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斩监军成都举义
天色渐黑,成都总兵曹昌祚却手捧老父亲曹勋写给他的信无法入眠。父亲的信字字恳切,先是分析了明清对峙是大明复兴的良机;接着讲了一番老曹家世代明臣、该是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然后说监国庆符王英明睿智有太祖之风,自己已经被封为锦江侯,光宗耀祖正在此时;最后嘱他见机行事,举成都一府响应庆符王。
“父亲啊父亲!如今清强明弱、一旦失败,全家万劫不复,且满清待儿并不薄,既已背明降清,又何必再反回去?来来回回岂不惹人笑话?”曹昌祚犹豫不决。答应吧,怕风险太大;不答应吧,自己父亲已经降了明,难道要自己大义灭亲?不孝在这个年代可是大罪!况且,就算自己想与父亲撇清关系,便真得能撇得清吗?父子连心,外人很难不认为父亲降明与自己有关。
正在犹豫,忽有亲卫禀告,“总镇,程监军请您去监军衙门议事”。
“哦,这么晚了,议何事?”
“说是庆符王在邛州谋逆,眉州诸将附逆,请您商议成都战守事宜”。
“知道了,备马,去监军衙门”,在自己的地盘里,曹昌祚并不担心会出事,平静地下令备马。事实上,监军道程翔凤的到来,也让他对起兵反清一事产生犹豫。
——
“监军,末将已经准备完毕。只是锦江伯降明一事,只是传闻,并未证实;况且城内皆是曹总镇的兵马,一旦失败,后果难料。您真准备这么做吗?”成都守备杨九成怯怯地问。
“锦江伯降明一事,吾已派人查明属实。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不立即擒住曹昌祚、掌控其军,恐怕成都一府将不复为国家所有矣!”监军道程翔凤叹了口气。以前作为明臣,他口中的国家乃是大明;如今作为清臣,他口中的国家却是大清,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庆符王朱宣逃出成都后,四川巡抚高民瞻怕清廷责罚,命他火速赶往邛州,捉回庆符王,他带着亲信把总杨守材和三百兵丁刚赶到成都,便传来庆符王在邛州起兵造反,威宁侯郝成裔、锦江伯曹勋、广平伯陈建、眉州参将刘耀、彭山游击杨有才、丹棱游击陈安国、青神游击赵友鄢附逆的消息。别人倒还罢了,这曹勋可是成都总兵曹昌祚的父亲,若是曹昌祚也反,成都可就丢了!
最近成都城内,关于曹勋、曹昌祚父子的流言到处都是。他特意命人打探,流言所说曹勋降明后被擢为锦江侯一事竟然是真的,如此看来,曹昌祚降明也是迟早的事。事不宜迟,索性便在其反迹未露之际解其军权、看押起来,如此方能高枕无忧。所以,程道台找来守备杨九成、把总杨守材商议。
“末将明白了”,见他下定决心,杨九成不再多劝。
“嗯,稍后杨把总控制住曹昌祚后,杨守备立即带城守营的兵丁进入曹氏军营,并其军”,程翔凤再次下令。
“是”,杨九成、杨守材大声领命。
二将离去布置后,程翔凤悄悄拿出一把做工精美的折扇,上面赫然是庆符王朱宣赠于他的诗句。不由苦笑,“殿下啊殿下,大明已经亡了,您安心待在成都多好,非要做砍头的大事。如此便怪不得本官不念昔日之情矣!”
——
曹昌祚骑在一匹枣红马上,只带着三十余个亲卫往监军道衙门而去。即将抵达之际,忽有一独臂人拦住去路,“总镇止步”。
“大胆!汝是何人?”曹昌祚大喝。
“小的是华阳侯的亲兵杨大牛,当兵侯爷被奸贼袁韬、武大定所害,小的失去左臂,衣食无着,流落在成都。多亏遇到锦江伯,赐以银钱,才得以在成都安家。小的常思报答,今日终于寻着机会咧”。华阳侯指的是大明四川名将、击败过张献忠的杨展。当年杨展曾与曹昌祚之父曹勋共同守卫成都抵抗张献忠,义结金兰。后来,杨展收留大土匪袁韬、武大定,不料袁、武二人恩将仇报,诱杀杨展。这杨大牛在与袁韬、武大定的军队作战时失去一条胳膊,流落到成都衣食无着,快饿死时被赴成都办事的曹勋瞧见,依稀觉得有些面熟。问过之后,给了杨大牛一笔银子,方能度活。
“哦?原来汝是华阳侯的旧部,打算如何报答吾呀?”曹昌祚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并不觉得一个断了条胳膊的老兵能帮自己什么忙。
“小的浑家是监军道衙门的厨娘,小的每日里都去衙门后门接浑家并带些剩饭剩菜回去。不想今日衙门却连后门都不容人通行,小的偷偷瞅了一眼,里面有兵刃的反光之色,似乎埋伏着人马。心里琢磨着今夜恐怕要出大事,便守在监军道衙门的巷口,看看来的是谁。若是别人也就罢了,若是总镇您,便报个信报答昔日之恩”。
曹昌祚听完半信半疑,命心腹仔细查探,不一会儿,心腹回报,见到有城守营兵丁在附近埋伏。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重谢杨大牛后,立即打道去军营,召集兵马,包围监军道衙门。
“弟兄们,监军道程翔凤不仁,欲害吾性命,给吾杀进衙门,鸡犬不留!”好悬便没了命,曹昌祚被激发出凶性,下了格杀令。
他足有五千部下,且多是打过仗的精锐战兵。仗一打起来,立即一边倒,将城守营和程翔凤的亲卫杀得七零八落。守备杨九成、把总杨守材被乱刀砍死,监军道程翔凤被捆成粽子押至面前。
“奸贼!昔日在蜀王部下为将时,吾父子与汝亦算有旧。今日为何要害吾性命?”曹昌祚气得破口大骂。
“成王败寇、各为其主,今日之事,吾无话可说,速取吾性命吧”,程翔凤面无惧色。
“汝亦是明臣,当兵抵抗大西贼时亦是不顾性命的好汉,今日为何反为满清效忠?”曹昌祚不解地问。
“永历天子都南狩了,吾又何苦做无希望的明臣,还不如归顺满清,家族也好有个依靠”,程翔凤叹了口气。
听他拿天子逃亡缅甸说事,曹昌祚一时语塞,怒道:“汝不仁,吾不义!来呀,将此人的头颅斩下祭旗,迎监国庆符王殿下入成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