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16.第1015章 倾听百姓心声
    朱标闻言,露出几分笑意:“此言有理。商会的初衷便是为百姓与商贾谋利,自然不能完全由官府操控。皇叔,您看呢?”
    朱瀚轻抚须髯,目光淡然却透着锋铓:“既然是为商贾而设,当然要听从他们的声音。不过,这商会可不仅是商贾的代言之地,更是朝廷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各地乡贤、商界代表需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制衡。”
    几名商贾面面相觑,眼中透着敬佩。一名年轻些的商人忍不住问道:“王爷所言极是,可这商会若牵涉朝廷事务,我们这些小商贩是否还能有一席之地?”
    朱标笑着答道:“放心,本宫与皇叔已经拟定章程,商会将分为不同等级,无论是大商贾,还是普通的货郎,只要有实际诉求,皆可提出。并且,商会每月都会向朝廷呈报民意,确保每一分银两都用得其所。”
    年长商人激动地站起身,眼中含泪:“殿下若真能做到,小人代表京畿的商贾们,向殿下与王爷磕头拜谢!”
    朱标连忙上前搀扶,语气坚定:“你们安心,此策若不能惠及百姓与商贾,本宫绝不会推行。”
    京城的商会正式成立。清晨的商会大院内,挂着红绸的匾额熠熠生辉,上书“京畿商会”四字。院内人头攒动,来自京畿各地的商贾齐聚一堂,连往日忙碌的货郎也难掩兴奋之情。
    朱标与朱瀚亲自前来主持揭牌仪式。朱标站在高台之上,目光炯炯,声音洪亮:“诸位,京畿商会今日正式成立!从此,凡与商税、货运相关之事,皆可由商会汇总上报。本宫与皇叔会亲自审阅每一份建议,确保民声不被埋没!”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朱瀚缓步上前,目光沉稳,语气温和:“商会不仅是商贾的议事之所,更是朝廷与百姓的纽带。希望诸位团结一致,共同为京畿的繁荣出力。”
    一名年轻商贾激动地站起身,高呼道:“太子仁德,王爷英明!有了商会,我们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另一名商贾接着说道:“殿下,若此策能推行天下,百姓定会感恩戴德,齐心协力为朝廷效力!”
    朱标听罢,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的支持,本宫铭记在心。但这只是开始,未来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诸位直言。朝廷愿为百姓谋利,也希望百姓能为大明繁荣出力。”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商会揭牌仪式结束后,朱标与朱瀚一同巡视商会内务。看到每一项细致的安排与章程,他们心中都松了口气。
    临近傍晚,朱瀚与朱标站在高台上,俯瞰着熙熙攘攘的商会大院,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显得格外庄严。
    朱瀚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今日虽已初见成效,但要真正惠及天下,仍需付出更多心血。”
    朱标目光坚定,轻轻点头:“皇叔放心,定会竭尽所能,不负百姓所望。”
    黄昏时分,京畿商会的院内渐渐安静下来,朱标和朱瀚走在回衙的路上。
    街道两旁,小贩们收拾摊位,灯笼的微光摇曳在寒风中,给冬日添了几分温暖。
    朱标走得很慢,目光偶尔停留在沿街的店铺上。
    他轻声道:“皇叔,商会已然设立,但我总觉得,单靠一纸章程,难以彻底打消百姓的疑虑。他们或许还在观望,怕这只是昙一现。”
    朱瀚嘴角带笑,语气却透着几分考究:“标儿,你说得不错。百姓的信任不是靠言辞换来的,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商会才刚起步,章程再完善,若没有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朱标若有所思地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商会的方向,目光沉静。
    他突然道:“皇叔,不如这样,我们选几位商会成员作为试点,直接由他们上奏商税的相关问题,并亲自参与解决。这种有实绩的举措或许能更快让百姓信服。”
    朱瀚缓步走到他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标儿,你总是急于求成。不过,你这法子倒也可行。民意若能通过商会直达朝廷,再由你亲自处理,确实能事半功倍。但有一点你需谨记,凡事要透明,切莫让外人觉得商会沦为富商的工具。”
    朱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皇叔所言极是,透明公正乃商会立足之本。明日我便召集商会的骨干成员,与他们详细商议此事。”
    第二天一早,京畿商会内的议事堂里,气氛格外热烈。
    商会的骨干成员齐聚一堂,纷纷对商税局与商会的合作提出建议。朱标端坐堂上,神色肃然,而朱瀚则静静坐在一旁,偶尔以目光示意。
    一名来自通州的盐商率先发言:“殿下,王爷,小人斗胆提议,这商会既然是为商贾谋利,便应当将货物流通的成本公开透明。每一项税费都该明文列出,且不得私设任何关卡,这样商贾们才敢放手去做生意。”
    朱标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那盐商见状,稍稍放松了些许,接着道:“以往我们通州的货物运到京城,明面上只需缴一笔商税,可实际上,每经过一道关卡,便要交额外的费用。这些费用没有凭据,商人们虽心中不忿,却无处申诉。”
    朱标听罢,目光微沉,缓缓说道:“你提得很好。既然朝廷推行商税局,便是为了杜绝此类乱象。如今京畿试点既然已经展开,本宫会要求商税局设立统一的税收账簿,所有税费都需详细记录,并公示于商会大厅。若再有人私设关卡,便是与朝廷为敌。”此话一出,堂中顿时一片哗然。许多商贾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朱标竟如此果断。
    一名年轻的瓷器商连忙起身道:“殿下若真能做到这一点,我等商贾必定鼎力支持!不过,殿下,这账簿虽可杜绝隐性收费,但是否能请商税局定期派人巡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公平。”
    朱瀚这时终于开口,语气虽不重,却极有分量:“商税局的确需要巡查,但更重要的是,商会自身必须具备监督的能力。若你们商会无法自律,巡查再多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本王提议,在商会内部设立监督小组,由商贾自行推选代表,与朝廷派遣的税官共同核查账簿。”
    商会的一名老绸缎商闻言,恍然大悟般点头:“王爷所言极是!商会本就是百姓的组织,若自己都不能约束自身,又如何敢奢求朝廷信任?小人愿意第一个报名加入监督小组,为百姓出一份力!”
