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夏国,不能轻辱!
从招工的地方离开后,李暮回到家。
刚刚坐下不久,外贸委员会的人便前来拜访。
徐建新笑着道:
“香江那边传来消息,磁带录音机在o洲的市场反馈十分火爆,第一批货马上就要见底了,催促我们发第二批呢。”
“还有程控数字交换机,m帝那边的rca无线电公司愿意出100万m刀,买下专销权,还下了10万台的大订单!”
“两样东西的收入,换算成m刀,加起来至少有近500万啊!500万刀!”
“这些功劳可都是源自于你啊!”
“略尽绵薄之力而已,没有外贸委员会和一机部的努力,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李暮微微笑道。
功劳什么的,其实他并不看重。
他做这些发明的目的,一开始只是为了给国家创汇。
但现在看到那么多人因为自己,日子好过了一点,他也由衷地感到开心。
“哈哈,谦虚,谦虚。”徐建新大笑两声,又道:“对了,空气炸锅的津贴又到了,你有空去看看。”
“还有魔方、磁带录音机、程控数字交换机这些,上面同样决定每卖出去1个,就给你1毛钱的特殊津贴。”
“这下,伱可要成为大富豪啊!”
闻言,李暮摇头笑了笑,道:“什么大富豪,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留在手里也没什么用。”
“哈哈,说得对,不愧是科学家,境界就是高!”徐建新竖起大拇指。
有的人就是说说,但李暮是真干啊。
京工院那几栋教学楼,现在已经建了大半,入秋的时候说不定就能完工,他可是清清楚楚。
说完时候,徐建新很快离去。
李暮去了趟银行,一看存款,好家伙,15782块!
“应该是o洲那边空气炸锅全面铺开后的收益,后续肯定会不断降低,不过也够多了。”他心中感慨。
想了想,他给学校打去14000。
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能不能修个图书馆。
……
接下来几天,李暮回到学校,继续忙着耐高温材料的研究,偶尔去半导体研究所那边看看。
中间钱树言和王教授来宿舍找过他一次,听到他建图书馆的提议,有点哭笑不得。
对此,李暮一边喝着关建民给他们跑来的茶,一边幽幽道道:“院长,其实咱们京工院很多工业专业,已经不在五道口技术学院之下了,图书馆却没他们那么多,您就甘心咱们矮他们一头?”
钱树言、王教授:“修,必须修!”
……
成功坚定了两人修图书馆的念头后,李暮骑着自行车,前往半导体研究所。
刚到地方,他就看到了早就等在门口的王绶觉。
不过后者的神色明显有些不太对。
“怎么了?”李暮好奇道。
最近所里也没遇到什么困难啊。
王绶觉深吸了一口气道:“有件事要和你说说。”
“什么事啊,这么严肃。”李暮心中一个咯噔,不会是表现得太厉害,上面要把他调去西北吧。
虽然说为国奉献很伟大,但他还没做好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机会啊!
王绶觉看着他的表情,苦笑道:“你应该也猜到了,上面要不计成本地批量生产集成电路计算机。”
“什么!”李暮吃惊地喊出声,比让自己去西北还惊讶。
他急忙道:“不能这么做啊,集成电路计算机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现在生产,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
“适当的生产一些是可以的,但大规模批量生产,就是在浪费国家的资源啊!”
“王所长,这一点您应该知道,怎么能让他们批量生产呢!”
“我知道。”王绶觉双手按住李暮的肩头,安抚住他的情绪,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可这是上级的决定,吴所长也点头同意了。”
“现在已经在京都外开始建立工厂,很快就会投产。”
“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这个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各项性能。”
他也很无奈。
可上面的决定一旦下达,半导体研究所就只能执行。
“不行,不行,王所长,这个命令是谁下的,我要去和他说说。”李暮不停地摇头。
就算他们日夜赶工,但集成度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肯定赶不及。
王绶觉叹着气道:“算了吧,你去说也没用的。”
“总得试试。”李暮目光坚定道。
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浪费实在是太可惜。
“好吧,这是国科院的郭院长亲自下达的命令,你要是有疑问,就去问问他好了。”王绶觉沉默了许久,终于道。
……
没有丝毫迟疑,李暮直接前往国科院。
听到李暮上门,郭默大为诧异,连忙出去相迎。
这份待遇不可谓不重,尤其是来的还是个年轻人,看得院里的工作人员们吃惊不已。
“哈哈,好久不见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郭默看着走来的李暮,一边说一边迎出门。
李暮道:“进去说吧,郭院长。”
他脸上严肃的表情让郭默愣了愣,旋即两人走进屋。
先泡了一壶茶,他才问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要着急,慢慢说。”
来的路上李暮就已经打好腹稿,此时直接开口道:
“郭院长,我听说你们准备将集成电路计算机批量生产?”
“这件事我认为不可行,现在的‘01型计算机’虽然算力对比103型机有巨大的飞跃,但远远没有达到平缓增长期。”
“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算力至少能达到200万次!”
“现在批量化生产,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他的话中隐隐带着一丝火气,让郭默都不禁有些吃惊。
眼前的少年除了在那两位领导面前,他还从未见到像今天这样时态过。
但听到最后一句话后,郭默的眼中又不禁露出一丝赞赏。
他想了想,道:“你先别急,我慢慢给你解释。”
“批量化生产的事情,是上级领导的决定。”
“你总不至于不相信他们两位老人家的目光吧?”
