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西凉新局面
春耕之后。
招兵计划已经提上日程。
这次主要招收的是步卒,人数约一万左右。
随着西凉地盘越来越大,几个天险关口也愈发的重要。
北面的祁门关,南面的清幽关,西面的乱石城,都需要驻扎重兵。
步卒守家。
骑兵攻城略地。
两者缺一不可。
目前萧寒手里的步卒满打满算加起来才七千人,这还是算上步骑皆可的三千玄甲军。
远远不够。
哪怕算上明年春耕之后招收的一万步卒,也才一万五千人。
若非考虑到现在西凉主要用兵方向是西边的沙陀三部抢地盘。
骑兵优先于步兵,否则招收的步卒数量远不止一万。
一万五千人,只能是够用就行。
再过几日。
便要将招兵的告示发放下去,先由各县操练。
等春耕结束,再送到刺史衙门正式登记造册。
腊月的雪很大。
一觉醒来。
房顶地面都是厚厚的积雪,妙玉正在指挥着家丁奴仆清扫庭院。
“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有骑士一路策马狂奔,冲入刺史府。
“大人,京城传来消息,陛下驾崩了。”
士卒连忙说道。
“老皇帝驾崩了?”
萧寒眉头皱起。
“嗯,再有几日,冀州的公文应该就会送达。”
“好,我知道了,蕊雪,送他下去歇息。”
“诺。”
“妙玉,来书房。”
皇帝驾崩,对于朝廷上下来说,无异于天大的事情。
西凉虽然地处边关,名义上隶属于冀州麾下。
但萧寒的调令是从京城发下来的。
也就是说。
他属于半个冀州,半个朝廷的身份。
新帝登基,朝廷原本的局势肯定要被打破。
一批老皇帝的心腹退下,为新帝的班底腾出位置。
各地边关的将领也会发出一些变故。
“妙玉,老皇帝驾崩了,你怎么看?”
他问道。
“冀州的日子要难过咯。”
妙玉眉开眼笑。
老皇帝还活着,冀州的日子就还行,毕竟是一起打下来的天下。
压得住镇北侯。
可新帝登基,对于冀州必然是无比的忌惮,明里暗里都会更加针对。
“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萧寒笑着点头,极为赞同这个观点。
倘若朝廷不打压冀州自己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唯有朝廷对冀州施压。
才会显得他的重要性。
谢玄礼要拉拢自己,巩固冀幽的地位。
朝廷也会拉拢自己,以压制冀幽。
“公子的官位也该往上挪一挪了。”
妙玉眨了眨眼:“刺史还是有些低了,现在西凉东西横跨千里,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又携征讨草原诸部落,收服薛延部落这等开疆拓土的功劳。”
“不是封王封侯,最起码封个大将军没问题吧。”“新帝登基,若是连这点好处都不给,岂非太过于小家子气。”
“好玉儿,不愧是我的心腹,深谙我心。”
萧寒捏了捏她的脸蛋。
“等新帝登基之后,上个贺表,顺便提一嘴这个事情,我想他应该明白。”
妙玉笑道:“就是公子可能要破些财货。”
“那些个阉狗,一个个狮子大开口。”
萧寒肉疼:“过几日,让人送八万两去京城。”
他道:“真不想给这个银子。”
他在朝中自然也是有人的,否则也弄不来那张西凉刺史的公文。
妙玉道:“明年开春,让廖欢他们去疏勒河西边的草原,灭几个部落不就找补回来了。”
“若是能往上升一升,名正言顺的掌控整个西凉和草原地盘,对于公子的大业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帝位的角逐,萧寒不关心。
不管最后是谁坐上那个位置,都必须要牢笼自己。
无他。
就因为他现在麾下兵强马壮,足够影响数州之内的局势。
腊月末,年关的时候。
新帝登基的消息传回西凉,萧寒当即派人送上贺表。
同时。
还有一个消息从冀州传出来。
老皇帝驾崩后。
镇北侯世子于侯府内大肆庆贺,被京城的御史们知道了。
当即向新帝弹劾这位嚣张跋扈的镇北侯世子。
谢玄礼为了避避风头,将其赶出镇北侯府。
据说。
那些个冀州百姓和老卒知道小侯爷被扫地出门,奔走相告。
尤其是冀州的女子们,更是欢呼雀跃。
可见这位小侯爷,在冀州的人缘有多差。
萧寒也小小的庆贺了一下。
在刺史府内,摆了几座酒宴,将刺史衙门内的大小官员叫来。
当然。
最主要的还是表彰一下他们做出的辛苦贡献。
又发放了许多牛羊财货银子之内的赏赐下去,当作嘉奖。
不能光让马儿干活,还不给马儿吃草。
年节前。
他又差人备了些礼品送到冀州,名义上镇北侯谢玄礼还是自己的直属上级。
哪怕面和心不和,可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
京城。
大雪纷飞。
才结束早朝的新帝回到后殿,叫来几个大臣,拿出一份奏折递过去。
“都看看吧,这是西凉刺史萧寒随着贺表一起送上来的折子,里面详述了这一年来,在西凉开疆拓土的功劳。”
他道:“这是在向朕要好处啊。”
这位才坐上龙椅宝座的天子,看着殿内的几人:“说说吧,朕给不给,该不该给。”
“从古至今,唯有天子赏赐臣子,从未有臣子向天子伸手讨要之理。”
白发苍苍的大臣摇头:“陛下不可开此先河,否则日后如何管制那些骄兵悍将。”
“陛下,臣觉得该给。”
另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生的儒雅,可眉宇间却又威严:“萧寒此人,异常勇武,曾是北境大将后遭到镇北侯所猜忌,调任西凉刺史。”
“五百骑出冀州,入西凉,不过年许,便频频对杂胡部落用兵,连战连捷。”
“疏勒河畔,一战击溃薛延部落主力,将千里草原,纳入朝廷教化之下。”
“如此开疆拓土的大功,若是不赏赐,未免让天下的将士心寒。”
“臣也觉得该赏。”
又有一臣子站出:“陛下初登大宝,正是有人之际,如此方可笼络人才。”
“且此子麾下,兵强马壮,稍加倚重,既能解决北魏、杂胡,又能压制冀幽之地。”
“如此两全其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