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2章 本意
    第1252章 本意
    正在孙权召集群臣,商议怎么偷袭袁熙刘备的时候,张张昭却是在长江北岸的皖口和晋国谈判。
    先前张昭受命出使,代表吴国来和晋国商谈停战事宜,表面上的原因,是吴国因为和刘备军作战不利,不想再和晋国为敌,所以派遣张昭,想办法在刘备袁熙联手的局面中撬开一丝缝隙。
    当然了,其中真正的原因只有孙权知道,他连出使的张昭也没有全部交底,不过以张昭的才智,多少能猜出来一点。
    不过张昭既来之,则安之,他因为和孙权政见不合,所、、这两年颇不受待见,张昭也是个脾气死硬的,所以他倒也安之若素,只不过谈判的对象,却让他有些预料不到。
    他端起手中的茶碗,遥遥向对面的鲁肃相敬,“子敬因祸得福,如今在晋国身居高位,以后说不定昭还要子敬提携呢。”
    鲁肃闻言苦笑道:“子布就不要取笑我了。”
    “这难道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吗?”
    张昭却是正色道:“我并不是取笑子敬。”
    “相比较晋王,我觉得大王才是有些看不清形势。”
    鲁肃赶紧扫了一眼,发现张昭的随从都离得很远,但还是急道:“子布说话还是这么不看场合!”
    “要是这话传到大王.吴王耳朵里面,你可如何自处?”
    张昭喝了口茶,悠悠道:“言语并不能改变战场上的局势。”
    “还是子敬以为,若我这边提出更好的条件,晋王和汉南王就能决裂了?”
    鲁肃苦笑,“站在吴王立场上,子布可不该说这句话啊。”
    “话说真是奇妙,当初我和子布对于是否投曹之事相争,结果最后子布赢了,我却是被晋国羁押,机缘巧合之下,咱们两人却坐到了对立面。”
    “如今子布的想法,是否有所改变了呢?”
    张昭泰然自若道:“自然是变了。”
    “我来之前,曾劝大王彻底倒向晋王。”
    鲁肃一惊,随即苦笑:“这还真像子布的风格啊。”
    “但我这就想不通了,当初子布劝吴国投靠曹操,其最有力的理由,就是曹操乃是名义上扶助汉室,通过天子号令诸侯,有大义名分。”
    “如今子布却是认为吴王要背离曹操,其理由何在?”
    张昭出声道:“理由很简单,一是曹操称王后,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
    “其挟制天子称王,一切礼制皆离天子只差半步,天下人都看出其野心,自然是没有了正当理由。”
    “二是曹操现在败于晋王,几乎失去了夺取天下的可能,以吴国的实力,若是还要和魏国绑定在一起,迟早会落得一个覆灭的下场。”
    “我在临行之前,就已经向大王说了这些理由,但大王不置可否,显然是不赞同我的看法。”
    鲁肃疑惑道:“为什么?”
    “为什么不可能是吴王赞同子布看法,所以才派子布出使和谈?”
    张昭摇头道:“不,大王是个颇有骨气之人,他岂会那么心甘情愿屈居人下。”
    鲁肃苦笑道:“子布知不知道,光凭这几句话,就能让我猜到不少东西?”
    “我如今立场在晋国这边,要是被有心人传了回去,子布怕是不好过了啊。”
    张昭淡淡道:“无所谓。”
    “子敬应该知道,我是个投降派。”
    “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一点。”
    鲁肃摇头道:“子布何必妄自菲薄,你若是这种人,当初也不会投到吴王麾下,直接去投曹操不好吗?”
    张昭失笑道:“子敬就没有想过,也许我早就暗地投靠了曹操,如今说是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覆灭吴国?”
    鲁肃摇头道:“我还不傻,要是子布投靠曹操,现在要做的便是挑动晋吴大战,让魏国坐收渔利才对。”
    张昭大笑起来,“子敬果然是智谋之士,要是子敬不离开大王,哪有诸葛瑾陆绩他们的事情!”
    “没错,我有自己的立场,不是站在晋国那边,也不是完全站在大王这边。”
    “我的立场,就是不想让天下人遭受无谓的兵灾了。”
    “如今鲜卑入关,若还是四国大战,只会白白便宜了外族。”
    “尤其是若晋国败了,幽州冀州便会被鲜卑侵占,汉室天下,将会变得更加不堪。”
    “到时候生灵涂炭,赤地千里,所有开战的势力,都难辞其咎。”鲁肃眼睛微微睁大,“子布.竟然是扶汉的?”
