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以毒攻毒和收音机
“孟德,来了,快坐下吹吹凉。
夏天有了这风扇,就是舒服。”
蒲老的办公室里。
当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走了进来,他一脸笑意的挥挥手道。
“对了,我前两天去跟领导保健的时候,他送了我一包新的茶叶,你泡一杯尝尝味道。”
自从成为了中医研究院的副院长,又把内科的事务卸下去了之后。
他的时间就变的充裕了起来。
除了研究院的日常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去广安门医院坐诊,以及给各个领导的保健工作。
“先生,我不热。
倒是新的茶叶,我要好好的尝尝。”
王孟德听说有新的茶叶,便大喜道。
他的爱好不多,喝茶算是其中的一项。
每天可谓是无茶不欢,就是在最困难的几年里,每户人家一年只有二两茶叶定量的年代,他也没断过喝茶。
在别人都在喝高碎,甚至野外捡树叶子喝着过瘾的时候,他喝的都是一些精品。
除了自己给领导保健和特殊供养时,得到的一些茶叶外,其他多数是蒲老和鲁院长给他的那些。
这些全都是市面上买不到的,往往只出口换取外汇,在国内也只有一小部分能见得到。
在四合院里,阎埠贵就比较精明,时不时的借着帮忙的理由,去他家里蹭一杯。
喝完这一杯后,他都可以陶醉和回味好几天。
拿起茶叶闻了闻,顿时,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先生,这茶叶真不错。”
冲泡了两杯,一杯递到蒲老的办公桌上,一杯放到自己的面前,王孟德由衷的说道。
今天的茶叶,比之前他见到的,都要好一些。
“呵呵,这可是非常珍贵的,一年产量都没有多少,早几十年,这些可都是贡品,名义上只有皇家才能享有。”
蒲老乐呵呵的说道。
“我这里也不多,等你回去的时候,带一半走。”
“嗯嗯,谢谢先生。”
王孟德也不客气,反正自家老师的东西,他平时拿的也不少。
当然,他有好东西,也会想着师父,比如虎骨酒,就给了一坛子。
这酒可是有壮骨的功效,经常喝一点,对身子骨比较弱的老年人,好处可是非常的大。
几个月下来,蒲老明显感觉自己身子骨硬朗了不少。
两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闲聊着,很快就聊到了他新收的几个弟子身上。
“孟德,你那六个弟子,心性和悟性都不错,好好的培养一番,十年后,说不定比伱的几个师弟师妹都厉害。
特别是那个叫魏明的,身上有一股拼劲,脑子还活泛,虽然说比你是远远的不如,但在大多数人里,资质算是非常好的了。
再加上在你身边学习,他的成就,说不定就能在中医研究院里,占有一席之地。”
蒲老笑着点评了几句道。
那几个学生,第一天来到中医研究院的时候,王孟德就带着他们过来拜访了师公。
简单的了解了之后,他就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和天赋。
而他说的在研究院占有一席之地的意思,就是能成为某个科室的顶尖人才。
“嗯,先生,他们几个,确实不错。”
经过几天的相处,王孟德对那几个人也非常的满意。
不仅基础学的扎实,还勤奋好学,对于知识的追求,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对了,孟德,你新收了几个弟子,要是教导不过来,也可以让你的几个师弟师妹帮忙。
毕竟你平时事情太多,处理内科的杂事,还要坐诊,又要进行一些研究,领导还经常需要你。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再说了,师弟师妹们,现在也算是出师了,有基本上都是你手把手教出来的,暂时帮你带着一段时间,也没有问题。”
蒲老突然想到了什么,犹豫了一下,便说道。
“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毕竟我平时比较忙,教导他们的时间会比较少。”
王孟德也笑着说道:
“而且最近我就准备进行一个研究。”
“噢,你最近准备研究什么?”
“先生,我昨天遇到了一个患者,是个孩子,他得了白血病。”
提到那个孩子,王孟德心情就有些沉重的说道。
白血病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根据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展现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类为虚劳、血症、积聚或癥积、痰核瘰疬等不同的范畴。
“血症啊?”
蒲老也皱了皱眉头,他行医几十年,对于这个棘手的病症,也了解的非常多。
“这个可是不治之症,不论是中西医,都没有好的办法。
你确定要费时间研究这个?要不,你先研究其他的,等以后再说也不迟。”
纠结了一下,他依然直接开口劝说道。
不是他想让这个徒弟放弃,而是因为,这个病太复杂了。
别说一个人,从古至今,历年来,不少的聪明才智之人,都对这个病症有很深入的研究,可最后也都没有什么结果。
自己这个徒弟可是中医研究院,甚至是国家的宝贝。
如果在其他方面进行研究,成绩肯定会信手拈来。
但这个病不一样,一旦陷入进去,短时间没有成果,恐怕会打击了他的信心,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蒲老以前也见过一些天才,因为心高气傲的去挑战一些疑难杂症,最终却一事无成。
这种例子可是比比皆是。
要知道,王孟德可是才不到三十岁,而中医讲究的就是越老越厉害。
未来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吊死在一棵树上。
“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
王孟德当然知道蒲老是为了自己好,不过他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费在这上边,最多半年的时间,如果没有突破,就暂时放弃。
而且,我现在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想要实践一下。”
他说的可不是假话。
昨天一晚上,他都在琢磨着,结合前世的中西医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办法,再加上他现在的医学知识,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你有想法了,快给我说说。”
蒲老一脸惊讶的说道。
他年轻的时候,对白血病也有过一些研究。
当时不服输,想要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攻克这个不治之症。
可惜,最终很快就放弃了。
没想到自己这个徒弟还真是厉害,短短时间内,居然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先生,我也是根据这几年国际上开始流行的化疗等治疗方法,结合古书上治疗白血病的药方,有了一些思路。
想要治好这个病,还需要以毒攻毒,我已经筛选了一部分毒性比较大的药物,准备用到药里。”
王孟德直接把自家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化疗这种治疗办法,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治疗的效果一般,副作用强烈,导致一些民众接受不了。
后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化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出现各种不同的新型的化疗药物。
再配合手术、放疗等手段,现在已经成为各国举足轻重的治疗办法。
而中医上,对于白血病,也根据发病临床类型,有不同的选择。
例如,热邪炽盛型,就用‘清瘟败毒饮’进行加减;毒盛伤血型,用‘神犀丹’;气阴两虚型就用‘生脉散’;脾肾阳虚型使用‘右归丸’。
当然,这些药方,对于这个病,效果并不是很好。
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想要治愈,难如登天。
“以毒攻毒?
