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改革必须要停下来!
礼部侍郎看着眼前这些对他咄咄逼人的同僚很是不满。
他不知道这些同僚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才会突然之间倒戈。
也不知道这些个家伙,为什么要相信朱棣他们的话。
甚至他更加不相信,难道你们这些人就没有一点儒家文化人的骨气吗?
就因为改革变法,现在让大家的日子过得好了一点。
让百姓们可以过得宽松一点?
让那些个买卖人,可以随意的走动去天下做买卖?
你们就觉得这是好的了?
一开始王安石的变法,在初期之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保甲法的确让朝廷短暂恢复了活力。
可是从长远来看的话,根本就不会得到特别好的贯彻。
因为都是人,都有私心。
在改革变法初期,大家都愿意遵守改革变法的国策,都愿意去推行。
可是到了后期,随着改革变法的深入,有了压力之后,就有许多的官员开始弄虚作假,开始用改革变法来为自己谋私利。
当初有多少官员,不就是用这种办法,逼迫的不少百姓流离失所,逼迫的有钱人也流离失所吗?
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啊。
那都是写在历史书上的。
王安石更是被编入到了奸臣传当中,这就已经是教训啊。
读书人难道连这点东西都不明白吗?
难道连这样的事情都没有读吗?
难道还需要去反反复复论证改革变法的成效吗?
前车之鉴就在前面,难道大明王朝还要重新走一遍这样的老路?
他自诩自己是最清醒的那个人。
他看到了改革变法终将会灭亡,所以他一定要反对。
这里边带着私怨。
因为他的亲弟弟因为改革变法中风嘴歪眼斜。
因为自己的家族被改革变法弄得支离破碎。
因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被改革变法纷纷弄得垮台。
他恨。
他的确是恨。
但他自认为自己的公心,要比自己的私心更高一点。
他认为自古以来的改革变法没有成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是当官的,只要是个人就会有私心。
当你的改革变法必必须是人去推动就会失败。
除非每個人都是傀儡。
都是皮影戏里边那些一个皮影,随意的被你操弄,没有任何的思维,要不然的话就一定会失败。
既然会失败,为什么不能够在它还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之前停止改革变法。
很多官员不敢提出来。
是因为现在太子殿下皇帝陛下都在极力的推行。
可是当初北宋的神宗皇帝,难道不是顶着了很多保守派的压力支持着王安石去改革变法?
结果呢。
结果证明神宗皇帝错了。
结果证明王安石也错了。
不能说神宗皇帝和王安石这两个人有私心。
只能说他们两个高尚,不代表下边执行国策的人都高尚。
只能说人都是私心的,越到底下的人越有强烈的私心。
越有把改革变法拖向深渊的可能性。
我们看到了太多失败的案例。
我们看到了太多人心的黑暗。
所以才想着要让眼前这场闹剧赶紧结束。
可是为什么你们不理解?
礼部侍郎内心是在呐喊的。
一开始他们被选择出来的时候。
礼部侍郎还觉得自己找到了同道中人。
所以他很开心。
带着这份同道之心,他一路向北杀来。
就是要找出改革变法开始出现漏洞的机会。
他觉得朱棣他们之所以弄虚作假,就是为了给改革变法脸上擦脂抹粉。
从这就可以找出漏洞。
从这就可以打击改革变法。
因为如果找出来朱棣的确是在弄虚作假,谎报战损比,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为了维护改革变法所谓的正确性,下边的人已经开始不惜造假来支持这个结论。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可以反推出。
这样的事情绝不仅仅只会发生在军队当中。
还会发生在其他地方。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暴露出改革变法之后,有的人为了迎合改革变法而故意弄虚作假。
下边的官员,下边的做事的人是不是也会纷纷效仿?
如果他们效仿的话,那么改革变法就是个笑话。
改革变法就变成了粉饰太平的工具。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话,那这种改革变法有必要存在吗?
根本就没有必要。
因为一旦这种改革变法多了的话,那就直接让更多投机取巧分子找到了一条捷径。
他们将会在这一次的鼓舞之下,把所有做出来的一点点成效放大无数倍的。
而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对这种虚假的数字进行反驳。
为什么?
因为你很难保证,这样的报告会被皇帝被太子殿下所欣然接受。
“老夫正是基于如此,所以才会如此反对改革变法。”
他看向了在场的官员,缓缓说道:“诸位都是知书达礼之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
在遍览史书之时,应当不难发现此时的情况与前宋王安石变法何其相似。
当初王安石,改革变法,前期所取得的成效让多少人盲目相信,改革变法的成功就在眼前。
于是他们纷纷放弃了现实,开始迎合改革变法。”
这些官员当然知道,现在的改革与王安石的改革有些相似,但是他们更加明白,当初的王安石情况与现在的不同。
礼部侍郎还在深情的说道:“因为当初王安石被称作拗相公,所有反对者,都被他罢官免职。
即便多年的好友司马光也与他反目成仇,就因为他的改革变法已经变成了一种病态。
后来果然如那些忠臣所想的那样。
下边的官员把自己包装成拥护改革一派,从而得到了王安石的重用。
可是结果显示,那些人都是些庸庸碌碌之辈,都是一些贪赃枉法之徒。他们表面迎合改革变法,实则利用改革变用法一方面捞取金钱,另一方面又捞取名誉,从而名利双收,平步青云。
可是给天下留下一地鸡毛。
如此种种难道诸公都看不到?
如此种种,难道你们就那么的视而不见吗?