    “这这.”他这才想通了这些年来,张昭种种行动的逻辑所在,也只有找个理由,能够解释张昭为何如此作为。
    鲁肃结结巴巴道:“那子敬当初投靠江东”
    张昭笑道:“子敬终于是想明白了。”
    “没错,彼时中原动乱,我来江东逃难,是因为彼时最有可能扶汉的,江东为最。”
    “曹操彼时依附袁绍,而袁绍暗地想要拥立刘虞为帝,显然两人都是汉室反贼。”
    “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其先依附陶谦,那是袁术阵营里的铁杆,又后刘备又依附袁绍,怎么看也也不像是个匡扶汉室的。”
    “我却没有想到之后他受了衣带诏,又数次攻打许都,想要解救天子,其言行合一,殊为不易,是我看走眼了。”
    “彼时我看天下诸公碌碌,要么是野心勃勃的反贼类,要么是安居一隅,毫无大志之流,竟无一二可以相信者,”
    “彼时我思虑再三,却想到当初孙侯孙文台虽依附袁术,却是关东联军中唯二敢于攻打董卓,扫除汉室宗庙,饲以太牢者,可以说是当时天下为数不多扶汉的中流砥柱。”
    “虽然其后有所背离初心,但已经是当时天下汉臣中的佼佼者了。”
    “所以当然我避难过江时,也曾考虑过长江以南,荆州益州江东三地如何选择,最后选了江东,便是有孙侯在。”
    “但不想孙侯攻打刘表时身殁,便投靠了其子孙伯符,便是赌他能成为第二个孙文台。”
    “即使其有自立之心,我也会竭力劝服于他。”
    “但之后的事情,却是我始料未及,孙伯符虽然待我甚厚,却同样英年早逝,让我一腔志向,都付诸流水。”
    “江东这地方仿佛是被诅咒了,于是我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大王身上,却没成想大王的野心,却远大于其父兄。”
    “当初我劝大王投靠曹操,便是曹操有大义名分,江东所作所为,本身就是叛逆所为,被天下人所诟病。”
    “我真正的想法,是曹操和江东联手,先将袁氏这最大最明显的反贼消灭,再想办法调和孙曹两家关系,让其共同扶助天子,再兴汉室。”
    “却没有想到世事难以预料,反倒是曹操先忍不住自立,晋王汉南王反而是得了天子密诏,而大王却是一意孤行,坚持要依附曹操和两人为敌。”
    “那个时候,我当初的打算,便已经宣告完全失败了。”
    鲁肃听完之后,脸上的惊讶之色迟迟没有退去,叹道:“我今日方才明白子布的想法!”
    “子布这些年来,心里应该很煎熬吧。”
    张昭淡淡道:“所以这次我主动请求出使,便是为了提醒晋国,毕竟在我看来,四国内斗归内斗,但外敌当前,几十万胡人入关,如果这时候还扯晋国后腿,可就是违背了大汉立朝之本了。”
    鲁肃看了看四周,“子敬的意思,我算是完全明白了,子敬有如此大志,和我想像的徐州士族不太一样呢。”
    张昭淡淡道:“我知道子敬想说什么,先前晋王杀徐州士族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
    “但在我看来,只能说杀得好,徐州这地方商业发达,本就有很多见利忘义,狼心狗肺之徒,我也有明哲保身之举,并不比他们高明多少。”
    “但我不比他们强多少,但我还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大义所在,如今晋国若是挡不住关外胡人,不仅中原生灵涂炭,徐州也会被波及,所以我必须要过来提醒子敬。”
    如果袁熙在场,当会惊讶张昭眼光之准,后世晋国便是没有挡住关外胡人,导致丢失了半壁江山,被迫衣冠南渡,天下崩颓,百姓如草芥,汉人几乎灭族。
    张昭最后道:“当然,我什么都没有说,如何想是子敬的事情,这也不算背叛大王。”
    鲁肃苦笑道:“我明白子布的想法了。”
    “世间浅薄之人,都觉得子布是自私自利,只知自保之人,甚至我当初都有这种想法,如今想来,真是太过可笑了。”
    “在此肃替大王谢过子布了。”
    他试探道:“子布回去后,必然会受吴王猜忌,且我听说之前听说子布和吴王之间多有龃龉,不若就此留下”
    张昭摇头道:“不了,昭做事求个始终,虽然我和大王政见不合,但断不会背叛于他。”
    “世人皆谓我首鼠两端,但我就是我,吴国那边,还有我应该做的事情。”
    “子敬,就此告辞了。”
    鲁肃挽留几句,见张昭执意离开,只得将其送到码头。
    张昭也不多话,当即登上船头,对着鲁肃遥遥一礼,就此坐船离开。
    鲁肃望着远去的帆影,心里感慨万千,这天下谁对谁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