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章 小政权初具雏形
    第227章 小政权初具雏形
    帅府的门匾再次更换,由定虏伯府换成定虏侯府。府内木池石基本不变,却新设了不少机构部门,以适应赤军的快速发展。
    新设军机处,为丹初的幕僚机关,成员只有两个人:左参军方以智、左参政俞厚基。
    明朝在省一级设有参政一职,从三品,可以看作是布政使的副手。到了明朝中后期,参政常常兼任分巡道的职务。分巡道为监察官,有了参政的官职,就完全可以干涉地方政务,事实上成了知府的顶头上司,造成监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流弊甚远。
    丹初改俞厚基为左参政,辅助他掌管政务,提拔方以智为左参军,辅助他掌管军务。盖因政务远比军务繁杂,俞厚基精力充沛,擅长处理繁务。方以智见识高,擅长运筹帷幄,更适合处理军务。
    军机处名为岑丹初的幕僚机关,实际上已成为赤军的决策机关,统揽军政大权。
    除两名幕僚外,军机处还有三班书吏,昼夜不间断值班。俞厚基、方以智二人亦轮流在军机处值班,以随时处理紧急要务。
    情报局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转隶侯府,直接向丹初负责。
    除此之外,侯府还新设三个机构,即秘书局、仪卫局、内务局。
    秘书局负责管理文书,安排岑丹初的日程,随时为他服务。
    仪卫司主管保卫、仪仗、侍从,与丹初朝夕相处,虽然无甚职权,却相当紧要。
    内务司则主管侯府内部各项杂项庶务,除了保障各部门日常运转外,还需服务各房家眷。
    经过这番改革,侯府下设一个军机处、四个局(情报局、秘书局、仪卫局、内务局),职责功能清晰,气象一新,俨然已是赤军最高权力机关。
    政府这一块,赤军征用原布政使衙门,改称为“赤军政府”,简称“军政府”。
    广西布政使衙门按制设在桂林。赵壹任布政使时,始驻南宁。后永历帝巡幸南宁,赵壹侍从有功,布政使衙门相当健全。徐彪作乱南宁,驱逐赵壹,布政使衙门始废。
    这年头礼乐崩坏,朝廷权威荡然无存。丹初要整理军政,提高行政效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干脆成立军政府。
    军政府首脑称元首,由丹初亲任,下设左参政、右参政实际主持政府事务。右参政明确为左参政的副手,左参政入军机处办事时,右参政主持政府。参政之下,设一名同知、一名佥事,辅佐左右参政处理政务。
    由于政务繁忙,同知、佥事之下另设参议,人数不等,负责辅佐政务。
    军政府内设十房,除吏、户、兵、刑、工五房(礼房裁撤)外,再加宣、抚、商、学、技五房。宣房主管宣传,启发民智。抚房负责统战土司、联络忠贞营大西军等。商房主管商业,以鼓励绅商投资工商业。学房主管教育,扫除文盲。技房主管科学研究,改进科技工艺。
    听起来有些拗口,但部、院为朝廷六部专用,丹初不敢贸然称部,仍以房相称。十房之外,另有庶务、照磨、承发等部门,不必细述。
    军政府之下,府、县(州)、乡政府皆照此制度,内设十房。
    十房之外,另有永安大学、邕宁公司、盐业公司等机构,归军政府领导。
    政府之外,另设行御史台、行大理寺,分掌监察权、审判权,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
    御史台、大理寺都是朝廷机构。东汉至元朝,监察机构多称御史台,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大理寺仍为明朝最高审判机关,但明朝诏狱格外发达,大理寺、刑部的职权常常受到侵蚀。
    丹初将其命名为行御史台、行大理寺,以示仍为御史台、大理寺的下属机构。但实际上,行御史台、行大理寺只向侯府负责,与永历朝都察院、大理寺全无联系。
    永历帝不断逃亡,朝廷甚至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官员也不断离散,朝廷部门残缺不全。譬如大理寺,在永历朝名声不显,几乎不起作用。地方有什么大案,全都自决,也不呈报大理寺复核。朝廷内部有什么大案,径付锦衣卫处理,大理寺早已名存实亡。
    行御史台掌监察之权,长官称正卿,另设少卿一人、佥事一人,辅佐正卿办事。佥事以下,设御史若干人,可纠弹大小文武官员,但不可无事生非。御史平时不得离开南宁,待地方有事,或奉侯府之命,方可巡视地方,防止出现明朝巡抚、巡按争权的现象。
    首任行御史台正卿为严炜,常熟人,出自瞿式耜幕府。
    行大理寺掌司法审判之权,长官称正卿,另设少卿一人、佥事一人,辅佐正卿办事。佥事以下,设判官若干,主审理大案要案、审核死刑案件。凡涉死刑及四品以上官员的案件,皆需侯府复核。
    首任行大理寺正卿为莫光书,出自永安莫氏。
    府、州、县各级亦参照设立行御史台、行大理寺,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机构人员比较精简。
    枪杆子里出政权,丹初对赤军也开展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
    设立军谘府,为赤军统帅机关,长官称元帅。元帅亦是赤军最高统帅,自然由丹初亲任。
    大元帅、都元帅常为天子、宗室专用,丹初还不敢擅此称号。
    元帅之下,设左参军、右参军,辅佐元帅处理军务。丹初不可能亲力亲为,左参军代他掌管日常军务。右参军同样为左参军的副手,左参军入军机处办事时,右参军主持日常军务。参军之下,设同知、佥事各一人,辅佐军务。
    相比于军政府,赤军部门设置要精简得多。一方面,军务不像政务那般繁杂。另一方面,军权贵在专一,军情往往紧急,需要立即处理。
    军谘府内设作战局、教导局、后勤局,分掌军令、军政、军备,另有武备学堂、粮台等直属机构。
    若有大的战事,若丹初亲征,则设立元帅行辕,否则,必拜将出征,设立将军行辕。行辕皆从军谘府抽组骨干参谋,为前线指挥机关。
    有军谘府作为赤军统帅机关,军政府兵房的职权大为削弱。二者的关系,有点类似明初都督府与兵部。后来,明朝兵部职权不断上升,五军都督府职权不断削弱,反而成为武将养老的地方。
    战争年月必须要集中权力,设立军政府、军谘府实有必要。参军、参政虽主持军队、政府工作,但实际上都是丹初的僚属。以丹初的威望,还用不着担心大权旁落。
    军谘府统领所有赤军,目前赤军有三大兵种,战兵、守兵、民兵。
    战兵主要负责野战,目前主要有七支战兵,即一支亲兵标、四支步兵标、一支水师标、一支辅兵标。
    守兵主要负责守备,目前主要有四支守兵,即南宁守备营、昭平守备营、昆仑关守备营、镇南关守备营,总人数不到三千。
    民兵由军政府负责编练,平时配合守兵、军政府维持治安、开展生产互助,战时配合战兵拥军支前。军政府主管民兵,平时可函调守兵剿贼,协助维持治安。
    到十一月,军机处、军政府、军谘府、行御史台、行大理寺相继成立,走上正轨。尤其是军机处、军政府、军谘府的设立,使得最重要的决策权、行政权、军权得到统一,根除了明朝党争激烈、政出多门的弊政。顶层权责清晰,效率倍增,小政权初具雏形。
    丹初也从繁忙的军务、政务中解脱出来。
    迎娶李翠微后,赤军与忠贞营的关系彻底稳固。他终于腾出手来,策划谋取浔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