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章 项目批准了?科技处是不是搞错了!
    第200章 项目批准了?科技处是不是搞错了!
    张硕随手写的一条微博消息,迅速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也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很多人都赞叹张硕的态度。
    包括对千禧年数学猜想的百万美元奖金,对克雷研究所,也包括对于数学本身。
    换做另一个学者,也许就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极力希望能拿到千禧年数学猜想的奖金,因为奖金并不只是奖金,也代表完成了千禧年数学猜想的难题。
    其所带来的荣誉,甚至能超越有着诺贝尔数学奖之称的菲尔兹。
    这种荣誉,谁不会去争取呢?
    国内舆论也很快传到了国外,张硕是国际关注的学术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很大的注意。
    当国际有很多报道的时候,张硕所发的消息也被深度的剖析——
    “很明显,张硕并不在乎千禧年数学猜想的奖金。”
    “他甚至不在乎这个荣誉。”
    “他强调了无限取值情况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他自认为没有完成问题论证。”
    “这等于是暂时推拒了克雷研究所的奖金。”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完成无限取值论证的信心,全世界大概也只有他才有勇气说等完成论证……”
    这些报道让克雷研究所感觉有些尴尬。
    克雷研究所内部对于是否确认张硕团队的研究完成了ns方程问题,有很多的讨论和争议,反对者和支持者都有不少。
    反对的原因很直接,一则是因为论文没有达到刊登两年的条件。
    二则就是论证并不完善,也只论证了有限取值的情况而已,即便是覆盖了常规应用领域,但数学角度上来说,证明并没有全部完成。
    同时,很多人又认为有限取值论证已经足够,因为ns方程被选入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的原因就是应用广泛。
    应用广泛,才会显得非常的重要。
    在解决了应用的问题以后,ns方程继续研究的价值自然大大的降低。
    后续或许根本没有团队会专注于ns方程无限取值的论证,因为那根本没有意义,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纯数学方向的贡献也很小。
    换句话说,奖项不颁发给张硕团队,也许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
    张硕表现出了对于克雷研究所的奖项都不在意,他所发布的消息内容,甚至能当成直接对于奖项的拒绝。
    这种事情好像也正常。
    佩雷尔曼就拒绝了千禧年数学猜想的奖金,现在张硕也等于是‘半个拒绝’。
    当更多的媒体参与报道以后,舆论上就出现一种对于克雷研究所更加不利的声音,好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不把奖项颁发给张硕,是因为张硕是中/国人。
    “换成是美/国人、欧/洲人,甚至不会出现任何的争议。”
    “他们会很高兴把奖金拿出来。”
    这种声音是克雷研究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其直接影响到了克雷研究所的名气和权威性,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以及在公众和学者群体中的印象。
    当一个学术的奖项被政/治所影响,就会快速的沦为‘笑话’,从而失去任何影响力,只会变成荣誉勋章一般的东西。
    比如,诺贝尔和平奖。
    全世界没人在乎诺贝尔和平奖,即便也是一个带有诺贝尔名头的奖项,但所有人都知道奖项和普通人无关,甚至连获奖的人都不在乎。
    当政治威望达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会获奖,和在任期间所做的事情关系不大。
    一个学术机构会被政/治所影响,则会快速失去学术的权威性。
    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所有事情都会被质疑。
    比如,他们认可了一项学术研究。
    其他人会质疑是否因为学者的国籍,而不是研究的正确性和影响力。
    反过来,他们否定了一项研究,其他人也可以做出同样的质疑。
    这样的学术机构还有什么权威性可言呢?
