罪!请陛下罢免之!”
刘协点头道:“赵爱卿之言,虽重却亦含关切之意,朕心领之。然,朕之所行,非为一己之私欲,实乃为天下苍生计。昔日先皇遗愿,光复汉室,还民安宁,朕虽不才,却不敢忘。朕知此行或险,但亦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方为真正的亡国之道。朕欲借此时机,整顿朝纲,广开才路,共谋国是,以期重振大汉雄风,使百姓安居乐业,此等大义,望诸卿能深明之。”
言罢,刘协目光扫过群臣,神色坚定而温和,仿佛能穿透人心,直击灵魂。殿内一时静谧,连呼吸声都似乎变得清晰可闻。赵温闻言,脸色微变,似有不甘,却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此时,太常王絳缓缓出列,躬身道:“陛下心怀苍生,志向高远,臣等虽愚钝,亦愿追随陛下,共赴国难。然,陛下所行之事,必当深思熟虑,广纳贤言,以策万全。臣愿与诸公一同,为陛下分忧解难,共谋良策。”
王絳一番话,如同春风化雨,缓和了紧张的气氛。群臣附和者了了,却也比一开始好多了。
刘协见状,心中甚慰,道:“得诸卿如此,朕心甚安。朕知前路多艰,但有诸位贤臣辅佐,朕必能克服万难,实现先皇遗愿,重振大汉。”言罢,刘协便带着愿意跟随的几位大臣一同前往巡视田野的工作。
而后几天,刘协一直在洛阳附近巡视,督促百姓耕种。
虽说时间晚了一点,但总比没有好。
令人惊喜的是,刘协从天地间挖掘不少优秀的农人,想要下诏聘这些人为官,协助治农事务。
却遭到赵温等人竭力阻止。
刘协大怒道:“朕早先已经饶恕过一次,如今你们却不思悔改,真当朕没了你们就无法治理洛阳吗?”
“大鸿胪何在?”
刘备出列道:“臣在!”
“自今日起,你便是司徒,赵温贬为庶民,分他几亩地,朕要见他自食其力!”
刘备大喜,道:“臣遵旨!谢陛下!”
赵温一把年纪了,没想到临终还有这般羞辱等着自己。
“昏君!昏君啊!”赵温哭诉着,指控道:“大汉天下一定会毁在你这小儿手中!我今日就要以死明智!”
说罢,赵温一头撞死在大殿之上。
刘协并不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确实第一次遇见有大臣针对自己。
这一刻,他有些理解当初皇叔为什么要竭尽全力打压士族了。
“众卿可还有要随赵温而去者?”
刘协冷漠的话语在大殿中回荡。大殿之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赵温的身躯缓缓倒下,撞地的沉闷声响仿佛还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群臣面面相觑,有的面露不忍,有的则是暗自庆幸,更有少数几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是对赵温的忠诚表示敬意,又或是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忧虑。
刘协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那双眼中既有不容置疑的威严,也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孤独。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每一个决定都需慎之又慎,因为那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兴衰。
“朕知诸位心中或有疑虑,或有不满。但朕在此立誓,必将为大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所行之事,皆是为了我大汉能够重振雄风,再现往日辉煌。”刘协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有力,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坚定。
“至于赵爱卿,他虽以死明志,但朕亦会念及他往日的功劳,给予应有的哀荣。然,国家大事,岂可因一人之生死而动摇?朕希望,诸位能以此为鉴,共同辅佐朕,共谋我大汉之未来。”
说到这里,刘协微微一顿,目光中多了几分温和与期待:“朕知人才难得,诸位皆是我大汉之栋梁。朕愿与诸位携手,开创新局,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再无纷争。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大殿内气氛为之一变。几位老臣率先跪拜,高呼万岁,其余人见状也纷纷响应,整个大殿再次充满了对皇权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
刘协望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会接踵而至。
事情真的告一段落吗?
九月。
卫尉宣潘、司隶校尉荣邵、大司农张义等上百官吏,聚合家兵千人,兵谏。
刘备护着刘协浴血奋战,杀出重围,逃到轩辕关求助。
金茂听说后,二话不说,派出五千精锐平叛。
杀戮持续了一天一夜,洛阳城内人头滚滚,波及范围甚广。
金茂可不管你谁有罪,谁没罪,巴不得这些大臣全都死光,领兵大将乃是典韦,深知其意。
一天的功夫,洛阳城内大臣少了一半,剩下的人哪还敢再对刘协说个不字,比奴仆还要乖巧。
十一月。
洛阳到了丰收的季节。
刘协在刘备的陪同下,亲自挑选一块地收割。
夕阳西下。
刘协直起腰,凝望着昏黄的残阳,不由地痴了。
这一幕何其相似,只是身边的人儿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
“玄德公。”
“臣在!”刘备在另一处稻草后露头,献媚道:“陛下当真了得,臣不如也。”
刘协似乎没有听见一般,喃喃道:“我曾在皇叔治下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时至今日,也不知故人何在?过得好不好?”
又自言自语道:“想来定是比我要好,皇叔的羽翼下,又有何等烦恼呢?”
刘备没有听见刘协在说什么,不由地问道:“陛下您说什么?”
刘协回过神来,怅然若失,道:“没什么。”
又指着不多的稻谷说道:“这一亩地可不能剩到明日,玄德公块与我加把劲,给它收完。”
“陛下,您就瞧好吧。”刘备挽起袖子道:“定不会让这亩稻子留到明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