    朱标见状,面露欣慰之色,朗声道:“很好!有如此觉悟,本宫甚感欣慰。你们放心,本宫与皇叔一定会确保此事公平透明,绝不会让商会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一天清晨,朱标正在案前批阅商会提交的奏报,忽然有侍卫来报:“殿下,京郊一批商贾特意进城求见,说是要呈上一件特殊的礼物。”
    朱标略感诧异,亲自来到正堂迎接。只见几名商贾抬着一面锦旗缓缓走来,上书“太子仁德,王爷英明”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首的一名年长商人激动地跪下,颤声说道:“殿下,王爷,我等今日送来此旗,实在是为感激朝廷的公正与体恤。这段时日,商会设立,商税清明,百姓之福,实乃千载难逢!”
    朱标连忙将他扶起,语气温和:“诸位父老,你们的心意本宫收下了。但这不过是朝廷该做之事,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才是本宫真正的心愿。”
    朱瀚站在一旁,目光深沉,缓缓说道:“锦旗虽美,但若想真正让百姓铭记朝廷的善意,还需更长远的举措。标儿,接下来我们要将京畿试点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地方,让更多百姓受益。”
    朱标坚定地点了点头:“皇叔放心,一定会全力以赴。”
    两人看着商贾们满脸的感激之情,心中皆感慨万千。
    几日后,朱标召集京畿各地的乡贤与商贾代表,在商会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意座谈会。
    大堂内,来自京畿各地的乡贤与商贾代表整齐落座,他们神情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满怀期待,还有的低声交谈着。
    朱标端坐主位,身旁则是朱瀚,他的神色依旧如往常那般沉稳而威严。
    朱标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开口:“各位父老乡亲,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正是为了听取你们的心声。商税改革已在京畿试点初见成效,但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本宫与皇叔都深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今日座谈,诸位尽可畅所欲言。”
    此话一出,堂中先是一片寂静,许多人低头不语,似在斟酌如何开口。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拱手说道:“殿下,老朽是京畿乡下的农户。这几年粮价起伏,百姓日子越发艰难。听闻殿下推行商税改革,我想问一句,这项政策,真能惠及咱们这些庄稼汉吗?”
    朱标听罢,神色认真地站起身,语气温和:“老人家,你提得好。商税改革确实以商贾为主,但归根结底,百姓才是朝廷政策的根本。商税清明之后,货物流通更便捷,粮价稳定自然指日可待。京畿百姓若有任何受商税影响的难处,本宫定会尽全力解决。”
    老人听后,感激地点了点头,重新坐下。这时,一名身穿青布长袍的年轻商人站起,拱手说道:“殿下,小人来自顺天府。这些年来,我们那里虽产粮,却因路途遥远,加上层层关卡,粮价迟迟抬不上去。商税改革是否能惠及外府?又要多久才能推行到我们那里?”
    朱标正欲开口,朱瀚微微一笑,先一步说道:“顺天府的情况,本王也曾耳闻。外府关卡繁多,确实是百姓与商贾的困扰之一。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京畿作为试点,是为探索最佳方法。待京畿试点成熟,我们会逐步推广,确保每一府州都能受益。”
    年轻商人急忙追问:“王爷,那推广需要多久?若拖上三五年,小人恐怕等不起。”
    朱标目光坚定,接过话题:“不需要三五年。本宫计划以半年为期,整理京畿试点的经验,随后推向顺天及周边府州。若改革能顺利推行,本宫向你承诺,明年此时,顺天府的粮食定会畅通无阻。”
    听到这里,堂中许多人纷纷点头,议论声也逐渐热烈起来。
    人群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布商站起,拱手说道:“殿下,王爷,小人有一事不解。商会虽为商贾设立,但如今乡民也纷纷入会,这是否会造成商会职责的混乱?”
    朱标沉吟片刻,微微一笑:“你提的问题很重要。商会的确是为商贾服务,但百姓与商贾的利益从来不是割裂的。百姓需要物资,商贾需要市场,两者本是共生之道。商会接纳乡民,不是混淆职责,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求,这样改革才能更加贴近民意。”
    那布商点了点头,似有所悟,重新坐下。
    这时,一名年轻的书生突然起身,朗声说道:“殿下,小人虽是读书人,但看到朝廷如今锐意改革,心中十分敬佩。若改革之策需要人手,小人愿抛弃功名,协助朝廷推广新政!”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引得堂中众人纷纷侧目。朱标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缓缓说道:“你的志向,本宫记下了。但你可知,这条路并不轻松?推广改革,需走遍千山万水,倾听百姓心声,甚至可能面对阻碍与误解。”
    书生毫不犹豫地跪地说道:“殿下,若能为百姓谋福,纵使千难万险,小人也绝不后退!”
    朱标走下主位,亲手将他扶起,语气郑重:“好!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朝廷的未来更添几分希望。本宫欢迎你加入商会,协助推广新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