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放榜!
元宝儿亦是大笑不止,忽而想起了什么,问道:“姐姐,我听说那苏郎最近好像又写了什么书,听说很厉害的样子,说是那什么子都因此进太庙了。”
张清荷奇道:“什么书?”
元宝儿皱起了眉头,笑了一会道:“孔子?栗子?反正是什么子,那大娘说不清楚,我也不懂,反正好像是好厉害的样子。”
张清荷道:“曾子、孟子、颜子?”
元宝儿眼神一亮道:“好像是孟子,然后是什么集注什么的,是了,是孟子,最近不是传说孟子进太庙了么?就是他!”
张清荷笑道:“应该是进文庙吧,太庙乃是皇家家庙,除了帝皇,也就是功臣能进,孟子是儒家圣人,进的是文庙才是。”
元宝儿嘟囔着嘴,道:“那我可不懂,什么文庙太庙,不都是庙。”
张清荷笑了笑,心下却是吃惊,她不是无知小女儿,她从小是被当做魁培养的,文人的事情,她是十分了解的,自然知道这个事情是何等重大。
若此事是真的,那现在的苏允,可不是以前那个苏郎了。
以前的苏郎,就是一个会作词,样貌俊美的青年才俊,而现在的苏郎,可是一手将孟子抬进文庙的儒家贤人,就算是大官权贵见了,都得尊敬的称呼一句大家!
张清荷不由得赞叹:这才多长时间啊,认识他到现在也不过两年时间,他便从黄州一个贬官之侄一路成为闻名遐迩的江右才俊,现在又成了儒家大贤,可能再过几年,就是官场新贵了!
“姐姐!姐姐!……我们去看嘛!我们去看嘛!”
张清荷的思绪被元宝儿打断,回过神来,歪了歪脑袋想了想,反正有些无聊,那不如,去……看看?
……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这是唐代徐夤的所写的诗,名曰《放榜日》,描绘的就是放榜之时全城轰动的景象。
其实宋朝的放榜日比唐朝时候还要轰动得多。
虽说今日放的榜只是解试榜,但其热闹之处依然不逊色盛唐。
这里毕竟是开封府试,能够在开封府试中上榜的,在礼部试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也要大很多。
开封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无论是试卷难度也好,试卷的题型也罢,都是最为贴近礼部试的。
开封府试的竞争很大,能够在开封府试中入榜的,基本上就没有水平差的。
所以,开封府试榜上中上水准的贡生,基本上都能够中进士。
这会儿就有人要问了,开封府试既然竞争这么大,那为什么还有许多外地考生非要迁入开封府参加考试呢?
难道不是在地方上先过了解试,然后再去礼部试碰运气不更好?
当然是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学子,所以州县解试还是有许多学子去考的。
但总有一些心存高远的学子,在他们看来,开封府试竞争大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宋朝的解试跟后来的明清不同,明清时候过了乡试便是举人,举人是可以当官的,而且拥有许多的权利。
但宋朝的解试只是礼部试的资格考试而已,过了解试,你只获得参加礼部试的考试资格,除此之外别无所用。
所以,明清学子有不少是跑去竞争小的地方去参加考试,有的甚至跑去边疆地区,先把举人身份拿下来再说。
但这会儿毕竟是不同的,通过解试只是获得一个资格而已,若是在礼部试之中考不好,下一次依然还得继续考。
所以,志存高远之辈都是盯着礼部试来的。
而这开封府试便是一块试金石,过了开封府试,意味着有很大可能在礼部试中有所斩获。
但这也不是关键。
关键是在于,在开封府就学,这里的教学资源乃是全国之最。
各种学习资料、各种名师,不是地方上可以比拟的,这才是吸引学子来这里的真正原因。
所以,这也造就了一个解试,依然有万人空巷的场面。
一大早,天才刚蒙蒙亮,贡院门前便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鸡蛋灌饼的味道。
贡院东墙的空地上,已经摆上了三四个鸡蛋灌饼的摊子,不仅如此,在外面的街道上,亦是已经排开了许多的鸡蛋灌饼摊子。
阿回跟阿虎亲自坐镇,今日的贡院附近,是一个人流汇聚所在,大约跟一次大相国寺开放相当。
大家着急等候放榜,一大早可能就来了,甚至都顾不上吃早饭,这儿饥肠辘辘的,恰好有香气扑鼻的鸡蛋灌饼,嘿嘿,谁不想吃上一个两个的?
