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乐坛前辈的欣赏
因为正值故宫六百年之际,所以故宫博物院联合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次国宝特展。
每家博物馆只能选出一件宝藏入驻特展,节目每集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三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由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沈倦这个魔都人此次就是作为魔都博物馆的国宝守护人前来参与录制。
说实话,他来录这档节目基本获得不了流量迫切需要的那些曝光和热度。
因为这档节目本身收视就不高。
但为了更靠近国家主旋律,更走向社会主流,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镀一层脱离普通流量的高级金身,沈倦还是挺乐意抽空过来参加这种类型的节目的。
在他看来,明星就该利用自己的夸张影响力去做些利于国家社会的实事。
带货那属于最低级的流量玩法。
像什么拍古偶接代言冲销量.
看起来很牛逼,但其实真的很low。
不说别的,光看那几位靠耽改发家致富的顶流后续怎么发展的就知道了。
一个个全想着跑去演正剧电影。
营销基本不做,把热搜位腾出来给新崛起的那些流量,不抢占公共资源。
有趣的是,有些饭圈粉丝看不到热搜,以为他们糊了,其实他们早已走到了更前面,不仅正在集中精力出作品,一看代言杂志的销售额依旧一骑绝尘。
他们不是不行了,只是不在乎不看重这些东西了,可很多混饭圈的人并不懂这点,她们只会通过可以钱买的热搜数量判断一个明星是红是糊,就挺抽象的。
而录制地点呢,依旧在他非常熟悉前段时间没少来的廊坊影视小镇。
事实上,这里共有三个摄影棚,规模分别是1000平、3000平和5000平。
最初偶练节目组瞄准的就是这个最大的5000平摄影棚,但无奈已经被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组提前定下,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另外两个。
廊坊影视小镇,一号摄影棚。
“大家好,我是国宝守护人沈倦。”
“我今天守护的国宝是大克鼎。”
“七千多年以前,鼎是用来煮肉的陶器,大禹建立夏朝以后,以九尊青铜大鼎代表华夏九州,从此鼎变成了象征权力的礼器,我身后这尊大克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内有铭文290字,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
“大克鼎的主人名叫克,他明明是一个膳夫却为何拥有如此巨大的鼎?”
“我是沈倦,接下来我将为您开启大克鼎的前世传奇。”
灯光暗下,沈倦离开舞台更换服装道具,001号讲解员张国力上台开始接力讲述这个国宝前世传奇的故事背景。
“大克鼎的前世传奇就发生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孝王时期,周孝王继位时,外有戎敌侵扰,危难之时,一位负责管理天子饮食祭祀礼仪的膳夫克出现了,在他看来,御敌须先安内,而安内的关键在于一块肉。”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啊?这不,这俩熊孩子就因为这件事吵起来了,而就在此时,一位神秘翩翩的少年登场,为我们揭开了背后的真相。”
沈倦此番饰演的角色是周孝王时期的太史之子倦,身穿一件格子镶黑边的周朝古袍,挽发束装,搭配上那精致立体冲击力十足的俊郎浓颜,令人不禁赞叹好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而后续的录制内容呢,
其实也就是让一群演员以话剧舞台剧的形式表演还原出这一历史故事。
沈倦有过类似的表演经验,他昨天才完成北电的期末汇演,表演起来也没什么太大的难度,所以大概下午六点出头,他负责的这一趴也就全部结束了。
不过正当他回休息室打算收拾东西收工走人之际,同期的另一位嘉宾那瑛突然过来发出了一起共进晚餐的邀请。
沈倦没法拒绝前辈的主动邀约。
这是一家位于京城的四合院餐厅,周围景色优美,文化气息浓厚,装修精致,艺术品的陈列增添了艺术氛围。
沈倦那瑛和张国力就在这里用餐。
那瑛和张国力算是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了,像那瑛二十年前那首315打假歌《雾里看》的mv就是张国力当导演给她拍的,而里头那两道雷人的雷电特效则是那瑛自掏腰包钱做的。
一道三千块,两道六千块。
在当时那个年代属实是一笔巨款。
“小沈,怎么了?”看到沈倦刚接了个电话后脸色不是很好的那瑛询问道。
今天节目录制结束后,她本身是约好要和自己老朋友张国力一起吃饭的,但因为十分欣赏沈倦这位志在接轨国际的新生代歌手,索性把他也给叫上了。
网友都说她爱打压新人,事实上,她只是没碰到合自己口味的新人而已。
像沈倦这种既有能力还有态度或者说不服就干的艺人就很合她的口味。
她就喜欢沈倦身上的这种real!
