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0章 一家人同时进步和有喜
    第280章 一家人同时进步和有喜
    对于王孟德提交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上级领导非常的重视。
    特别是“三土”和“四自”的提出,非常的符合现在的国情。
    虽然已经解放十几年了,但缺医少药的情况依然大量的存在。
    如果农村地区的卫生室都能自力更生的解决一部分药材,那可是缓解了国家极大的压力。
    大量的廉价中草药和自制成药充实着卫生室、土药房,即减少了合作医疗经费的开支,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就算是王孟德的出现,每年能从国外多赚取将近两亿美元的外汇,以及抵消了老大哥那边的大部分债务。
    但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各种其他的原因,用钱的地方也更多了,所以财政非常的困难。
    “王孟德同志,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么?”
    上级领导一边收拾文件,一边随口问道。
    上午他们已经开会研究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提交的相关材料,有了结果之后,下午便又请了对方过来。
    主要是材料上有些地方他们也有些拿不准,想让王孟德给解释一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临结束前,他也就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嘴。
    “领导,我暂时没有其他问题了,农村合作医疗毕竟是新的政策,以后也是要覆盖到全部的农村地区,涉及的人数非常的广。
    所以,我只有一个建议,延长试点的时间,争取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省的在全面推广的过程中出现政策上的变化。”
    王孟德仔细的想了想,然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开口说道。
    “好的,王孟德同志,你的这个建议,我们会听取的。”
    领导含笑的说道。
    会议结束后,王孟德便离开了,广安门医院那边的外国病患走了又来,前几天新增加了一批十来个人。
    其中有两个人生命垂危,需要他每天去治疗两次,剩下的也需要多观察。
    这些可都是摇钱树,好几个月下来,平均每个病患都能爆出二三十万美元的收入,这么多人下来,一年的金额也不少。
    而且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在国外也传得越来越广,慢慢的,愿意来华国的患者也更多了。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其中一个上级领导感慨的说道:
    “王孟德真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幸好他选择了学医,幸好他出生在华国。”
    “哈哈,咱们其实也应该感谢王浩同志,是他从小就引导着王孟德同志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要不然,说不定他就选择了其他的行业,这样的话,咱们可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开心了。”
    另一个领导也笑着打趣道。
    他们早就把王孟德家庭情况摸熟了,家里有多少人口,是做什么的,全部一清二楚。
    “嗯,确实是这样,对了,王浩同志是不是已经有几年没升过职了,据说他在某个医院里任劳任怨,业务能力也强,今年该考虑考虑了吧。
    还有王孟德同志,虽然年轻,但做出的贡献可不小,咱们不能因为年轻,就让人才得不到应有的上进。
    这两年,他的研究成果,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还攻克了好几种以前治不好的绝症。
    再加上他在国际上也开始崭露头角了,要是今年能获得诺奖,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
    这时,站在最中间的那位领导开口说道。
    他的话音一落,身边的一个人就连忙接话道:
    “这个事情,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回去后,我会和相关医院以及中医研究院那边沟通,马上开会研究这个问题。”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很快,一年里最炎热的时候到了。
    这天傍晚,天都快黑了,王孟德和王浩两个人一起推着自行车回到了南锣鼓巷。
    今天下午,王浩所在的医院,接受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病患。
    由于身体很虚弱,他们不敢轻易的让患者移动,便打电话找王孟德过去会诊。
    一副药下肚,有用银针针灸了一下,那个患者便转危为安。
    等患者病情稳定了之后,两个人才结伴回来。
    进了院门,正好看到阎埠贵在自家门口收拾鱼竿和鱼线,看到两个人走了进来,眼前一亮,连忙打着招呼:
    “哟,老王和孟德回来了,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呵呵,老阎,我和孟德今天加班了。
    你这是钓鱼刚回来,收获咋样呀?”
