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9章 入城式
    第419章 入城式
    经过连日的清剿,武昌城内清军或死或降。赤军在城内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发动军民收敛尸体,清理街道。
    六月十日巳时,岑丹初在亲兵的护卫下,经文昌门进入武昌,并组织了简单而不失庄重的入城式。
    骑兵走在最前,约有千骑,全都骑着大西马,披明甲。战马多由缴获而来,高头、健腿、膘肥。骑兵皆持定虏式燧发枪,约有三百骑持马枪,佩腰刀,来自虎贲镇骑兵协。另有六百余骑持步枪,上佩刀,来自虎贲镇亲兵协。
    战马的的,骑兵威武,枪口黝黑,刺刀雪亮。骑兵从文昌门穿过月城,进入西关大街。
    街道两旁已经围观了不少武昌百姓,见到赤军骑兵的雄姿,不禁啧啧称叹:
    “想不到,老夫有生之年,尚能见到汉家天威!”
    “这等英武之骑兵、健壮之战马、精利之火器,恐怕是太祖、成祖在世,也难见此风采!”
    “今日见到赤军骑兵,才知汉家恢复有望。我们苟活至今,再也不必受鞑子的荼毒了!”
    ……
    一群小儿追着赤军骑兵,前后追逐,眼神中尽是崇拜的神情。
    另有几个幸存下来的青壮年,见状羡慕不已,纷纷左顾右盼,说道:
    “好男儿,当投军,今生若能做上赤军骑兵,骑良马,持神器,杀尽鞑子,建功立业,死而无憾矣!”
    “不说建功立业,我只想投军,为我父母姊妹报仇!”
    “赤军歼除鞑子,入城后秋毫无犯。我家老头子终于松口,许我投军。明日,我便去洪山大营报名!”
    “兄文武双全,若能投入赤军,必能杀虏立功!”
    “真羡慕你,我家还有老母奉养,暂时还走不脱。”
    ……
    骑兵走得快,不到两刻钟功夫就已通过文昌门。之后是虎贲镇炮兵,先是三门十成炮,接着是三门红夷大炮、三门冲天炮,最后是六门重型劈山炮。
    赤军重视火炮,尤其重视火炮的机动性,每门火炮都配有炮车。十成炮、红夷大炮、冲天炮皆为重炮,需用四轮炮车,车轮用铁圈做外套,以提高强度。十成炮、红夷大炮极重,用四匹挽马。冲天炮稍轻,用两匹挽马。重型劈山炮名字中虽有重字,实际比冲天炮轻得多,只用一匹挽马便可牵引。
    火炮、炮车都经过了擦拭,炮兵和挽马也都在江边擦洗过,显得甚是精神。
    十成炮、红夷大炮走在前列,甚是雄壮。炮车经过石板路,震得石板格格作响。车轮与砖石碰撞,不时闪出火星,砖石棱角都被车轮磨碎。
    炮兵协协统费雷拉为欧洲人,红发蓝眼,骑马走在最前。队伍中还有十来个欧洲炮手,令武昌百姓大开眼界。
    岑丹初骑一匹白色玉骢,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跟在炮兵后列入城。
    赤军不兴轿舆,提倡骑马。上行下效,达官贵人皆善骑马。此次入城,丹初亦不坐轿,身后跟着两百骑手持定虏式步枪的亲兵,显得格外英武。
    武昌百姓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赤王岑丹初,竟然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老少妇孺争相围观,唯恐落在人后。
    丹初向众人挥手致意,一边留意观察着周围环境。赤军在文昌门穴地攻城,从文昌门破城。因此,文昌门战事最为激烈,周围民居破坏最为严重。
    现在看来,不少民居建筑毁于战火,但城市秩序已经基本恢复。老百姓个个面黄肌瘦,但眼中有光,热烈欢迎赤军入城。
    赤军围城三月,对武昌破坏很大。但民心在我,接下来还要战后重建,料想应无问题。亲兵之后,则为步兵,从步兵第四镇中挑选而来。步兵威武不如虎贲镇骑兵、炮兵、亲兵,却也足以展示军威,令人耳目一新。
