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以后不许这样了!
朱檀眼中流露出一丝暖意。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汤氏取出来的这些钱,分明是汤和夫妇怕她嫁给自己受委屈,送给她的体己钱。
历史上。
汤氏算是替朱檀顶包,被老朱处死。
这一世。
自己终于明白,这个鲁王妃汤氏,到底对自己有多好了。
哪怕自己在做错事。
她依然不会跟你讲道理,不会劝阻你,更不会跟你划清界限,只会默默站在你的背后,贡献出最后一点力量支持你。
郭英看着朱檀。
幽幽叹了口气。
信国公生了个好女儿啊!
可惜一朵鲜插在外甥这坨牛粪上了。
尹绍也是满脸感动。
最近鲁王府的形势凶险无比。
自己跟妻子说过之后,家里婆娘将和离书都准备好了.
这汤氏到底是什么神仙王妃啊!
朱檀也想感动。
也想表扬她。
不过。
他怕自己突然的温柔吓到王妃。
最终。
朱檀选择了板起脸,对汤氏道:“王妃!这是什么钱?”
汤氏被朱檀这么一问,更加慌乱,小声道:“是是母亲送.送给臣妾的!”
朱檀哼道:“这叫私房钱!你既然已经嫁给本王为妃,怎么能藏私房钱呢!这是不信任本王能带你过好日子,还是心里存着别的心思?”
汤氏听到这话,更加手足无措。
“殿殿下!这笔钱,妾身没有动过的也是想着,什么时候王爷用得上,妾身便给王爷的”
朱檀点点头。
收起小红包,对身边的太监道:“把这些宝钞换成银子!父皇的大明宝钞都是糊弄人的!年年印,又没本钱!早晚变成废纸一张!咱鲁王府可不吃这样的亏!”
话音落下。
朱檀面前。
武定侯郭英和尹绍的眼皮疯狂跳动。
大明宝钞是糊弄人的?
还要把宝钞换成银子?
要知道。
洪武年间,民间是严禁使用金银交易的,违者重罪。
百姓或者使用朝廷制发的铜钱,洪武通宝。
或者使用大明宝钞。
可见朝廷对这大明宝钞的重视。
如今朱檀一句话,就将大明宝钞的未来前途定死了。
早晚成为废纸一张!
若是这话落到陛下耳朵里,只怕要劈死朱檀。
朱檀将红色小包交给太监,对汤氏正色道:“这次藏私房钱的错误本王就饶恕你了,以后不许再犯!本王和你心连心,你不能跟本王动脑筋!”
汤氏面色殷红如血。
低眉顺目道:“是殿下!臣妾知罪!”
朱檀满意笑笑,道:“本王这样,是为你好,对你要求严一些,咱们夫妻相处,也会少了很多麻烦事,对不对?”
汤氏点头,轻轻“嗯”了一声。
郭英忍不住捂住额头。
信国公汤和好像就在山东吧?
若是被他看到朱檀如此欺负他女儿,会不会突然暴走,一刀劈了这坨牛粪
最终。
在朱檀的坚持下。
郭英、尹绍等人的话全都成了耳旁风。
反而汤氏还赔进去2万贯大明宝钞。
朱檀就这么大咧咧打算进应天!
但他也并非完全莽撞到硬要跟朱元璋对着干。
自己荒唐归荒唐,真见了老朱,可不能犯傻!
总之自己立下大功,爵位又到了顶,朝廷是赏无可赏的。
但让朱檀白白将上千万两银子交给朝廷,他也不甘心。
总得给自己捞点好处作为本钱吧?
前世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化工。
对于很多工业制品的制造工艺,朱檀都是相当熟悉的。
他已经盯上了一个能发家致富的行业!
那就是,盐!
在大明,盐铁都是由朝廷专营的。
海边设置了数十个盐场。
而内陆,还有井盐、矿盐等等盐场。
对这些食盐生意,全部都是由朝廷垄断的。
盐商们需要从朝廷手中取得盐引,再去盐场换成盐,卖给百姓。
但其实。
在这个时代。
受限于食盐制作工艺落后的原因。
食盐品质十分低劣。
生产出的食盐,大部分都是大粒、苦涩、还存在各种杂质的盐。
味道不堪入口。
像朱檀这种富贵人家,还可以吃那种反复提纯研磨出的精盐,不仅味道还是比现代工艺制作的盐差一些,价格昂贵的吓人!
而普通百姓,就连普通的大粒粗盐,也很难吃得起。
这就导致很多百姓不得不偷偷购买私盐。
毕竟,人每天都要补充盐分,否则就会没有力气干活。
而朱檀,知道怎样在提高食盐产量的同时改进食盐品质!
当然,因为现代精盐是由化工制法提纯的,像很多穿越小说中说的,主角动辄就使用了现代制盐法制作出精盐,根本不可能。
光是制作现代精盐的原料亚铁氰化钾就无从制作。
更何况还要用到超声共振等技术。
古代的条件是不可能的。
但朱檀知道,通过改善蒸发法、用石灰水等基础化学物质沉淀杂质,发展过滤技术,改善结晶环境、最终研磨成盐,还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产量和品质相比于现代制盐,还是差了千万里之遥。
但跟古代食盐制备法相比,依然称得上是降维打击了。
而朱檀的目标,就是用这一次打倭寇缴获的银子,换取大明最大也是品质最优的长芦盐场管控权!
他相信,老朱是一定会答应自己的。
事实上。
如果他主动跟老朱讨要,其实,就算不闹到这个地步,朱元璋也未必不会答应。
毕竟,天下都是老朱家的,给儿子区区一座盐场,换取上千万两银子,朱元璋不会不愿意。
但谁让自己是荒唐王爷呢?
不闹的老朱不爽,怎么树立人设?
更何况。
朱檀接下来还要做很多惊世骇俗的事。
如果没有这个荒唐王爷的马甲做掩护,很容易引起有心人的忌惮甚至阻挠。
现在多好!
自己不管做什么,大家都只会一边倒地看笑话。
很快。
朱檀瞒报缴获,惹得老朱暴怒的事情已经传遍朝野。
不过。
这也是朱元璋有意为之。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
随着各地藩王纷纷就位,各地针对藩王的弹劾也越来越多。
这让老朱十分不爽。
他并不在乎儿子们残忍好杀,欺凌百姓只要别太过分,也无妨。
但如此多的文官弹劾各地藩王,这就让他很不痛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