而且这来的人,不是读书人便是权贵家仆,谁消费不起几个鸡蛋灌饼的?
“娘咧,这么多人!”
张清荷与元宝儿两人过来路途远,到达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太阳老高了。
这会儿别说是凑到贡院门前去,他们在贡院两公里外就进不去了。
张清荷与元宝儿两人面面相觑。
“姐姐,咱们还进去么?”
元宝儿看着人头涌涌的场面有些怕了。
张清荷扫视了一下四下,果断道:“咱们去龙津桥旁边寻一个茶社等着,那里乃是交通要道,亦有许多人在那里等候消息,那些通报拿赏钱的很多也会经过那里,谁中了咱们都能够知道的。”
元宝儿有些遗憾道:“这个不重要啊!我想看的是那些捉婿的啊!
你想想,那些平日里装腔作势的读书人,被捉婿人捉鸡仔一般塞进轿子里。
那些读书人明明心里十分乐意,还要装出一副:诶诶,你们不要抓我啊的模样,那才是好玩呢。”
张清荷听得有趣,亦是哈哈大笑起来,引得路人对她们屡屡侧目,本来漂亮的女孩子就少见,这么一个豪放的女子,自然更加引人注目了。
张清荷却是不管这些人的目光,她从九江楼那个樊笼中出来,心无挂碍,早就恢复了本性。
张清荷眼珠子转了转,心里对苏允被塞进轿子诶诶叫唤的场景亦是十分期待,但立马想起了一个问题:苏允上次在贡院被堵了一次,这一次他会去吗?
肯定是不会了!
顿时兴致去了一半。
张清荷摇摇头,道:“里面人太多,不去了,走吧,咱们去龙津桥那里看热闹去吧。”
元宝儿有些遗憾,但也只好如此。
两人沿着大街往皇城方向而去,元宝儿虽然有些遗憾,但很快注意力又被街边的小吃给转移了,走了一段,嘴巴便塞满了东西,鼓鼓的跟小松鼠似的。路旁有一辆马车经过,马车车帘被人用两只手指头捻起了个角,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街上热闹场面,忽而看到了张清荷两人,明显愣了一下。
窗帘被悄悄放下。
柳香兰与青年道:“我刚刚看到了张清荷。”
青年一下子扑到了窗边,掀开一点看了看,随后扑到另外一边车窗,快速打了个手势,人群之中有人快速接近,青年嘱咐了几声,那人隐入了人群之中。
柳香兰诧异道:“你这是做什么?”
青年回过头来与柳香兰笑道:“留一条备用的路子。”
柳香兰只是稍微一想,便道:“你怀疑张清荷跟苏允在一起?”
青年呵呵一笑道:“张清荷舍弃魁身份,自己给自己赎身,不就是为了苏允么,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她的脱身之计,但现在看来,或许真是冲着苏允来了。”
柳香兰道:“她好不容易从风尘之地脱身而出,咱们还是莫要去打扰她们了吧?”
青年看了一下柳香兰,点头道:“只要咱们这边进展顺利,我自然不会去打扰她们。
不过,她若是当真跟了苏允,你们以后也是会经常在一起的,不是你说不打扰就不打扰的。”
柳香兰有些恍然。
后面一阵躁动声传来,青年顿时警惕扑到后面,掀开一角观看,随即松弛了下来,笑道:“放榜了。”
果然,一阵高亢的声音快速从街道飞驰而过。
“江州公孙元老爷高中!江州公孙元老爷高中!高中二百三十九名!”