听到“两位老人家”几个字,李暮一下子愣了愣,原先义愤填膺的心情霎时小了许多。
难道他真的错了?
见李暮稍稍冷静下来,郭默继续道:
“在经济上,现在就批量化生产肯定是有一定的损失的。”
“但这批集成电路计算机一旦制作出来,能在各个领域加速我们国家的发展。”
“而且比起以前电子管计算机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的造价,集成计算机的成本在10万以内,已经低太多太多了!”
听完他的话,李暮沉默不语,在这点上面,他确实考虑欠妥。
想了想,道:
“如果一定要生产的话,我建议先供给急需计算机辅助研究的重要单位。”
“其他的能缓则缓,等待我们半导体研究所研制出更高性能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于那些淘汰的计算机……”
说到这里,李暮微微皱了皱眉,不过忽然想到什么,眼睛微亮,继续道:
“淘汰的计算机可以给全国的院校,提升他们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能力。”
“再经过一次淘汰的,还可以卖给国外,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他们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追赶上。”
“这样的话,这批计算机的价值就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更改不了上面的决定,他就只能另辟蹊径,尽量减少现在批量化生产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损失。
“好法子!”郭默听完,眼前也是一亮,“这样卖给m帝的也是我们淘汰过两次的计算机,不存在技术泄密的问题。”
“而且售卖的钱还可以继续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和研发,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就像是程控数字交换机一样,本来我们想要铺开,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但是将淘汰过几次的卖出去,就能从m帝、大婴这些国家身上把成本再赚回来!”
说着说着,他就联系到了前些日子刚刚卖出去的程控数字交换机。
“不错。”李暮微微颔首,笑道:“其实这个方法,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者结合在一起。”
“三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
产学研是后世相当科学的体系,也是李暮给半导体找的一条出路。
不然没有产业,只专注于技术突破的半导体注定死路一条。
“这个方法我看不仅适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还适用于我们以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值得大力推广。”郭默高兴地站起来道。
虽然现在夏国的科研产业大部分还落后于世界,但有李暮这个先例在,他相信用在不远的未来,终能全面赶超m帝和老大哥!
……
从国科院离开,虽然最后的结果还算愉快,但李暮的心中还是忍不住生出了些许紧迫感。
他在郭默面前夸下了海口,说领先国外5年,但这只是m帝没引起重视的情况跟下,一旦重视起来,大幅增加投入,或许两三年,甚至一年内就能赶上。
李暮心中暗道:
“必须得想办法尽快地提升集成电路电路计算机的集成度,不然要是以后被赶上乃至超越,目前的技术优势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正好光刻机的研制也停滞挺长的时间了,就从这上面先入手。”
“让我看看,做什么光刻机比较合适。”
一边看着脑海里的资料,李暮一边回到半导体研究所。
……
进入312实验室,王绶觉正站在计算机前忙碌。
看到李暮脚步匆匆地走回来,他以为是在郭默那里吃了瘪,走过去准备安慰几句。
只不过还没开口,李暮就道:“王所长,我有一个光刻机上面的新思路,您帮忙召集一下人,我们开个讨论会如何?”
“什……什么!你先去会议室,我马上去叫人。”王绶觉吃了一惊,反应过来后,立刻走出实验室,去通知黄新华等人。
想了想,李暮先来到会议室,在关建民疑惑的目光中,站在黑板前沉思良久,然后写下八个字——分布式投影光刻机。
王绶觉、黄新华等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员和教授都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黑板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大半。
他们没有打扰沉浸在思考中的李暮,而是蹑手蹑脚的悄悄在下面落座。
第一次看见这副场面,关建民的眼中满是震惊。
那么多老研究员,竟然都正襟危坐在位置上,看着李暮写东西!
他的目光忍不住投向那道背影。
一笔重重地点在黑板上,收完尾后,李暮回过头,开始介绍道:
“分布式投影光刻机,采用步进—扫描式的曝光方式,曝光系统通过一个曝光带照射在掩膜上,如图示1。”
“载有掩膜的工作台在下方沿着一个方向运动,等价于曝光系统对掩膜做了扫描,如图示2。”
“与掩膜的扫描同步,晶圆沿相反的方向以1/4的速度移动……”
……
西北,某基地。
实验楼里,往日噼里啪啦的声音此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倒是一间地下的一间房间门口排起了长队。
研究员们拿着手中的数据,有条不紊地进入房间,使用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出数据结果。
没过一会儿,所有人手中的数据都被计算完毕。
不过他们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拿着手中的数据,一遍又一遍地核对,几番确认无误后,才不敢置信地放下。
站在机房门口的邓县即便早有预料,看着全场无一人举手说有问题,忍不住激动地宣布道:
“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一次试运行,大获成功!”
下面霎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下咱们终于不用再靠算盘打了!”
“算盘怎么能跟计算机比,这东西可是比103型机都快了120倍啊!”
“120万次每秒的算力,据说性能还没达到上限呢,说不定再过不久,200万次每秒,300万次每秒都有可能!”
……
所有人一边鼓掌,一边激动地讨论着。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些他们都不怕,怕的是不能完成任务,辜负祖国对他们的厚望。
看着沸腾的众人,邓县大声道:“同志们,国家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了我们最好的条件和设备。”
“今天一天的计算任务,以前要10天、20天才能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就轻松了。”
“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造出属于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大蘑菇,让那些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好欺负的外国人瞧瞧——夏国,不能轻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