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静!”
凌夜身穿黑龙袍,单手托着玉玺,帝王威严隆重,一道平淡的声音就压下来万千呼喝。
整个广场瞬间安静,所有人都屏气敛息。
就在两大帝国境内,在武魂分殿前观看着这一幕的百姓们,也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万众瞩目之下。
凌夜双手缓缓将玉玺举过头顶,玉玺在日光的照耀下,竟隐隐泛起一层神秘的光晕。
凌夜福至心灵,突然开口道。
“朕今日承此大位,当以武魂帝国百姓为念。”
“此玉玺,乃帝国之象征,今日朕便以盖世伟力,汇聚武魂帝国气运,庇佑我帝国百姓,使其福泽绵延,永世传承!”
话音刚落。
一股强悍至极的神力,自凌夜体内汹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手中的玉玺之中。
玉玺光芒大盛,直冲天际!
那金色光晕愈发耀眼,化作一道道肉眼可见的光丝,向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
“昂——!”
在这满天的金光中,隐隐有龙吟之声传出,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压迫力。
那龙吟之声越来越清晰。
只见,一条由武魂帝国气运凝聚而成的金龙,自光芒中缓缓浮现。
金龙身躯庞大无比,龙须随风飘动,一双龙眼散发着威严的光芒,俯瞰着台下的众人。
它缓缓盘旋在凌夜头顶。
庞大的身躯所带起的气流,让周围的空气都为之震颤。
随着金龙的盘旋,无尽的帝王威势弥漫在整个广场,甚至,就连在魂导屏幕前的人们,看到气运金龙也由心的崇敬。
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他们感受到了这气运金龙中蕴含的强大力量与庇佑之意。
在武魂城的广场上。
贵族、官员以及各大势力的代表们,更是五体投地,心中的敬畏之情达到了顶点。
天斗帝国和星罗帝国的使者,此刻也不由自主的跪下叩首。
如此强大的气运之力,加上凌夜的盖世伟力,让两大帝国的使者都想投入武魂帝国的麾下了。
“昂!”
金龙盘旋数周后,突然张开巨口,喷出一道更为耀眼的金光。
这道金光直接射向天空,在高空中炸开,化作无数金色的光点,如同细密的雨丝,洒落在武魂帝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原本晴朗的天空,此刻竟被一层祥瑞的光幕所笼罩。
所到之处,万物复苏。
原本荒芜的土地,开始长出嫩绿的新芽,河流变得清彻见底,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百姓们惊喜地发现,家中体弱多病的老人变得精神矍铄,孩童们也感觉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力量。
而对于魂师来说,修炼的瓶颈似乎也变得不再难以突破!
广场上。
武魂帝国的众人,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这股力量带来的巨变。不少魂力达到临界点的人,在气运之力的滋养下,都完成了突破。
甚至,有两名89级魂斗罗,当场突破到了90级!
只差一个第九魂环,就能迈入封号斗罗的行列,成为了武魂帝国的中流砥柱。
他们满脸震惊与狂喜,对凌夜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气运金龙,福泽万民。
绝非虚言!
凌夜望着头顶的金龙,心中感慨万千。
凝聚了气运金龙,这玉玺可就真成【传国玉玺】了!而且,还拥有神鬼莫测的能力!
在凌夜的估摸下,帝王只要能获得玉玺的认可,就能借助气运金龙的力量。
武魂帝国境内,即便那个帝王修为低下,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
气运金龙的力量,取决于国力是否兴盛。
武魂帝国的国力越强,气运金龙就越强,帝王能借助的力量相应的也会越强!
“如今的气运金龙就能镇压巅峰斗罗,若是收服两大帝国、统一大陆,气运金龙会有多强?”凌夜眼眸一眯。
随后。
凌夜紧握着手中的玉玺,在众人的叩拜声中,缓缓开口。
“今日,朕以气运庇佑万民。日后,朕定当率领我武魂帝国,开疆拓土,让我武魂帝国的威名,传遍斗罗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伴随着金龙的龙吟,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
此刻,在场众人的情绪,已经被推向了最高潮。
贵族、官员和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他们眼中满是狂热与敬畏,深知跟随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强大无比的帝王,前途无量。
随着异象消散,玉玺缓缓落下,凌夜将其接住。
此时,整个武魂城,乃至武魂帝国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与喜悦之中,登基大典也圆满落下帷幕。
……
两大帝国的使者临走时,凌夜派人送了他们两句话。
“武魂帝国统一大陆,势在必行,请两国慎思之。
此外,七日后朕将于海神岛,诛杀上一任昊天斗罗唐晨与海神斗罗波塞西,结束后,无论是战是降,朕要一个确定的答复。”
……
两大帝国,高层与百姓的反应截然不同。
百姓们在看到登基大典上的气运金龙,那一刻,内心的震撼与敬畏达到了顶点。
他们奔走相告,坚信武魂帝国一统大陆乃是天命所归,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武魂帝国的强大与凌夜的英武伟岸。
实际上。
普通百姓和贵族们,对国家的忠诚本就不高。
在见识到武魂帝国的强大和气运金龙的福泽万民后,他们更是羡慕的鸡儿发紫!
一个个都想加入武魂帝国,渴望更好的生活。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顺应武魂帝国的统一,才是更好的出路。
“武魂为引,大陆归一,共铸永恒盛世!”
这一口号更是再度响起,掀起了一波游街的狂潮。
……
而大臣们的态度则更加复杂。
朝堂之上,人人心怀忐忑,面对强大的武魂帝国和呐喊的百姓们,不少人心中的信念已经动摇。
戴沐白和千仞雪见此情形,特意安排人在朝堂上提议投降。
这一提议瞬间引发轩然大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义愤填膺地表示要坚决抵抗,有的则低头不语,内心权衡着利弊。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
千仞雪和戴沐白,各自定下了基调,决定等海神岛之事后,再依据局势下定论。
大臣们对此都没有异议,与先前天差地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