    所以克雷研究所极力的进行澄清,好几个研究所内的学者,都公开站出来解释暂时不颁发奖项的原因。
    “我们暂时没有确定,还在进行内部讨论,这不是容易有结果的事情。”
    “因为证明出来的时间很短,而且是不完善的。”
    “就像是张硕说的,无限取值论证也非常重要。”
    “在对待学术问题上,克雷研究所一直是公正严谨的。”
    他们之所以极力进行澄清,因为舆论确实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在张硕的身上。
    张硕的影响力太大了。
    在国内,张硕是个学术明星,他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很多的粉丝,个人的名气和威望也是非常可怕的。
    在国际上,张硕仍然是个学术明星,他很年轻,成就则高的吓人,好多国外年轻人也把他当做榜样。
    这些人可都是学术界的未来。
    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但却拒绝了克雷研究所的百万美元奖金,媒体发布出消息以后,多数人就只当个故事听,觉得佩雷尔曼有很有性格。
    其他学者的证明没有达到完成标准,克雷研究所拒绝颁奖,大多数人也根本不关心,毕竟证明确实没有达标。
    当主角是张硕的时候,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克雷研究所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们希望尽量降低事情的影响,有些人也提出直接给张硕颁奖,但还是有些人持有反对意见。
    研究所中颇有威望的布朗特利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决定不颁发奖金。等张硕团队完成了无限取值论证,然后再拒绝我们的奖金,到时候会不会更尴尬?”
    “我们提出了七个重大问题,被完成了两个,却连一个奖金都发不出去。”
    罗斯特-布兰德嗤笑道,“那不可能。布朗特利,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张硕确实表达了对于无限取值证明的信心,但我和其他人一起研究有限取值的证明过程,根本不可能覆盖无限取值情况。”
    “也就是说,他们无法用现在的方法去继续完成证明。”
    “难道他们还能找到第二种方法论证ns方程问题?”
    布朗特利无话可说。
    他也仔细研究过张硕团队的证明,并得到了和罗斯特-布兰德同样的结论。
    换一种方法论证ns方程问题?
    那是做梦!
    ……
    罗勇军、李伟华的看法,和罗斯特-布兰德、布朗特利可不一样。
    他们早就找到论证方向了。
    罗斯特-布兰德、布朗特利以及其他研究论证过程的学者,之所以认为无法进行无限取值论证,是因为一旦扩大到了无限取值,原来用的方法就会大大受限。
    这就像是证明一个数字是无理数。
    张硕团队所用的证明方法,是把数字写出来并发现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然后就完成了有限取值的论证。
    但是,写不出来的无限取值,怎么证明不存在数字循环呢?
    他们找到的方向是随机任意一个点,并证明其不存在奇点,听起来像是用了新的方法,甚至说是从头开始进行论证。
    实际上,相比原来的证明,也只是边界范围以及参数的区别而已。
    因为有界取值已经得到了论证,就有了很多前置条件,后续的证明则都是纯数学的问题。
    纯数学论证当然很复杂,但不管再复杂的问题,只要一直有进展,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去研究,总有完成的那一天。张硕认为完成的时间并不远,罗勇军、李伟华也有同样的判断。
    当外界舆论纷纷的时候,张硕甚至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常规的工作生活,中途也写了项目申请报告,并提交给了科技处。
    在项目申请报告提交上去以后,大概只过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得到了科技处的批准,科技处甚至帮着联系几个大型物理机构,提前做了设备方面的协调工作。
    项目申请通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得到了科技工业局的全力支持。
    科技工业局并没有选择直接支持项目,而是让科技处来支持。
    科技工业局关系到国/防,每一个公开的项目都会受到国际关注。
    科技处不同。
    之前源点论的‘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项目,就得到了科技处的支持,还拿到了几百万的经费。
    现在新的项目是“电磁力、引力关联验证”,也是理论项目的延续,再得到科技处的支持也是顺理成章的。
    唯一就是,经费过于庞大。
