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章 “景岗山”牌轿车试生产成功(求订阅)
    第111章 “景岗山”牌轿车试生产成功(求订阅)
    说完王书记和郑厂长把从杨宁那里拿回来的设计图纸放到桌上。
    参会的技术人员也顾不上客套,立马将图纸摊开看了起来。
    “老王,要不你先回去休息,你又不懂技术,别累坏了身体。”
    郑厂长刚和一名技术员探讨完图纸上的问题,一抬头发现坐在边上红着眼睛吸烟的王书记,于是劝道。
    “你们忙你们的,别管我,我在这,至少可以让你们晚上吃口热饭。”
    说完王书记起身朝外走去,想必是吩咐食堂给他们这些人准备夜宵了。
    经过二汽厂全体技术人员三天废寝忘食的奋斗,期间还时不时打电话请教杨宁,终于吃透了杨宁的设计图纸。
    “好,既然图纸我们已经吃透了,那么接下来大家休息一天,从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试制发动机的零部件,还有,吩咐建模车间赶紧制造模具,宁可提前一点,也不能耽误事。”
    这几天郑厂长他们忙的都没顾得上回家,此时他看上去一脸憔悴,但是精神头确实很足。
    “到时候我们这些人全部去车间盯着,有问题当场解决,要是谁敢给我拖后腿,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服。”
    于是第二天,二汽厂就进入了大会战模式,除了十分重要的零件外,全部设备都投入到了我们第一辆汽车的制造当中。
    不久之后,杨宁又陆续完成了变速箱和底盘的设计。
    变速箱杨宁采用的是三年后才会应用到汽车技术上的无级变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vt变速箱。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一句,cvt变速箱的设计理念,竟然是五百年前的达芬奇提出的,那时候我们还处在永乐大帝时期,直到四百年后,第一款cvt变速箱才被设计出来,很难不让人怀疑达芬奇是不是穿越者,而且还带着挂穿越的。
    不然怎么会提出领先人类四百年的设计理念呢?从设计理念的提出到大规模应用,整整领先了五百年。
    其中,杨宁还设计了除了转向辅助系统和安全带,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驾驶难度,增加乘客的安全性。
    有了全部技术图纸,二汽厂整个造车进程就加快了很多。
    要知道原来历史上,我们在没有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台东风轿车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只用了33天,比二战时期高卢鸡的投降速度还快,然后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辆红旗轿车的设计生产。
    二汽现在要技术有技术,要设备有设备,可想而知他们造车的速度有多快了。
    当最上面的领导看到二汽生产的我们第一辆轿车时,笑着指着漆黑车头上那抹凸起的红色标志用带有湘省口音的普通话说道:“这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而这个标志看上去也很像我们起步的那座山嘛,红色的山岭,很形象嘛,以后款这车就叫景岗山(避嫌)吧!”
    在场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的鼓掌,只有以设计师身份出场的杨宁听到这话,瞬间亚麻呆住了。
    “不是,难道是我画的太抽象了,都这样了怎么北汽还是没有逃脱景岗山的命运。”不论如何,我们的第一辆自主研发的汽车也终于成功下线了。
    至于以后红旗怎么办,说真的,杨宁自己也不知道。嗯,还是等他们的大卡车生产出来再说吧。
    随着这位大佬的回归,以后还会有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毅然放弃外面优渥的生活科研环境,最终选择踏上归途,为我们的建设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
    随着第一辆汽车的成功生产,二汽厂终于挺直了自己的腰杆子,要是再有人敢说把他们的生产线拆了,王书记郑厂长他们都能理直气壮的把他们顶回去。
    而且在国庆节后,二汽厂新的厂房已经建设完成,他们在完成第一辆汽车生产后,马上就会搬到新厂区那里,开始进行“景岗山”汽车的批量生产。
    “景岗山”牌汽车的生产成功,不仅仅鼓舞了我们自己的士气,而且还引吸引来了其他人的眼光。
    首先就是现在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老大哥,毕竟我们的各项重大领域,都少不了老大哥的帮助。
    而我们在没有他们的帮助下,独立自主的设计研发出了自己的汽车,自然引起了老大哥的注意。
    之前老大哥已经隐隐猜到了我们背着他们和约翰牛搞的交易,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也没多说什么,毕竟现在即便是老大哥自己,也都和敌对势力有着许多贸易往来。
    但是对于我们能利用这批设备,这么快研制生产出汽车,也感到十分惊讶。
    在征得我们这边的同意后,老大哥在这边的专家亲自试驾了一番这款汽车。
    这款汽车也不负众望,从老大哥专家下车后,就一直对着我们这边工作人员发出的一阵阵惊叹,就能看出他们对这款汽车的评价。
    老大哥的轿车生产技术,说多了都是泪。
    你要让他们生产性能卓越的坦克军用汽车,那没问题,他们能拉出一大批世界领先技术来。
    但是一说到轿车生产技术,老大哥就麻爪了。
    人家在个人需求的私家车制造方面,主打的就是一个样子差不多能开起来就是了。
    你能想象,从二战结束到老大哥分家这将近半个世纪,老大哥家的私家车生产技术一直都没变过,主要大哥稳定。
    这也难怪老大哥一直不愿意支援我们小型汽车生产技术,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搞明白吧?
    面对杨宁参杂了一些后世技术设计的这款汽车,老大哥不感到惊讶才怪呢。
    加更一章,求订阅,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