    夹在步兵中间的,则是清军俘虏。武昌城破后,赤军俘斩无数,其中佐领以上武将有七十多名。
    清军据守武昌期间,破人房屋,杀人取食,罄竹难书。老百姓恨之入骨,岑丹初特意下令,满蒙鞑子一个不留,汉军甄别处理,绿营争取收用。
    鳌拜的尸首已经找到,因是初夏天热,尸体已经腐臭。赤军将其焚烧,拾其骨骸,置入大炮,放在长江边上轰射,渣滓无遗。
    其余这七十多名满蒙军官,本想全部凌迟处死,一时间找不到足够多的刽子手。赤军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几十个屠夫,准备把他们剥皮萱草。
    这七十多个俘虏代表都由麻绳穿着,双手背在身后。为了防止他们乱嚷,每人嘴里都塞了木头,再用布条勒紧。
    老百姓见到俘虏,早已恨得牙痒痒,随手捡起砖石、木块投掷俘虏。
    这些原本趾高气扬的满蒙将领,此刻都哭丧着脸,就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地挪着脚步。却没人敢拖拉一步,赤军就在一旁,谁敢落后一步,必受鞭打。
    “禽兽!畜生!把你们千刀万剐都不解恨!”
    “狗鞑子,我要为父母姊妹报仇!”
    人群中突然闯进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手持木棒,对着边上一名鞑子击打起来。
    一旁的赤军小校连忙劝道:“老乡,克制一下,这些鞑子一个也活不成,赤军马上就要重罚他们!”
    他深知老百姓对清军恨之入骨,虽然出言劝阻,却并不动手制止。
    那中年人面黄肌瘦,没什么力气,打在鞑子身上没什么伤害。那鞑子挨了一棍,扭头望向中年人,面目凶恶,目光中带着一丝轻蔑。
    中年百姓为之一骇,手中的木棒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他自知无能,向一旁的赤军哭诉道:
    “军爷,我本是武昌一家海货商户。这鞑子领队到我铺中抢劫,先考稍加劝阻,就被他一刀劈死。小人只恨自己无能,不能为先考报仇血恨。军爷,恳求您为小人报仇!”
    入城式还未结束,赤军小校不敢耽搁。看那鞑子不知悔改,临死之前还如此嚣张,着实可恨。
    他取过一柄匕首,喊来两个士卒架住俘虏,手法熟练地剥去鞑子的头皮,连辫子一道扔给中年人,说道:“这头皮你先留着,一会儿到了校场,赤军再为你报仇。”
    入城式结束后,丹初率亲信下榻总督衙门。第四镇一千步兵入驻校场周围,一面维持秩序,一面处置这七十多名“显贵”战俘。
    有两人最为引人注意,一曰李国英,乃满清湖广四川总督,原系左良玉麾下总兵,降清后编入汉军正红旗。李国英一门心思投降满清,作恶多端,城破时尤想抵抗,被赤军生擒。另一个名叫班布尔善,乃爱新觉罗宗室,官爵辅国公,破城后力战不降,力竭被执。
    这两人自然要千刀万剐了。千刀万剐的难度很大,得交由专门的刽子手执行。
    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刽子手每割一刀,必有百姓抢夺肉块,性急者当场咀嚼,性缓者留入家中烹食。为防止两人晕死过去,刽子手每割一刀,就用盐水淋浇。
    都说剐刑残忍,老百姓却觉得大快人心。李国英、班布尔善自诩英烈,义不投降,却最终忍受不了剐刑,拼命摇晃脑袋,想向赤军投降。
    刽子手不理不睬,继续不紧不慢地割肉。
    其余俘虏大多剥皮萱草,尸体投入长江,顺江而下,警醒沿途鞑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