    王浩停下自行车,笑着说道。
    “呵呵,老王,您快过来看看,我今天傍晚去什刹海钓了一个小时的鱼,居然就钓上来了几条大鲫鱼。
    我们家留着一条就够了,剩下的您要不要?”
    阎埠贵兴奋的说道。
    要不是家里儿媳妇生了孩子,需要营养,他连一条都不打算留下来。
    “哟,这几条鲫鱼都不小呀,我要了。”
    王浩上前两步,伸头看了一眼,然后笑着说道:
    “对了老阎,你还需要工业券是吧?”
    “对,对,没错,我需要工业券,您需要鲫鱼,咱们这不是买卖,是兑换、调剂,符合相关政策。”
    阎埠贵左右看了一眼,发现有几个邻居正不经意的往这边看,便忙不迭的点着头大声说道。
    这两年,随着政策越来越严,国家对于投机倒把的打击力度更大了。
    每年都要抓一大批的人进去,城内城外的几个鸽子市,也隔三差五的被清场,还有红袖标在那附近巡查。
    这就导致大家都非常的谨慎,不敢用钱交易。
    双方有需要的东西,表面上就以物易物的进行交易,美名其曰兑换和调剂。
    “那行,等下我让援朝把一张工业券给你送来,这鱼我就先拿回去了。”
    王浩开口说道。
    “没问题,对了,过两天我再钓几条鱼给您送过去。”
    阎埠贵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
    一张工业券的价值,可不是几条鱼能媲美的,他后边需要再补几条才行,不然要是老王觉得亏大了,后边不和他兑换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工业券太珍贵了,谁家都离不开它,不然有钱也买不到工业品。
    也就是王孟德家不缺这东西,普通人家,谁也不会原因拿这个去和别人兑换。
    “嗯,等下周吧。
    老阎,我先回去了,加班到现在还没吃饭呢,饿得都前胸贴后背了。”
    王浩随口说道。
    而后边的王孟德也不吭声,只是默默的上前把水桶拎上。
    等他们往中院走去后,阎埠贵才一脸喜色的往家里跑去,同时嘴里激动的小声喊道:
    “杨瑞华,杨瑞华,今天又赚到了。”
    二大妈正在给孙女换尿布,她听了这话,连忙转头问道:“老阎,咋回事儿,快给我说说。”
    “是这么回事。。。”
    阎埠贵便把刚才的事情说了出来。
    “没想到老王原因用工业券和我换鱼,你说这不是赚大了么。
    以后要是经常拿工业券和我换,明年咱们家就能买自行车了。”
    “哎呀,太好了呀,咱院里好几户人家都买了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这些大件,咱们家也该买一个了。”
    二大妈也兴奋的说道。
    “不过老王家又不傻,以后还愿意和咱们兑换吗?”
    “呵呵,你放心吧,要是别人家,肯定不愿意,毕竟工业券比钱都珍贵,谁家也没有多余的。
    但老王家可不一样,他们家最不缺的就是工业券了。
    你还不知道吧,老王和他的儿子王孟德两个人,有升职了。
    王浩前几天升到了十级,工资一个月变成了一百二十一块钱,王孟德也同样升了一级,成了九级,一个月工资有一百三十七块钱。
    他们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就有二百五十多块钱了,工业券也有十二张。
    这么多的工业券,怎么能的完,存起来又会过期,又不能买卖,还不如换东西呢。
    而且他们家儿媳妇也是刚生了孩子,正需要营养的时候,咱们不求经常换,一两个月换一张就足够了。”
    阎埠贵解释道。
    这些内幕也是他无意间得知的,院里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呢。
    说着说着,他心里就开始泛酸。
    作为红星小学的老师,他好几年没升职涨工资了,现在和别人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他们家除了他以外,也就是大儿子阎解成在外找点零散的活计,能赚点辛苦钱。
    “老王和王孟德也升职了?”
