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甄宓大战两个回合,金茂便有些扛不住,回宫休息了两日,才出门找另一美人。
郭女王!
本以为这位也跟甄宓一样,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没想到郭女王胃口极大。
当她得知面前之人是当今皇帝陛下之时,立马以此为要挟,想给郭氏要一些好处。
“陛下若是不应允,要么杀了小女子,要么小女子就此等丑事昭告天下!”
面对郭女王的威胁,金茂笑了,他从不接受威胁。
金茂的笑容里藏着几分玩味与深不可测,他缓缓踱步至窗边,望着窗外云卷云舒,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郭女王,你可知,这天下之大,能威胁到朕的人,屈指可数。而你,区区一介女子,竟敢以此相挟,倒是让朕刮目相看。“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着郭女王,语气中既有威严又不失温和:“不过,朕欣赏你的胆识与智慧。但你要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威胁,而在于合作。你若能为朕所用,朕自会给与你及郭氏一族应有的荣耀与庇护。“
郭女王闻言,心中不禁一凛,她未曾料到这位年轻的帝王竟有如此气度与胸襟。
但是天赐良机,郭女王不想错过这个唯一的机会。
前几天甄宓在鸿运楼密会某位大人物之时,她就有所猜测。
现在金茂露出鸡脚,郭女王自然明白甄宓的结果就是她的结果,那就是没结果。
既然如此,何不要挟一些好处?
反正不管怎么发展,她都不可能进宫成为妃子。
郭女王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与精明。她缓缓跪拜于地,声音清脆而坚定:“陛下圣明,臣女郭氏虽为女子,却也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女愿以家族之力,辅佐陛下,共谋天下大计。但求陛下能允诺一事,以保障郭氏一族在乱世中得以安宁。”
帝王微微挑眉,似乎对郭女王的直言不讳颇感意外,他轻启朱唇:“说来听听,只要合情合理,朕自会考虑。”
郭女王抬头,目光如炬:“臣女所求,非为个人荣辱,乃是为家族寻求一片避风的港湾。恳请陛下赐郭氏一族一方封地,允许我们自耕自守,远离宫廷纷争,同时,臣女愿以智谋为陛下效力,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后宫之中,皆可成为陛下手中的一把利剑,为陛下扫除障碍,稳固江山。”
帝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他站起身,踱步至郭女王面前,俯身低语:“你倒是聪慧,既想要家族平安,又想在朕身边占得一席之地。朕喜欢有野心的人,但不喜欢有野心的女人!”
“陛下言重了,臣女之心,皆出于忠诚与自保。家族之安,乃臣女身为郭氏一员不可推卸之责;而效忠陛下,则是臣女身为臣子应尽的本分。臣女所求,不过是在保全家族的同时,也能为陛下分忧解难,实现自我价值。至于陛下所提‘野心’二字,臣女以为,那是对目标的执着与追求,若能为陛下所用,化为治国安邦之力,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金茂听后,直起身子,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实际上,他感觉很是棘手,这件事算是一大丑闻,虽然没有跟郭女王发生实质上的关系,但传出去也不好听。
要是杀了吧,没道理。
要是用律法也治不了什么罪。
金茂头疼之际,回想起甄宓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洛神那样的女子啊。”
不过,金茂不可能受威胁于这等儿女情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国家兴亡的重任,个人情感必须让步于大局。于是,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思绪拉回到眼前的困境上,决定采取一种更为高明的策略来处理此事。
“罢了,此事若处理得当,未尝不能转危为机。”金茂心中暗自思量,随即召来心腹谋士,低声吩咐道,“你且去暗中调查此事,务必详尽,包括那些流言蜚语的来源与背后的动机。同时,我要你起草一份奏章,将此事作为一个警示,提醒陛下及朝臣们注意宫廷风气与民间舆论的重要性,但不必提及具体人名,以免节外生枝。”
谋士领命而去,金茂则继续沉思。他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巧妙地利用每一次挑战,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向前的力量。这次事件,虽起于私情,却也能成为整顿朝纲、树立新风的一个契机。
“至于那位……”金茂心中默念着,指的是那位被卷入风波中的人,“若能以才学或功绩自证清白,未尝不可成为朝廷栋梁。毕竟,人才难得,需善加利用。”
想到这里,金茂的脸上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深知,作为一位明智的辅臣,不仅要能平息风波,更要能从中发现机遇,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让舆论杀死郭氏一族吧。
然而,金茂心中的算计远不止于此。他深知,单纯的舆论风暴虽能暂时平息,却难以根除根本问题,更无法真正推动国家向前。于是,他暗自筹谋,决定借此机会,不仅要整肃风气,更要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官员选拔与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机器能够高效、清廉地运转。他开始着手准备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强化科举制度,让真才实学者有机会脱颖而出,不再受门第出身所限;同时,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对各级官员进行严密监督,严惩贪污腐败,维护朝廷公正。
金茂还提议,在朝廷内外广开言路,鼓励官员与百姓积极上书言事,无论是治国良策还是民间疾苦,都应得到重视与解决。他相信,只有当国家的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见,每一个问题都能被正视,国家才能真正地向前迈进。
此外,金茂还决定亲自走访各地,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真正惠及百姓,而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他相信,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赢得民心,巩固国家的基石。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逐步实施,朝野上下开始焕发出新的气象。官员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与业务能力,百姓们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对朝廷的信心日益增强。而那位曾被卷入风波的才子,也在金茂的力荐下,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金茂望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他知道,自己不仅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危机,更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也将继续以一位明智辅臣的身份,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推动着国家不断向前。