声音呼啸而过。
柳香兰忍俊不禁,道:“二百三十九名也叫高中?”
青年笑道:“领赏嘛,不喊高中怎么领?”
马车缓缓向前,一阵阵高呼高中的声音呼啸着飞驰着往各处而去。
柳香兰道:“我记得当年在上京看过的发榜,好像也差不多是这样子,那一年,你是探郎吧?”
青年摇摇头道:“以后不要再说大辽的事情了,人多口杂的,被人听到了,又要造杀孽的。”
柳香兰顿时闭上了嘴巴。
只是想起来当年的青年意志风发的模样。
……
“榜单贴出去了?”
开封知府胡宗俞问道。
“贴出去了。”手下回道。
胡宗俞点点头,摆手让手下出去。
他叹了口气,这番作为可真是有违他的本心了,但是官家既然发话,他又能如何?
开封知府是所谓四入头,当了开封知府,意味着打通了通往宰执之路,可并不意味着他便能够走上去那一步,能否走上去,还得看坐北朝南的的那位官家。
呵呵,这事情若是泄露出去,便是国朝百年来最大的丑闻了。
官家插手科举,指使主考官泄露题目,还要将其点为解元郎……天下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可这么荒谬的事情就在自己手上完成了。
呵呵,为了将其点为解元郎,自己不惜与副考官何正臣正面对刚,最终以主考官的威严强行压下,将苏允点为解元郎。
不过,这事情自己却是问心无愧,除去题目是泄露的,那苏允的答题可是精彩得很,任是拿给谁看,都得说一句解元郎名副其实!
胡宗俞拿起来一本书,上面赫然写着《孟子集注》。
胡宗俞看了一会,呵呵笑了起来,低声道:“官家要栽培苏居正,我等正人君子大约又要归朝了,那些奸邪之辈的日子也快到头了吧?”
胡宗俞的立场是站在旧党这边的,这也大约为什么官家胆敢让他去做这个事情的原因。
苏允是苏轼的侄子,天生便是旧党这边的。
胡宗俞是坚定的旧党一派,自然愿意看到官家培养旧党新人。
呵呵,苏居正啊,这年轻人了不得的哦,擅词擅经义,一书将孟圣人抬进文庙!
让官家不惜为他开舞弊之门,可见官家对他有多么青睐。
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官场,可能又是一个吕蒙正了。
当年吕蒙正升官到底有多快?
吕蒙正于太平兴国二年中状元,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这是文官官阶39阶中的从六品下。
随后,他在太平兴国四年被任命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这是越级提拔,直升五级!
到了太平兴国五年,太宗亲自任命他为左补阙、知制诰。
而在太平兴国八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短短六年时间,吕蒙正便从科举状元做到副宰相!
嘿嘿。
胡宗俞露出笑容,苏允是他亲点的解元公,也即是说,从今日起,他便是苏允的座师了。
收了这么一个前程远大的学生,以后对他来说,亦是一大助力!
只是,该怎么让苏允知道自己力杠何正臣,将其点为解元公之事呢?
是,虽说是官家授意如此,但自己毕竟是执行此事之人,这功劳依然是少不了自己的,苏允若是懂事,自当以后跟自己亲近的,但必须得让苏允知道此事啊,否则自己不是白当了好人么?
他想了一会,随后写了一张请柬,唤来心腹,道:“将请柬送去秘书神校书郎苏辙府上。”
呵呵,贡院里面的事情可能会传出去,但能否传到苏允耳中却未必,但若是请苏辙吃个饭,让座中人提一提,苏辙知道了,苏允自然也就知道了。
做好人当然要留名的嘛。
自己也不是要苏允来报答大恩,而是将关系给拉近了,以后大家相互照料嘛。
没毛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