“没事,那姐,就是今年春晚的事情。”沈倦略带遗憾地叹了口气,“我本来打算自己写首歌报名节目,但可能是导演觉得我现在还撑不起独唱节目,又或者是时间太赶了,大概是没有成功。”
其实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就算他把《如愿》整首歌都制作出来发过去,春晚导演估计都不会让他上台独唱。
毕竟在目前这个春晚收视还没跌至谷底的时代,节目数量都是有限的,能上台独唱的那都是一等一的大牌歌手。
独唱就意味着有人要被淘汰出局。
沈倦虽有人气也有实绩,但在国内毕竟资历尚浅,也没什么过硬的人脉背景,所以没得到导演信任也情有可原。简而言之,他还没发展到能令春晚导演顶着压力将其他人踢出局的程度。
那瑛起身拍了拍沈倦的肩膀,豪气地安慰道:“没事,记得我第一次上春晚的时候好像是92年,我那时候都25岁了,你今年才19,以后有的是机会!”
春晚对很多艺人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东西,但对她来说,无非是个想上就能上的舞台,顶多就是看的人多点。
“谢谢那姐。”沈倦表现得很客气。
“休息时间咱们不聊工作,还是先点菜吧!待会儿多吃点心情就好了。”
令沈倦感到意外的是,那瑛似乎并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傲慢,不把人当人。
不过也正常,毕竟网上能看到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只是片面的,就好比爽子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常的(不然斌斌当初也不会跟她在一起),只是刚好发癫的时候被镜头记录了下来反复播放,搞得大伙以为她时时刻刻都在犯病发癫。
而且他在部分网友口中的形象也不咋滴:爱翻白眼(他跟自家经纪人助理私下聊天时的放松模样被抓拍)、红了就耍大牌(所以非得时时刻刻挂着微笑不然就是耍大牌呗)、没礼貌(微信上全是群如狼似虎的痴女,你能让我怎么回)
但他知道那是他们对自己有误解。
所以比起用过往的风评定夺对一个人的感官,沈倦还是更习惯用亲身接触的方式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来判断。
张国力见自己这位认识了二十多年的老友如此表现,心里知道她这是想关照提携得到自己认可的晚辈了,于是也笑吟吟地加入了话题。
“托小沈的福,我也可以撮老那一顿儿大餐了,这儿的脆鮑鱼和京烧带鱼都很不错,小沈你待会儿多吃点!不用客气,你那姐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臭外地的,来京城要饭来了?”
“哈哈哈哈,还得是老那你这个叶赫那拉氏的正黄旗贵族后裔有排面啊!”
“你麻痹,我早说过我不是叶赫那拉氏了,那都是网友给我瞎编的身份!”
“但你正黄旗的身份可没假吧!”
尽管两人这种看似吵架般的对话如果被公开到网上肯定会引发轩然大波。
但这就是他俩这些年的相处方式,朋友之前的玩笑话没必要上纲上线。
沈倦也不会觉得有被冒犯到。
相反他还觉得有点搞笑。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那英在得知汪苏龙也是满族人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什么旗”,把没旗的汪苏龙都给整尴尬了。
等到衣着典雅的服务员把菜端上来后,三人便动起了筷子,这家餐厅菜肴的造型确实很精致,味道也不错,沈倦也是放下了心中的事情专心吃了起来。
这顿饭吃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那瑛和张国力时不时聊聊他们以前发生的好玩故事和不为人知的娱乐圈八卦。
而沈倦呢,也将近段时间内娱的发展近况和流量割韭菜的模式和骚操作分享给了两位加起来有一百多岁的老人。
双方都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隐秘信息,让这次的晚餐气氛变得十分良好。
结完账,沈倦跟两位前辈道别后,戴上口罩鸭舌帽先行乘车离开,张国力刚好和那瑛顺路,所以一起上车离去。
坐在后排,两人聊起了沈倦。
“你刚跟他聊了啥?我怎么就上一趟厕所的功夫回来就看到你笑得那么开心?”张国力聊到了自己好奇的事情。
“小沈写了首歌,刚把demo发给我听,说原本打算在春晚上唱的,但导演没同意,不过说实话啊那首歌其实还挺不错的,反正我很喜欢。”那瑛解释道。
“这样啊不过在私下能得到你不错的评价也确实难得。”张国力恍然大悟。
“而且他还邀请我一起演唱。”
“啊?”张国力愕然。
“我说我已经定下来今年要跟老王合作了,然后你知道他说啥吗?”
“说啥?”
“他说那我们三个人合作舞台效果只会更好。”那瑛说着说着便摇头笑了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这孩子!我就喜欢他这样的性格,有什么说什么,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虚与委蛇,这个圈子里像他这样的人真不多见了。”
“他这么自信吗?”
“人家有自信的资本。”
“所以老那你真打算跟他合作?”
“那就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了,不过我觉得老王应该也会喜欢这首歌。”
“到底什么歌能让你这么满意?”
“也不是有多满意吧,就是歌词还挺有意思,而且你也知道像我们这些人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之后,总或多或少想要关照提携自己喜欢的后辈,看着他们代替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发光发热。”
那瑛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京城夜景,不由在心底唏嘘感叹,就算她在乐坛取得再高的成就,在面对时间流逝的时候,偶尔也会觉得无力,也会哀叹。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
但永远有人风华正茂。
未来终究是属于这些年轻人的.
感谢大家的推荐票月票订阅支持!
感谢zeke的10000点作品打赏!感谢老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