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许诺
“经过庐江王还有魏王的事,你以为皇上不失望吗?”
“他可不想留下这些后患给我。”
“而且…”
李铮笑了笑,语气却是带着几分森然:“皇上也知道我统兵的能力,如果以后轮到我动手了,那些胆敢违抗的藩王下场会很凄惨。”
对此。
秦健生木然的点了点头。
他自然在明白李铮的统兵能力,或者说,整个大唐天下很少有人不知道李铮的统兵能力。
战神之名,可不是假的。
“不知皇子殿下准备如何对藩王动手?”秦健生恭敬的问道。
此刻李铮既然召见他来,而且还是第一人,自然是有重任交给他。
“藩王动乱之本,就在于兵权,我要夺了他们的兵权,将执掌之权全部收归朝廷。”
“藩王。”
“不可掌军。”
“这是以后我大唐的铁律,如若么有当今皇权授意,任何胆敢染指兵权的藩王,都要重惩。”
“只要夺了藩王兵权,所谓藩王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了。”
“他们也就是世袭的地方官罢了。”李铮说道。
秦健生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皇子殿下言之有理,藩王之祸,根本就在于兵权,收回兵权,就无需担心了。”
“而且。”
“现在皇上也可以松口气了,有皇上的威望在,不管是高祖时的藩王,还是皇上敕封的藩王,他们都不敢违抗。”
“这比皇子殿下以后继位还要轻易的多。”
“你来处理这些藩王,或许有所阻碍,但以皇上的名义来处理,他们不敢有心思。”
秦健生笑着说道。
他是忠于皇权的,更是能够看到万万的利害之处。
如今能够解决了,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这就是我如此着急处置的原因,有父皇在,不动刀兵就可收回兵权,意义不同。”李铮也是点头赞同。
“还是你回来能让皇上回心转意,以前不管是谁提及藩王这个问题,皇上都会大怒。”秦健生笑着道。
“藩王的兵权,要掌控在朝廷手中,藩王属地调兵,必须由兵部,也必须赐予兵符方可调动,违令者,哪怕是藩王也绝不姑息。”
“已经削除的庐江王和魏王,现在天下还有十几个藩王。”
“幽州吴王和南境的江夏王是我的人,可以暂时不动,其他藩王都要动一动。”
“现在,需要筛选十几个统御藩王军队的将领,还需要选择一些副将。”
“这些,都交给伱来筛选,这些将领其一,家眷必须在长安范围,其二,必须对大唐忠心耿耿,其三,要年轻。”
“你多筛选一些人,我再来决定。”李铮对着秦健生道。
秦健生立刻站起来:“臣领命。”
“护国公。”
“李靖大人已经老了。”
“你还很年轻。”
“当然。”
“如若你不喜兵部,中书省其他位置都可以选择。”李铮忽然对着秦健生说了一句。
闻言。
秦健生老子就如同响了一声炸雷,瞬间会意了。
这是李铮在给他许诺,未来在兵部,中书省各部的位置之中,他可以任意选择。
中书省六部,位极人臣,直达天听,下一步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臣,谢皇子殿下信任。”
秦健生恭敬的道。
坦然接受了李铮的栽培之意。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话,秦健生权当是一个玩笑,但李铮可是未来的储君,从现在的情况看,当今皇上已经将奏折批阅处置之权都交给了李铮。“对了。”
“还有一事。”
“臣从兵部收到了消息,原本在晋阳军中的威望属下将领已经归于长安了,家小也都被安置在了驿馆,但现在却无人接待他们,皇上也没有后续旨意安排。”
“不知他们如何安排?”秦健生问道。
这一批从晋阳军中调来的将领可不在少数。
“他们对于被调回长安,有何想法?”
李铮问道。
“都表现的对晋阳的不舍,但也不敢有微词,李泰的情况他们也并不知道。”秦健生说道。
“他们如果敢有微词,那他们就没必要活着了。”
“皇命皇权,可不是他们能够违抗的。”李铮冷哼一声。
他明白。
在从晋阳军被强行调回来的那一刻,徐义,李青他们都心中有怨言,但是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但是这些,李铮根本不在乎。
“先晾着他们吧。”
“等你将那些将领甄选后,我在考虑如何安排他们。”李铮想了想,直接说道。
晋阳军中的将领,大多都是李泰的嫡系心腹,几乎都是李泰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晾着他们,他们或许还会有什么小心思。
先晾着他们,让他们弄清楚这大唐帝国的主人究竟是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王,什么是皇帝。
如果他们还不改心思,执意要死忠于李泰,那也就怪不得李铮了,直接让他们滚蛋,大唐可不会缺少能臣能将。
当然。
如果他们能够为大唐所用,李铮也会用。
一切都是视忠诚值而定。
“好。”
秦健生点了点头。
自从知道李泰做的事情后,他心中的厌恶的同时,对于这些晋阳军将领也是有些提防。
毕竟出自李泰的部下,谁也不知道这些将领知不知道李泰的野心。
接下来。
李铮又交代了秦健生的一些事情,就让他回去了。
……
翌日。
太极殿。
朝会开启。
百官身着官服,有序走入了大殿内。
作为不世袭国公,还是骠骑大将军,在当朝也是位极人臣,所以李铮也是站在了武臣第四位。
在最前面的是兵部尚书李靖,大将军尉迟敬德,然后是秦健生。
“皇上驾到。”王德大声喊道。
“臣等参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朝文武一起跪倒,高呼道。
李世民一身龙袍,端坐在了龙椅上,一抬手:“诸卿平身。”
“谢皇上。”
百官大声道。
礼数已毕,百官归位。
“百官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王德大声道。
“启奏皇上。”
“臣,有本启奏。”
礼部尚书陈叔宝站了出来,老脸上带着一种严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