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章 83:当场考题,独中案首(求首订)
    第83章 83:当场考题,独中案首(求首订)
    (终于上架了,没说的,喜欢的话,请支持一二!)
    乾朝科举,历经数番改制,主体上大都利好考生。
    好比说前朝时,童子试考过第一关县试后,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都需要前往府城去考。
    那样的话,对于县城地方的考生,可谓山高路远,需要长途跋涉,诸多不便,并且不安全。
    有见及此,乾朝建国后,推行新制,规定童子试的考场,州、府、县,皆有定点设立。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也有相关条件要求:得是笔墨鼎盛,考生达到一定数量名额的大县。
    至于某些偏远,考生人口稀少的地方,则与附近县城并拢。
    而根水县向来人杰地灵,读书风气旺盛,故而设有考院定点,本地考生,无需去往别处,可以节省不少精力,以及路费等。
    当然,也正因为是文化大县,导致竞争激烈,卷得很,想要取录秀才,并不容易。
    毕竟每届考试,各个地方,都是有名额限定的。
    每年童子试三关的考试时间,县试二月、府试四月、到了院试,已是六月。
    又适逢今年举子试开科,正在八月。
    当真是一考接着一考,不知牵动多少人心。
    关于举子试,那就太过于遥远了。
    当前陈亮只想着要如何能考过院试,取录秀才。
    比起陈晋,其考到童生的年龄较晚,差了整整十年。
    要知道功名仕途之路,年龄极为重要,有时候差了一岁,可能就再无法爬升一个台阶,只能原地困顿。
    当然,对于连秀才都不是的人,此刻去想仕途,亦是有点想太多。
    但没办法,陈亮是个功利心颇重的人,难免胡思乱想。
    这一想,杂念丛生。
    忽又想到,要是自己这次考不到,而立之年,毫无所立,如何回去面对满心期望的爹娘?
    村人们又会怎样的是非长短?
    更可能以后就再无法读书,只能待在家里守着婆娘,管着佃户,一天到晚喝喝小酒……
    这般日子,着实无趣得很。
    那该如何是好?
    他不禁感到了惶恐,坐立不安。
    “啪!”
    一声脆响,却是脸颊挨了一巴掌。
    陈亮吃痛,猛地一个激灵,从忐忑惶恐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睁大了眼睛:“阿晋,你为何打我?”
    陈晋伸出手掌,掌心处躺着只被打死的蚊子:“有蚊子。”
    “哦哦。”
    陈亮没想太多,倒是觉得挨了这一巴掌后,先前那些杂乱念头就像被拍死的蚊子,一下子不见了。
    脑子顿时变得清明。
    看来得多谢陈晋的这一巴掌,打醒了自己。
    这一路再无话,很顺利地进入根水县城。
    不是第一次来参加考试了,而且事前陈亮做了不少准备工夫,他家的车夫把骡车直接赶到考院附近的那一间“青云客栈”。
    在根水县的读书人心目中,这间客栈赫赫有名。
    其不但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三十多丈外,便是县城考院了,而且名字起得甚好。
    青云直上,一飞冲天!
    而能够在此开设客栈的,自非一般人家,据说店主大有来头。
    对于来赶考住店的考生而言,他们在乎的是便利性和安全性,其他事,不去打探。
    陈亮早派人提前在这里订下了两间上房,挨着的,他一间,陈晋一间。
    过来之后,只需表明身份,即可入住。
    如果不是这样,临时临急,很难住得进来,只能另寻地方。
    对于住宿条件,陈晋其实并不在意,但不得不说,陈亮是个会做人的,擅于交际。
    陈晋想要把钱给他,陈亮慨然道:“你我既是同乡,更是同窗,些许房费,计较的话,那便是看不起我了。”
    陈晋也懒得推来推去,背负书笈进房,开始闭目养神。
    到了傍晚时分,整座客栈客满了,变得热闹起来,人声嘈杂。
    明天便是院试开考的日子,考生们自会提前过来。除了个别住在城中,挨得近的,其他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客栈住下,好好休息,养足精神,用来备考。
    人多了,相互间有认识的,便纷纷打起招呼。关系好的,聚在房中,一起吃饭,一起讨论,主要是交流关于押题的信息和心得,也算是临阵磨枪吧。
    或许无意间的一句话,便能触发某些感悟呢。
    在其中,陈亮表现得颇为活跃,他认识的人多,到处打招呼,见面必称“某兄好”,然后就加入圈子,开始高谈阔论。
    他本来要叫上陈晋一起的,但被陈晋婉拒了。
    到了亥时,人群散去,开始歇息,客栈渐渐安静下来。
    陈亮思虑再三,终于敲开了陈晋的房门,走了进来:
    “阿晋,你可知道明天主持监考的学政大人是何许人物?”
    “不知。”
    陈晋的确没有关心过这方面的事。
    陈亮叹一口气:“你这样埋头读书,闷头考试可不行。俗话道‘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很多时候,考的不是文章,而是人情。”
    陈晋笑了笑:“莫非你与学政大人有人情?”
    陈亮哑然失笑:“你说什么呢?怎么可能?我要是认识学政大人,就不至于愁成这样,睡不着觉了。”
    “那你又说考的是人情?”