    但是针对一个新理论的验证项目,拿到过亿的经费也并不奇怪。
    比如,cp组。
    cp组的主方向是寻找重子cp破坏信号,同样可以说是理论的验证,他们所消耗的经费已经接近十个亿。
    新理论研究的验证,拿到一个亿经费也不算什么了。
    科技处联系几个大型科研机构,提前做了项目研发需求设备的协调工作,也是非常重大的支持了。
    这种协调指的是,项目需要什么样的设备,几个机构能够拿的出来,就可以通过转售的方式交给项目团队。
    人才方面,也是一样。
    换句话说,项目对于人才和设备的需求,都会得到第一时间的支持。
    其中设备就是个重大问题,高端的科研设备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即便是有足够的经费要订购高端设备,也是耗时耗力的过程。
    高端科研设备,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公司购买的。
    这些公司会按客户的需求来制造设备,也就是制造的设备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也是非常非常昂贵的。
    一台高端的科研设备,从下订单到生产再到运送过来,时间跨度达到几年是常有的事情。
    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特别的问题。
    比如,设备存在某些被限制出售的技术或部件。
    这样一来,交易就无法完成。
    等等。
    科技处帮忙协调项目需求设备、人员,都是内部才知道的信息。
    苏东大学知道的消息是,科技处批准了张硕以‘源点论研究办公室’以及电磁学实验室申请的理论验证项目。
    张硕是项目负责人,也是项目唯一的申请人。
    这个消息实在太惊人了。
    科技处给苏东大学发了通知,大学的高层领导人员很快都知道了。
    副校长张秋生一脸不可置信,“科技处是不是搞错了?”
    “理论验证项目,经费一个亿?张硕教授偶确实在做相关的研究,但一直用的是自己的经费,还真能申请到项目?”
    “还有,电磁学实验室?”
    “我们学校有电磁学实验室吗?”
    张秋生问的是邓建超。
    邓建超也是苏东大学的副校长,他看到信息以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摆出一脸思索的模样,他想到了上一次科技工业局的陈伟,核物理所的佟智国院士来找张硕的事情。
    “会不会和那件事有关?”
    “也许是张硕说服了陈伟,让陈伟觉得理论很可能是真的,然后就极力支持了他的研究……”
    “有这种可能啊!”
    即便让邓建超再放开思维去想,他也不可能想到张硕的理论,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他只能想到张硕说服了陈伟,或者是说服了其他的大人物。
    有大人物在背后支持,拿到过亿的理论验证项目也就不奇怪了,唯一就是申请项目的机构是电磁学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就是学校的辅助教学机构,里面根本没有什么高尖端的设备。
    没有高端设备,项目要怎么展开呢?
    ……
    电磁学实验室,三楼。
    姚启明就在三楼中间的办公室工作,这里并不是主任办公室,只是因为比较安静而已。
    他刚刚严厉批评了手下一个博士生何荣华。
    何荣华做基础实验竟然把数据弄错,导致后续一个星期都做了无用功。
    “都已经读博了,一点都不知道物理实验的严谨。”
    “天天不知道想些什么……”
    姚启明郁闷的摇了摇头,他脑子里又想到了张硕,进而想到了狗/屎运的罗勇军,“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一个学生。”
    “不求拿什么国际大奖,能读出来带带我这个老师也好啊。”
    姚启明真是很羡慕,或者说,大学内有很多教授都羡慕罗勇军。
    他只能长叹气了。
    这时,房门忽然被推开了。
    何荣华匆忙跑进来,满脸不可思议的喊道,“姚老师!姚老师!”
    “又怎么了!”
    姚启明不耐烦的问道。
    何荣华道,“外面正在说,我们电磁学实验室接了大项目,是张硕教授申请的!”
    “经费过亿!”
    姚启明凝着眉头上下打量何荣华,一脸不满道,“何荣华啊何荣华!”
    “我刚才就在想,你整天都干什么,做个实验,数据还能录入错误?”
    “现在我明白了、明白了,你就把心思放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你以为把我逗笑,我就不追究了?”
    他用力一拍桌子,指着门口,“滚!你给我滚!”
    “立刻、马上!”
    “滚蛋!”
    他怒喊着转过头,正看到副校长张秋生站在门口。
    张秋生左看看、右看看,抬起手黑着脸指着自己,“姚主任……”
    “要不,我这就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