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章 84:衣锦还乡,惊动祖宗
    第84章 84:衣锦还乡,惊动祖宗
    (继续更新,继续求订阅支持!)
    当堂之上,陈晋获得周学政青睐,点为案首。顿时引得众人侧目而视,目光纷纷落在陈晋身上,感到惊奇、羡慕、疑惑……
    在这一届院试的考生中,陈晋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更没有什么名气。
    默默无闻的人,却一下子,在考场上风头毕露。
    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其文章得到了周学政的赏识。
    关于此首《临江仙》,自也是写得甚好。
    陈晋吟诵之际,抑扬顿挫,吐字分明,众人都听得清楚。
    尤其最后两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真是点睛之句,用得极为巧妙。
    更让人无话可说的是,这可是临场考题。一般人能写出首不离题的合格诗词,便颇为难得了。
    何况这等佳作?
    就算有人想要提出质疑,也难以找到话术。
    要知道在童子试阶段,主考官话事,能自主决定很多东西。
    此时对于陈晋,周学政只是温言勉励两句,很正常的套话,然后就让他退下。
    这也是避嫌的常规做法,免得招人非议。
    “好了,案首已定,大家都交完了卷子,便都离场出去,切莫喧哗。”
    一名副官走出来,大声宣布。
    一众考生不敢停留,鱼贯而出。经过考院庭院时,有不少人对着那一尊圣贤神像作揖做礼,甚至还会跪下去,拜一拜。
    像考院,而或学院之中,都会竖立起相关的圣贤神像,供人敬拜。
    进来之际,同样会有很多人来拜的,以求得圣人保佑,能功名就手。
    不过陈晋观察过这神像,朽木而已,并未温养祭祀出神性法光,大概是祭拜香火太少。
    毕竟考院,日常时候都是门户紧锁,封闭式的,只有在考试时,才会打开一下。
    出到外面后,不再那么紧张拘谨了,陈亮猛地冲来,一脸激动之意:“阿晋,你中了!不但中了,还是案首!”
    其实童子试阶段,甚至包括乡试阶段,中了便是中了,名次的作用性并不大,这和进士科有所不同。
    进士科分三甲,名次则重要得多。
    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日常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给人事排列座次。一说到这方面,个个都能高谈阔论,引经据典。
    为了名次之争,更能吵得面红耳赤。
    虽然那些人事排名,其实和自己毫无瓜葛。
    总而言之,在人们的心目中,考中案首,与考中秀才,是完全不同层次的说法。
    陈亮的激动,虽然有些夸张成分,却也算是情感流露。
    与此同时,更有不少别的学子主动过来,热情地打起招呼,熟络熟络。
    陈晋年纪轻轻,考取院试案首,并且得了学政大人的赏识,可谓前途无量。
    在这一片奉承中带着些讨好的氛围里,陈晋心静如水。然而当听得多了,终有杂念萌生出来,让人有飘飘然之意。
    红尘染缸,人情世故,当真是无孔不入。
    他处之泰然,并不抗拒,犹如掬水洗足。
    这趟来考试,一方面是书生的执念所然;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经历一遭,做一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或有所得。
    回到青云客栈后,消息灵通的店家立刻当众宣布:免去了陈晋住店的一切销用度。
    不但如此,掌柜的还非常有诚意地端来一盘银子,约摸有二三十两的样子。
    以及文房四宝等。
    邀请陈晋在客栈一楼的影壁上手书《临江仙》一词。
    润笔丰厚,陈晋也不推却,提笔写了,博得满堂彩。
    一番热闹不提。
    陈晋得了案首,功名到手,可陈亮他们,还要等待公榜,才知道结果。是以帮陈晋庆贺过后,众人心中依然忐忑。
    院试公榜,不用等太久,到了次日,榜单就在考院外墙上张贴出来了。
    众人早早围聚在那儿,翘首以待。当榜单出来,榜上有名者,欢天喜地;落榜的,黯然神伤。
    喜怒哀乐,全然在此。
    “中了,我竟中了!”
    陈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看了好几遍,终于确认。飞奔回来,与陈晋分享喜讯,不忘感谢陈晋打的两巴掌。
    进士有琼林宴,中举有鹿鸣宴,但童子试考完,并没有正式的官方宴席,主要是新晋秀才们自个组织饭局,相互来往,联络感情。
    而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早已归心似箭,要尽快回家,告知家人们自己考取功名的喜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那说的是进士级别的金榜题名。
    只是考中秀才的话,官府不会派遣专人到家里传讯报喜,还不够档次。
    考取了秀才后,连喜欢交际打点的陈亮都赶紧叫上自家车夫,紧着回家了。
    “中了!嘻,我中了……”
    在车厢内,陈亮犹喜不自禁,根本坐不住。
    啪!
    一声脆响,第三次挨了陈晋的巴掌。
    立刻老实了,眼勾勾地盯着陈晋看,从头看到脚,忽然压低声音,开口问道:“阿晋,你是不是识得周学政?”
    “此话怎讲?”
    “我不是说你够不上案首啊,就是觉得这事,有点稀奇古怪……唉,怎么说呢,我有自知之明,写出来的文章并未比以前好,可偏偏这次能考中。感觉糊里糊涂的。”
    陈晋笑了笑:“如你所说的,人情练达即文章,或许你我所写的,刚好符合周学政的主张观点。”
    “可能吧。”
    陈亮心头仍有疑惑,皆因他这次写的,可保守得很,与新学毫无关系,甚至背道而驰。
    难不成,打听到的消息有误,人家周大人根本不是新学人物,而是旧学那一派的?
    唉,不管了,考中就好。
    当他们回到陈泽乡,乡上同时考中两个秀才的消息很快传遍开来,仿佛巨石投湖,激荡起大片的浪。
    乡长陈建德喜出望外,当即宣布要全乡开席,好好庆贺一番。
    塾师陈明成听闻消息,先是愕然,继而欢喜,接着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若只得一人考中,还能理解,但两个都中,其中陈晋还是案首。
    这就令人费解了。
    毕竟对于自家学生的文章水平,老师都是了解的。
    难不成近年时局有变,风向也变了?
    那自己要不要再度出山去考,说不定,就考到了举人呢。
    他虽然年过甲,但此刻受到刺激,便觉得人老心不老了。
    纵观考场上,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算得什么?
    那些七老八十的童生,白发苍苍,才是标杆……
    当然,陈明成也就想想罢了。时隔多年,想要再度获得参加举子试的资格,可不容易了。
    自家侄子考中了秀才案首,陈阿布欢天喜地,赶紧杀鸡宰鸭,备好三牲,纸钱元宝等物。带着陈晋来到祠堂,要告慰列祖列宗。
    “阿晋,你别光顾着站在那儿,快来,与我一起捧着香火跪拜下去。”
    陈阿布嘴里催促道。
    陈晋眨了眨眼:“真的要拜?”
    陈阿布忙道:“这说的什么话?拜天拜地拜祖宗,理所当然的事。快点,怠慢了的话,祖宗神可就不高兴了。”
    “嗯,那好。”
    陈晋手捧三根香火,代表“天、地、人”三义,然后鞠躬下去。
    下一刻,噼里啪啦一阵响,竟是供奉在神台上的数块神主牌不知何故,纷纷跌落在地。
    见到这离奇的一幕,陈阿布大吃一惊,跳将起来,惊叫道:“这,这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