在他的倡导下,朝堂之上逐渐形成了一股清风正气,官员们纷纷效仿,不仅关注政事的治理,更将目光投向了民生福祉,力求每一项决策都能惠及百姓,让国家的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农业、商业、教育、文化……各个领域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国家实力在稳步增强中逐渐显露出大国风范。
同时,金茂也深知,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开放与交流。他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倡导贸易互通,文化交流,使得外邦纷纷向中原学习,而中原文化也借此机会远播四海,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自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既体现了国家的威严,又不失和平友好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金茂还格外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他倡导设立更多的学堂,鼓励百姓子弟读书识字,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同时,他改革科举制度,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步入仕途,为国家效力。这些举措不仅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也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学习热情,形成了全社会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岁月流转,金茂的名字渐渐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而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初心与使命,继续在他热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他深知,国家的强盛不仅在于人才的汇聚,更在于思想的开放与文化的繁荣。于是,金茂倡导建立更多的书院与图书馆,鼓励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让智慧的火在每一次讨论中闪耀,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亲自参与编纂史书与典籍,力求保留并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让后世子孙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明理修身,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同时,金茂也关注民生,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他减轻百姓赋税,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丰收,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还大力发展手工业与商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国家实力,使得国内外贸易往来频繁,国家财富日益增长。
在教育领域,金茂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提倡因材施教,鼓励教育创新,支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他还设立了奖学金与助学金制度,帮助那些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金茂的领导下,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他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他本人,也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成为了后世敬仰的伟大领袖与智者。
在他的倡导下,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创新,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无缝对接,培养出一批批既有深厚学术功底,又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同时,金茂还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倡导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学生前来交流学习。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也为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国际化的步伐。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了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在社会发展方面,金茂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他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实施一系列扶贫济困政策,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自我价值。这些努力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此外,金茂还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他的带领下,国家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美好的生态环境。
金茂的远见卓识和卓越领导不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在探索与奋斗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共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
选妃的日子如期而至,不出意外,步练师成为新妃子进入皇宫。
当晚,金茂并未尽兴,少女初尝人伦,实在无趣地很。
次日,金茂再次出城,找甄宓好好交流一番。
在此期间,鸿运楼生意一落千丈,但甄宓却留了下来。
甄家虽然不知道甄宓榜上哪个大佬,但族内有人在洛阳当官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由此可见,这位大佬有多厉害。
因此,甄宓便作为联系大佬的纽带。
金茂乐得如此,甄宓也乐意,甄家更不用说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