如此种种,应当警醒吾辈读书人,要警惕此等事发生。
可是你们现在居然反过头来指责老夫太过于执拗,难道天下不应该有老夫这样执拗的官员,直刺这可笑的改革变法吗?
老夫就算是豁出这条性命去,也要扼制这股风气的存在。
甚至即便朱棣这里没有弄虚作假,老夫也要将他做成弄虚作假之徒,让改革变法可以停下来。”
在场的官员听到他的话之后都觉得他是疯了,有毛病,怎么可以如此?
虽说陈寒的改革,跟王安石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有很多官员却明白,这当中更有许多不同之处。
于是有官员就站出来反对。
“王公伱所说的确不差,当年王安石改革变法,是有许多贪赃枉法之辈,弄虚作假之徒。
假借改革的身份,得到王安石的重用,从而祸乱天下。
可是你要明白,当初改革为什么失败?
不是因为国策有问题,而是保守派在皇帝面前上面前进献谗言,导致神宗皇帝态度左摇右摆,起起伏伏的态度,才真正导致了王安石改革变法的失败,而不是国策本身。
一项国策的确如你所说,有好有坏,执行者的确有贪赃枉法之辈,也有正义之辈。
但更多的是国策的执行需要有监督。
王安石的改革变法就是没有监督。
者或者说当初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利益既得者,他们不愿意去监督。
但我们现在却不一样。
有锦衣卫化身成的税务稽查司,在各地实行监督。
国公爷实行双向监督制度,加上宝钞提巨司保证了双方可以互相监督。
地方上以及税务稽查司和宝钞都提起司都是平行的衙门,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这才能保证没有你说的那些人的出现。”
另外一名官员站出来说道:“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皇帝陛下与神宗皇帝的不同。
神宗皇帝是个软弱而且没有多少主见的皇帝。
但是咱们陛下以及太子殿下,皆是有大智慧,并且心智坚定之人。
就不说皇帝陛下,就是说咱们的太子殿下,这一次其实早就知道燕王殿下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造假。
可是为什么还要让咱们这些文官跑过来去找所谓的造假的证据?
为什么?
你难道就不去考虑一下?
这可能是太子殿下故意为之。
太子殿下其实就是想要借咱们文官的嘴,来告知全天下所有的人看。
看,现在我们的将士们打了这样的大胜仗。
他们为什么能打这场大胜仗,就是因为用了改革变法之后的火器改革。
就是因为改革变法的普及,才让如今军队的战斗力直线提升。”
这话说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非常的激动的。
有个官员也是更激动的说道,“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其实陛下以及太子殿下都明白改革变法的好。
他们不怕咱们去查,而事实上,也如同他们所想那样。
我们来到此处之后发现,改革变法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只是火枪火炮上面,更多的是把民心民意。
老百姓们吃到了便宜的粮食。
拥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储备,所以对朝廷有信心。
对朝廷有信心之后,就更加愿意让将士们去保家卫国,更加珍惜眼前难得的和平。”
所有人此时都在给礼部侍郎做心理疏导。
因为礼部侍郎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一直都觉得改革变法是错误的。
所以才会有现在这般的癫狂。
然而这些官员们却要告诉礼部侍郎。
你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你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的改革变法会成功?
你也不知道如今的百姓们,有多么的支持改革变法。
老百姓们非常的支持,就因为老百姓们看到了改革变法的好处。
就因为老百姓们,现在在改革变法的国策之下,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之后。
老百姓们就不想失去这样的日子,所以才会更加的珍惜眼前。
而你身为一名官员,原本应该跟着我们一起去让大家更加相信改革变法是有好处的。
但你没有怎么做。
反而呢怎么做的呢。
反而是想方设法的,要去找出改革变法的坏处来。
然后证明你是对的。
你证明了些什么?
其实你证明的只是你自己所想的那些。
其实你证明的,只不过是自己觉得的那些。
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证明什么。
你只是在自己的思维当中没有走出来而已。
可是你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当礼部侍郎听完了这些话之后,其实内心是崩溃的。
更有官员直接就说了,“你那么的想要把国公爷的改革与王安石的改革混在一块。
那么你就更应该明白,当初王安石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是因为他们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的痛苦。
是因为下边那些官员们,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把老百姓当做压榨的对象,甚至想要压榨百姓们。
不仅压榨的百姓,甚至连那些有钱人都被压榨,所以才会失败。”
另外一名官员立刻补充说道,“但是你现在看一看,就拿北平府的这些百姓来看,他们有一点点被压榨的惨状吗?
他们有一点点觉得自己在改革变法之下过得很痛苦吗?
你有看到吗?
一开始我不理解我们到了城门,为什么要会被老百姓们丢烂菜叶子丢臭鸡蛋?现在我完全理解了。”
最后一名官员也站出来说道:“是的,我也完全理解了。
一开始我也愤怒,凭什么你们这些百姓居然敢往我们钦差大臣身上丢烂菜叶子丢臭鸡蛋。
可是我在调查完了这一切之后我才发现,老百姓们这么做完全是发自于内心。
完全是真正对咱们这些人的怨恨。
怨恨是什么?
怨恨我们这些人有眼无珠。
怨恨我们这些人光长了脑袋不长脑子。
怨恨原本北平府的百姓过得很好,却要被我们调查。
老百姓们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跟我们说,官员也没有必要在作战
奏章当中说。
但是只有真正来到这个地方之后才会发现,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有多好。
正因为他们的日子过得好,所以他们不希望改革变法失败。
连老百姓都支持,连最底层的人都支持的改革变法会有错吗?”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