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0章 击退清军
    第190章 击退清军
    亲兵营两队火枪兵投入作战,迟滞了清军的推进速度。但局势正在失控,清军在营门处受阻,立即调派兵力,从两翼方向进攻赤军木墙。左翼清军尤众,攻势增强,渐渐逼近至木墙处。
    赤军火枪兵已无力阻止清军,弓箭手也上前增援。赤军的生漆弓比清军逊色得多,无法破甲。因此,弓箭手常用于近战,专门射击清军面部、脖子等防护薄弱的地方。
    一名身材魁梧的清军,第一个来到木墙前,试图夺取先登之功。
    此人射术精湛,持弓射倒两名赤军,前面似已没有障碍。他收起弓箭,拔出腰刀,衔于口中,翻身跃过木墙。
    赤军伍长王大全正在装弹,见有清军进营,大吃一惊,举起火枪与清军扭打在一起。
    火枪本就三尺多长,再加上刺刀,整个长度将近五尺。赤军火枪手皆经过刺杀训练,只练挑、刺、挡、收等几个动作,简单实用,对阵清军丝毫不落下风。
    那清军身披铁甲,单手持刀,左右挥舞,显然久经战阵,手上不知沾了多少汉人之血。
    两人白刃相交几个回合,未分胜负。但王大全白刃战经验少,身体不如清军矫健,明显不是清军对手。
    王大全手下的火枪兵也都过来助阵,怎奈清军越来越多。他大喝一声,说道:“副班长带人守卫木墙,小王随我杀此鞑子。”
    小王在南宁入的伍,经验还不如王大全,两人打清兵一个,仍然不占上风。
    幸好,一名长矛骑兵过来助战,三个合打一个,清军终于不支。王大全趁他不备,用刺刀刺中他的脖子。
    鲜血迸出,溅射王大全一脸。这是他第一次近战杀人,所杀之人还是个身材魁梧的满洲八旗兵。
    王大全顿时平添了许多勇气,向那长矛骑兵谢道:“兄弟,谢啦!改日再去找你……”
    骑兵却常常冲锋陷阵,近战杀敌早已习以为常。眼下情势已急,骑兵亦上马助战,随时填补缺口,支援各处火枪兵。
    那骑兵豪气万丈,说道:“吾乃骑兵第二队队长岑勇,有空找我便是。大敌当前,不必多言,速速杀敌!”
    竟是大帅的族弟、一等功臣岑勇!王大全备受鼓舞,应道:“诺。”
    他装好子弹,举枪向前,正好看到一名八旗兵,满脸汗污,正在弯弓搭箭。
    “砰”的一声,王大全抢先开枪。那八旗兵一惊,手中的力道消减大半,弓矢也提前飞出。
    “啊!”八旗兵中弹倒下,腹部涌出一片鲜血,渗透至盔甲之外。
    “咣!”那支重箭击中岑勇的头盔,发出一声脆响。头盔猛地向后翻转,割破岑勇脸颊,火辣辣的疼痛。还好,只是皮外伤。
    再看那名八旗兵,被火枪击中了腹腔要害部位,非死不可。他痛苦地扭动身体,面色迅速苍白,显是失血过多。
    火绳枪何以有这般威力?实乃口径大,装药多,子弹重。
    火绳枪发明于欧洲。1618-1648年,正在明清激烈角逐时,欧洲也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在此期间,火绳枪也推陈出新,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轻型火绳枪被淘汰,重型火绳枪受到欧洲各国的青睐,作为军队制式火器。
    经过三十年战争,欧洲的重型火绳枪可以把枪管做得更细,但也普遍在20mm左右。
    此时,机械加工还不够精细,精准度量亦非易事。欧洲衡量火绳枪的威力,常用子弹重量作为标准。譬如10发子弹/磅的火绳枪,其口径就是19.7mm;8发子弹/磅、口径21.6mm的重型火绳枪,在当时被称为full musket。
    西班牙常用的musket火绳枪口径达到23mm,全弹质量50g,需要使用叉形支架支撑枪管。50g的铅弹,不难想象其威力。西班牙人就是使用这种武器,征服了庞大而落后的印加帝国。
    费雷拉等佛朗机雇佣兵,便曾以这种火绳枪为武器。
    相比之下,明军装备最多的火绳枪为鸟铳,因其弹重三钱,又被称为三钱铳。三钱约为11.25克,不及musket的四分之一,鸟铳的威力可想而知。赤军改进了冶铁工艺,火绳枪口径降为18mm左右,但子弹的威力并不弱。整支火枪亦减轻不少,不再像musket那样必须配备支架。
    “兄弟,我俩扯平了!”岑勇大声喊道:“小心,鞑子又上来了!”
    王大全还想再装弹,却见越来越多的鞑子逼近木墙。又有一名鞑子攀上木墙,翻了过来。
    来不及装弹了,只能拼刺刀了。他索性放弃装弹,拿刺刀刺杀鞑子。
    清军越来越多,翻过三处木墙,与赤军展开了白刃战。左翼,清军用斧头砍断了木墙,在木墙上打开了一处缺口。
    再看远处,清军大队骑兵通过越壕桥,开始向赤军营垒挺进。
    丹初坐不住了,对一旁的杨玉祁说道:“传令给步兵第二标,令他们倾巢出动,速来增援。”
    军旗挥动,步兵第二标那边迅速作出回应。两座营垒营门大开,步兵等待已久,出营列队。三座营垒不过相距一里,走路也就是一刻钟的功夫。
    丹初亦戴起头盔,拿上手枪、弓箭、马槊三样武器,跃上战马,对三个局长说道:“走,我们下去督战。”
    赤军打得很顽强,且还有一支生力军,离雷公岭只有一里。
    你勒克德浑不是满清名将吗?看你作何决断,是孤注一掷,全力进攻雷公岭?还是分兵阻击步兵第二标?还是率军撤退,前功尽弃?
    越来越多的八旗兵突破木墙,赤军则拼命阻击,就连辅兵也拿起武器抵抗。
    丹初手上只剩两个亲兵队,是雷公岭大营仅剩的预备队,此刻皆骑上战马,随主帅奔驰下山。
    左翼敌军最多,已经推倒木墙,在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大口子。骑兵已进至木墙处,但前面拥塞,一时间前进不得。
    就是这里了。丹初率两队亲兵赶到左翼,取出弓箭大声喝道:“射面!”
    明军弓箭虽不如满洲大梢弓,但在近距离上射面,依旧不容小觑。
    反观清军,由于箭重,每战只能携带二三十枚箭矢,前沿士卒的箭矢已经快要用尽。
    主帅赶到,赤军士气复振。
    清军也注意到了这支生力军,纷纷过来围攻丹初。
    “中!”丹初用的是大梢弓,一箭射中一名满洲兵面部。
    却听“嗷”的一声,坐骑毛栗马中箭,发出一丝悲鸣。它替主人挨了一箭,犹挣扎着不肯倒下。
    丹初循箭望去,正见一名满洲兵位于右前方,箭矢用尽,正在地上寻找箭矢。
    入你娘!丹初怒从心起,换右手持箭、左手拉弦,“嗖”的一声,一箭射死那名满洲兵。
    此为左射,可射杀右侧之敌。一般弓手只能右射,左右互射乃名射手必修之艺。或许是自带穿越优势,丹初很擅长学习技艺,即便是翻身背射、左右射等射艺难点,亦可轻松掌握。
    “第二标来了!第二标来了!”步兵第二标赤旗在望,亲兵标士卒争相传颂,士气大振,作战更为踊跃。
    未几,远处传来几声沉闷的号角声。清军闻令,开始向后撤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