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自然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很多人恐惧,整个京城最火爆的八大胡同也是变得冷清了起来,反正自己这边怎么爽便是会怎么安排着来。
不过苏宁一个人在什刹海等了半天之后,也是没有等来那个男生女相的宝二爷,但是冷风却是让苏宁变得清醒了过来,自己不管怎么说都是直男,谁来了也别想把自己掰弯。
此时一旁的管家福安满脸古怪的劝说苏宁回府,“小公爷,天色已经不早了,我们还是回府吧?”
苏宁想了想便是把刚写好的信件交给了福安,“福安,我刚刚写了一份信,你差遣一个小厮给宝二爷送去。”
“是!小公爷,不过国公爷和夫人不太喜欢你和贾家来往。”接过信件的福安还是忍不住郁闷的提醒了苏宁一句。
然而苏宁却是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解释说道,“无妨!宝二爷不过是脂粉堆里长大的公子,并不是贾家里的什么实权人物。”
“是!小公爷,老奴这就差人去办。”
“嗯,回府。”
其实这一次系统给苏宁安排的身份还是很牛的,不光有一个奉恩镇国公的权贵父亲,十岁的时候便是考上了咸安宫官学,而且还精通满、蒙、藏、英、法、俄等多种语言。
接下来自己的计划便是参加科举考个功名,或者被选入皇宫做一名侍卫,绝对会比那个一无是处的贾宝玉要强。
……
此时的贾宝玉自然是已经收到了苏宁的信件,看着信件上笔酣墨饱的字迹没有任何欣喜,心里却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惋惜,认为自己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该失约的。
一旁的袭人和晴雯都是满脸惊讶的凑了过来,纷纷忍不住在那里赞叹说道,“二爷,没想到小公爷的字迹这么好看,果然不愧是咸安宫官学的大才子。”
“哎!今天我竟然失约了,虽然小公爷并不在意,但是我这心里还是难受的不得了。”然而宝二爷却是满脸的惋惜和郁闷,感觉自己太对不起苏宁这个好基友了。
此时一向是善解人意的袭人却是微笑的劝说道,“想必小公爷也听说了咱们贾家的事情,相信他一定会理解你的。”
“说的也是!小公爷在信里便是说明了这些,找机会一定要和小公爷抵足而眠。”
“呃?小公爷,难道你不想要袭人了吗?”
“嘿嘿,大不了我们一起。”
“呸!二爷,你总是这么没有个正形。”
贾家的婢女都是习惯了贾宝玉的荒淫无度,哪个漂亮的侍女都摆不脱他的魔爪,而且这些侍女也很想被贾宝玉给看中。
所以贾宝玉很快便是又和袭人、晴雯打闹了起来,感觉这样的日子才是他喜欢的,只希望一辈子都可以这样待在温柔乡里。
……
苏家和贾家这边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后院伺候苏宁的根本就没有侍女,只有几个老妈子和寥寥几个男性奴仆,可见苏父不想让苏宁过早的陷入温柔乡。
不过苏宁也不想过贾宝玉那种莺莺燕燕的生活,反而想着怎么才能摆脱命运的桎梏,不至于让苏家步入贾家宁荣二府的后尘。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人一直都是皇帝的心腹,哪怕是后宫那些女人也不可能夜夜承欢,所以很多勋贵家族没落也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苏宁便是需要考虑如何摆脱红楼皇权的桎梏,只要自己能够离开这个东方帝国,那也算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此时的国公夫人走进了苏宁的房间问道,“宁儿,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也就是一个人的胡思乱想。”被惊醒的苏宁连忙不以为意的笑着解释说道。
“是不是在想未来的妻子?”国公夫人却是忍不住好笑的调侃了一句。
“呃?母亲,不是的。”
接着国公夫人便是突然看向眼前的苏宁解释说道,“宁儿,今天有人来府上议亲,你猜一猜是哪家的姑娘?”
“不知。”苏宁迷茫的看向眼前的母亲摇了摇头。
紧接着国公夫人便是满脸笑容的解释说道,“江苏布政使林毅庵的小女儿林蓉。”
“噢?林毅庵?”此时的苏宁却是忍不住感到惊讶了起来,因为这个所谓的林毅庵不就是历史上的鄂尔泰吗?
此时的国公夫人并没有在意苏宁满脸震惊的介绍说道,“林毅庵虽然已经四十三岁了,但可是当今皇上的绝对心腹,我们家要是和林家结亲了,想必当今皇上一定会很开心的。”
苏宁想了想也没有对另一半有太多的要求,便是索性全权交给父亲母亲决定好了,“行吧!一切但凭父母安排。”
“这就好!另外你父亲正在帮你运作去皇宫做侍卫,这样以后你也就能打通升迁的通天路。”
“母亲,我还是想考科举。”
国公夫人却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解释说道,“傻孩子,去皇宫做侍卫又不妨碍你科举,哪怕是科举榜上有名也是需要皇上的器重。”
“哎!好吧!不过如今我左右无事,能有个差事也不错。”苏宁想了想便是再次点头应允了下来。
“这才对嘛!昨天让你去贾家拜寿可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都还好!不过我在贾家寿宴上见到了薛家的薛宝钗,感觉她长得还是挺不错的。”
国公夫人心里一动便是听出来了自己儿子的意思,“怎么?想要讨过来做个侧室?”
“母亲,不知道合不合适?”苏宁却是满脸期许的看向眼前的国公夫人问了一句。
此时的国公夫人却是没有慌着回应,反倒是在那里介绍着她自己听到的消息,“我听说过这个薛宝钗,本来是要参加选秀的,可是皇上的心思根本不在后宫,所以能够被选上的都是那些实权派家的女儿,不过我记得她好像比你还要大上两岁吧?”