这可不是开玩笑,毒性比较大的中草药,一不留神,对人的身体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听了徒弟的话,蒲老有些担忧的说道。
虽然历史上,甚至是现在,不乏一些用毒治病的高人,他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效果非常的明显。
但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
“先生,我一个人当然把握不准,也没有经验,所以,来找您求助了。”
王孟德笑着说道。
其实按照他的医术来说,用一些剧毒的中药材治病,完全是小菜一碟,就算病情治不好,也不会造成其他的伤害。
这次来找蒲老,也是希望多一个人一起,能分担一些压力。
因为以他的预计,这也不是短时间能找到合适的配方。
“嗯,正好我这段时间也不算忙,就和你一起研究吧。”
蒲老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晚上。
回到四合院。
还没到中院,就听见了一阵类似广播的声音。
“孟德回来了,快看看我买了什么好玩意。”
看到他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傻柱便一脸骄傲的显摆道。
说完还指了指自己门前的桌子上。
“嚯,傻柱,你这是买收音机了。”
看到那个笨重的话匣子,王孟德惊讶的说道:“你哪来的票?”
现在买这种大件,除了票之外,就是工业券才行了。
而傻柱家的工业券可不够,他还欠着自己的一部分没还完呢,那里还能买收音机。
“孟德,这是老易在轧钢厂得了一张收音机票,然后去百货大楼里买了送给了傻柱。”
旁边,正在蹭听的阎埠贵,一脸羡慕的说道。
这种免费的好事,绝对少不了他。
同时,他心里暗自嘀咕,这老易对傻柱真大方,平时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傻柱家,连傻柱的儿子都帮着带。
现在连这种大件都说送就送。
可惜,这种好事没轮到他家几个儿子身上。
此时,收音机里传出戏曲的声音,吸引着院里不少的邻居。
“真不错,有了这个,就能听戏曲、评书、相声,还能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和政策。
我也准备买一个,他二大爷,你不买一个么?”
刘海中腆着个大肚子,从后院走了过来,他看到这玩意,瞬间就想到了收音机的用处。
对于一直想要进步的他来说,了解国家政策才是最主要的。
于是便冲着阎埠贵说道。
他之前了解过,收音机和缝纫机和自行车不一样,需要的工业券也少,只要二三十张就够了。
他一个月工资有九十块钱左右,每个月就有四张工业券。
扣除家里的开销使用,一年就能攒够三十张工业券,所以,他才敢说这大话。
“呵呵,一大爷,您先买,我再攒一攒工业券。”
阎埠贵神情有些不自然的说道。
他的工资可不算高,一个月只有两张的工业券,家里买一些工业品,也都需要券,每个月最多只能攒出来一张。
而且,他还准备先买一辆自行车呢。
“行吧,他二大爷,平时你要是想了解国家大事和政策,可以去我家里听一听,这可比报纸方便多了。
不仅及时,了解的还多,甚至还有人专门对政策进行讲解。”
刘海中抬着下巴说道。
接着,他转过身,瞬间换了一个脸色,冲着王孟德笑着说道:
“对了,孟德,你家不买一个么?平时晚上没事的时候听一听。”
“呵呵,一大爷,您们都准备买了,那我们家,也买一个。”
王孟德笑着说道。
之前他还真没想过要买一个收音机呢。
今天看到这么多人对这玩意儿特别的感兴趣,才想起这个年代的娱乐活动极度的缺乏。
一般晚上天黑了,就在家里待着,很早就睡下了。
如果有一台收音机,在晚上听着也不错。
回到家里。
饭桌上,一家人的话题果然就在收音机上了。
“爸,妈,胜男,等周末的时候,咱们家也去百货大楼买一台回来。”
王孟德咬了一口二和面馒头,然后小声的说道。
“买那玩意干嘛,又不实用,还费不少的工业券。”
冉小梅听说儿子要买收音机,想都没想,直接否决道。
“妈,买回来,晚上能听一听国家的政策,平时您在家的时候,也能听戏曲和评书。”
王孟德劝说道。
“对,儿子说的对,可以听一听国家的政策。”
旁边,王浩也补充道。
“买那个要不少工业券吧?”
冉小梅有些犹豫的说道。
“只要二三十张工业券,咱们家攒两个月就够了。
再说了,以前攒的不少工业券,再不用,就要过期了,还不如买一个收音机回来用呢。”
“那行吧,周末孟德去百货大楼买一个回来。”
想了想,确实如儿子所说,家里的工业券,根本就用不完,于是冉小梅便松了口。
“好哇,咱们家也买收音机了。”
正偷偷听着的王援朝他们,一起发出了兴奋的喊声。
隔壁,老贾家却是不一样的气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