    “我的意思,是说做文章之际,所要表达的观点主张,要契合主考官的喜好取向,那就容易考中了。”
    陈晋微微颔首:“言之有理。”
    陈亮接着道:“我去年就没领悟到这个道理,以至于折戟沉沙,失败了。”
    陈晋笑道:“如此说来,那你今年是必中了?”却见陈亮苦着脸:“今年更不行了。”
    “为何?”
    “这位学政周大人是新上任的,他是新学派的人。阿晋,你知道‘新学’吗?”
    陈晋摇摇头:“没有听说。”
    陈亮叹口气:“唉,我也是刚才听别人说的,说新学与旧学相对而立,他们朝纲观点颇为激进,要革新而行,要大刀阔斧推行新政。”
    陈晋眉头一扬:“既然如此,那你依照题目往这方面写不就好了?”
    陈亮大倒苦水:“哪会那么容易?写得不好,过犹不及,万一写错了地方,表错了观点,说不定因言获罪,那就惨了。故而思来想去,不能来赌,咱家还是老老实实写些四平八稳的文章好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陈晋道:“你都想好了思路,那就行了,睡一觉,明天开考即可。”
    “但我又有些不甘心,睡不着,心头烦躁。”
    “呵呵,你要是失眠,没了精神,明天还怎么考试?”
    陈亮踏前一步:“所以我来找你,要你帮帮我。”
    陈晋问:“怎么帮?”
    陈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来的路上,我本来胡思乱想,惊惶难安,可被你打一巴掌后,整个人都清醒过来了。因此,我现在想请你再打我一记。”
    陈晋:“……”
    啪!
    扬手一巴掌,干脆利索地拍在他另一边脸颊上。
    陈亮顿时一个哆嗦,眨了眨眼睛,惊喜地道:“行了,行了!多谢阿晋,我可以放心地去睡了。”
    告辞离去。
    陈晋微微一笑,拿出魁星文火灯,放到桌子上。
    伸手一指,灯火亮起。
    魁星踢斗,踢去杂念妄想,内心一片空明,慢慢感受着灯火中蕴藏的法韵灵光。
    他并非读书,而是在修行。
    ……
    第二天,一众考生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在客栈吃过早饭,然后赶赴考院,排好队伍,接受搜查,鱼贯入内,再对号入座,准备开考。
    院试分两场,接连两天进行。
    第一天,也就是首场,属于正试,主考两文、一诗;第二天为复试,考一文一诗,实则便是面试。
    如果面试过关,甚至可以当场出结果,定下名次。
    比起前面县试和府试的圆榜排列,院试则是方形案列,名次排行,第一名的,名为“案首”。
    考场纪律森然,肃静无声,连咳嗽都不敢发出,捂嘴憋着。实在忍不住,也只能轻轻咳出。
    不用多久,主考官周学政带着两名副官,以及数个执事官吏来到。
    这位周学政年约四旬,身材挺拔,留三缕长须,样貌俊武,颇具威严。
    他目光扫视一遍,确认没问题了,于是下令开题。
    所有的考生都不敢怠慢,赶紧开始酝酿思路,着手做题,写文。
    比起漫长艰苦的举子试,院试虽然考的内容要少得多,但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况且只得一天工夫,在时间上,颇为紧张。
    《外重内轻者,与外轻内重者,各有所得论》。
    这是关于《四经》的题目,属于见解辩论。
    陈晋心态沉静,先看题,再解题,然后做题,手执毛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地写出来。
    写完之后,进行检查,修改,最后工整地抄写一遍,作为成文。
    童子试阶段,都是不糊名封卷的。但不管怎么样的考试,字写得好,属于加分项。
    一天就这么过去,考生交卷,离场,返回客栈。
    到了此时,考生百态,各有呈现。
    高兴的、冷静的、懊恼的,更有甚者,直接在角落处哭泣起来。
    这是因为没有考好,自知取录无望,心境崩溃了的。
    陈亮倒是面露喜色的样子,他昨晚主动请求,受了陈晋一巴掌,说也稀奇,一觉睡到天明。养得精神饱满。到了考试时,思路敏锐,发挥出色,自觉是超水平发挥了。
    他特地来感谢陈晋,顺口问起陈晋考得如何。
    陈晋神色平淡,瞧不出端倪,只说考得差不多。
    像这般考试,在结果未出之前,真没什么好说的。
    又不是那种有标准答案的考题。
    很快到了第二天,进行第二场的复试。
    这一场,氛围明显宽松了些,就连那一道文章题,都简单不少。
    大部分的考子,都快快完成,交卷之际,眼巴巴地望着威严的学政大人,希望自己能被对方看中,能够现场定下名次。
    然而这位周大人面目严肃,不动声色,直到陈晋来交卷时,忽然开口问:“你是来自陈泽乡的考生陈晋?”
    陈晋回答:“是。”
    周大人撸了撸胡须:“我昨晚看过你的文章,写得不错,而今正好来考一考你的诗词,看做得如何?”
    陈晋目光一闪,心知此事应该不是偶然,当即道:“请大人出题。”
    周大人说:“你应该是住在外面的青云客栈吧,就以‘青云’为题,诗词歌赋不限,符合韵律即可。”
    陈晋想了下,张口吟道:“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周学政听毕,双眸异光显露,击掌赞道:“好一首《临江仙》,陈晋,你当为本次院试案首!”
    千辛万苦,再度上架,南朝每天会拼命写的,如果这月月票能过千,能抽奖一次,立刻加更送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