    二大妈诧异的说道。
    “是啊,他们俩前几天同时升职的,我也是听学校同事说的,那个同事家里有人在医院上班,和王浩是一个科室的呢,所以消息应该准确。”
    阎埠贵小声的说道,然后突然反应过来:“对了,你刚才说他俩也升职了,难道咱院里还有别人也升职了么?”
    “是王孟德媳妇,今天晚上我在中院洗菜的时候,听到那冉小梅在炫耀,说她儿媳妇在清河制呢厂成了三级工。”
    二大妈一脸羡慕的说道。
    想到她的儿媳妇,不仅没有工作,连生孩子都不如对方,同一天生产,人家都生了个大胖小子,自己却只有个孙女。
    她心里就满不是滋味。
    “这。。。这咋什么好事都被老王家赶上了。”
    阎埠贵也羡慕的不行,三级工,工资都快赶上他了呀。
    何胜男这么年轻,才上了几年班,简直是没有天理了。
    回到中院。
    在得知丈夫拿工业券换了几条鱼后,冉小梅也没有多说什么,她吩咐王援朝拿着空桶和一张工业券送给老阎家。
    “饿坏了吧,赶紧洗手吃饭,今天胜男升职了,成了三级工,吃点好的庆祝一下。”
    桌子上,摆放着一盘红烧肉,一盘鸡蛋炒蒜苗,还开了一盒肉罐头。
    “胜男升职了呀,那要好好的庆祝一下,你们都没吃呀?”
    看着桌子上摆放着一家人的碗筷,王浩问道。
    “没吃呢,就等着你们回来一起。”
    冉小梅接过儿媳妇手中的孩子,随口说道。
    “我和孟德经常有事回来的晚,以后你们先吃吧,别等我们了。
    特别是胜男,又要上班,回来还要带孩子,饿着肚子多辛苦。”
    王浩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拿起筷子,然后交待道。
    “没事的爸,我下班回来就吃了一瓶黄桃罐头,现在都还不怎么饿呢。”
    旁边,何胜男连忙解释道。
    生完孩子已经好几个月了,由于每天的营养太充足,就算是天天练武,也没有瘦下去多少。
    王孟德含笑的看着一家人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几个人同时升职的事情。
    他心里猜测,这么巧合的情况,估计是上级为了补偿他的原因,毕竟他做出的贡献太多了。
    广安门医院。
    看着面前的患者,张巧玉微微皱着眉头。
    她又遇到了棘手的病情。
    心里叹了口气,面上却挤出一丝微笑,冲着这个中年人说道:
    “同志,您这个病比较麻烦,这样,我带您去找我们科室的主任,让他给您看一看。”
    “谢谢大夫,麻烦你了。”
    那个中年人一脸感激的说道。
    然后他缓慢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并用手扶着腰。
    到了师兄的诊室外,张巧玉伸手敲了敲门,得到应允后,才推门进去。
    “主任,有个患者腰间盘突出的厉害,请您帮他看一看。”
    说着就一脸的不好意思。
    这个月,她已经是第四次带着病人过来求助了。
    “嗯,我来看看。”
    王孟德笑着说道,然后示意那个患者躺在诊室里的小床上。
    照着后腰抹了几下,他的心里便有了底。
    腰间盘突出这个病,就算是前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属于无法治愈的病症。
    但对于已经将推拿和按摩技术练到出神入化地步的他来说,治疗起来并不费劲。
    就见他冲着患者的腰部推拿按摩了几分钟后,两个大拇指一使劲,就听见‘嘎巴’一声响。
    “好了,三个月内,不要用劲,好好的在家里养着,吃点大骨头汤。
    三个月后,可以轻微的使点劲了,慢慢的锻炼恢复,不出意外的话,半年后差不多能正常了。”
    “不用吃药?”
    那个中年人半信半疑的说道。
    “暂时不用吃药,回去后有情况再过来找我。”
    王孟德说道。
    等张巧玉转身刚要和病人一起出门的时候,王孟德突然发现她的面色有些不正常,便开口叫住了她:
    “师妹,等一下,我要恭喜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