“大两岁刚刚好!女孩子成熟一些我也省心。”苏宁却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说道。
“行吧!难得你会遇到喜欢的可心人,等到你和林毅庵的女儿议好了亲,我便着手联系薛家那边。”
“多谢母亲。”
……
最终贾珍也是没有能挺得过来,然后便是直接疼死了过去,也是成为了京城街知巷闻的笑话。
作为宁国府的当家大爷,贾珍的葬礼自然是很隆重,所以接下来的贾家宁荣两府都是闹轰轰的。
宁国府遇上这么大的烂摊子,当家主母尤氏却是推说胃疼和每天以泪洗面,作为贾珍儿子的贾蓉一个人又是忙不过来,结果贾宝玉一推荐,王熙凤便是把这摊子事儿给直接接了过来。
而没有受到现实鞭挞的王熙凤可高兴坏了,毕竟这种掌权的机会简直就是她的主场,哪里会想得到这是一个得罪人的烫手山芋。接手之后,王熙凤先是迅速摸清宁国府的现状,发现人口混杂、滥支冒领和家奴豪横等五大问题。
她立刻分工明确,重新安排人手,把整个宁国府的事务理得井井有条。
她的管理手段雷厉风行,先是罚了几个迟到的老奴,杀鸡儆猴,立马便是镇住了场子。
看着下面那些被震慑的像个鹌鹑一样的奴仆,王熙凤的心里感觉得意的不得了,她就是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美妙感觉。
接着又亲力亲为,废寝忘食,天天奔波在宁荣两府之间,简直就是个“拼命三娘”。
她不仅能力出众,还特别擅长笼络人心,把一盘散沙的宁国府硬是整肃成了能拿得出手的样子。
不得不说,王熙凤在这场葬礼上的表现,不愧为“脂粉队里的英雄”,巾帼不让须眉。
当然王熙凤在葬礼上的表现,既展现了她出色的管理才能,也暴露了她狠辣贪婪的一面。
……
按说这场葬礼的规格,真的是让人目瞪口呆,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楼梦》书里便是写得很清楚,宁国府的葬队浩浩荡荡,“压地银山”,连北静王这样身份尊贵的郡王都亲自路祭。
来的人身份一个比一个高,四王八公的家族子孙排着队送礼、吊唁,就连宫里的戴权也坐着大轿子,打着伞,敲锣打鼓前来露了个脸。
这排场,放在明清两朝的礼制上,已经是逾制得离谱了。
按规矩,贾珍这种世袭蒙荫的不入八分辅国公,哪里配享受亲王级别的待遇?
光是择准停灵便是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
停灵七七四十九天,是官方择期的最长停灵期。
贾珍的死,本来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停灵期的,因为贾家上下在这件事情都感觉太丢人,也不掩饰努力着按高规格的仪式给贾珍治丧的愿望。
哪怕是皇上和太上皇都是为没有抓到真凶而感到惭愧,至于阴阳司官员也便是做了个顺水人情,满足了贾家的心愿,给贾珍定了个最长的停灵期。
王熙凤理丧中有一项安排,安排了二十个人专管本家亲戚的茶饭,他们分成两班轮流接替工作。
他们不是做饭的,而是负责引领、侍候那些来祭奠的本家亲戚吃饭的。
由此可见,宁国府这次摆的是客人随到随吃的流水席,就是想要通过高规格的葬礼向世人证明他们的实力。
至于流水席应该是一天到晚人来不断,才需要有人随时引领、侍候客人吃饭。
四十九天,每天的流水席,厨房从上午到晚上不熄火做饭。
如果按照贾家宁荣二府平常标准计算的话,丧礼的流水席,一天至少就要费上百两银子。
停灵四十九天,总共五六千两银子肯定要的。
至于贾珍本来就是不入八分辅国公的爵位,可以享受一千百两银子的木料做成的棺材,但是贾家却是选择用了更高级的万年不坏的樯木棺木。
所谓的樯木便是出在潢海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叮当如金玉。
这副樯木可是金陵薛家薛蟠作了人情,光工钱就要一千两百两,没要贾家再付什么木料钱。
万年不坏,奢华无比。
接着贾珍的灵堂设在登仙阁,大厅和天香阁也安排了丧仪。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
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
和尚、道士、高僧、高道,加起来三百零七人,分别设佛坛、设道场。
三百零七人,四十九的食宿、超度,银子不会少于四十九天的流水席。
等到漫长的停灵期终于过去了,出殡的时刻终于来了。
天亮后,到了吉时,由六十四名青衣组成的仪仗队来请灵出殡。
出殡仪仗队的青衣,他们中有的人抬棺材,有的抬拿各种执事陈设,有的专门哭丧。
出殡时,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
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先是把贾珍的灵柩运到了铁槛寺,灵柩运到寺里后只做三天的安灵道场。
这三天里,贾家宁荣二府的近亲属在此居住,要钱,直到道场结束。
最后还得把灵柩运回金陵下葬。
如果到了金陵,又要举行一些丧葬仪式的话,那就还得钱。
光是宁国府大老爷贾珍的葬礼费,在宁荣二府所有的重大事项开支中,是仅次于元妃省亲的一笔开支,属于典型的大操大办。
估算一下,十几万两银子肯定是有的,当然这也为接下来贾家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
对于贾珍的死最高兴的可能就属贾蓉了,贾珍的儿子贾蓉,如今并没有官位,只是个黉门监。
因为贾珍和贾蓉妻子秦可卿的特殊关系,让贾蓉对这个父亲可谓是恨透了,心里早就已经对这个畜生不如的父亲没有了感情。
所以对于贾珍的葬礼,贾蓉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一切都是被王熙凤给揽去了,每天只是做个提线木偶一样的任人摆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