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4节
    说到这里,刘嘉笑得灿烂的道:“二姐从来不会欺负别人,架不住太多人想欺负二姐。我宁可二姐去欺负别人,也不想让二姐被人欺负。”
    对啊,像刘挽那样的人多好,依然不可避免被人欺负。人,须得更狠一些。
    卫子夫按下刘嘉的头道:“不懂事别乱说话。”
    刘嘉吐吐舌头,行吧,认为她不懂事,她不懂事呗。
    此时的刘挽跟在刘彻的身后,看着刘彻激动的出去迎人。
    张骞,他带着刘彻的希望出去联合他国对付匈奴,纵然眼下的大汉有了对付匈奴的底气,并不代表刘彻不懂得合纵联盟,一道对付外敌的重要性。
    就像一人单打独斗多少会有一点吃力,如果能多得几个帮手对付共同的敌人,怎么着自个儿都能轻快些。
    况且,刘彻同样想知道,在外头有多少他不知道的国。
    “陛下。臣张骞,幸不辱陛下所付,臣回来了。”很快刘挽跟着刘彻一路疾行,在殿前终于看到了一个穷困潦倒,骨瘦如柴的人。
    见到刘彻时,那一位飞扑而来,终是无力跪在不远处,冲刘彻泣不成声的拜下,再拜,三拜,大声的同刘彻喊上一句。
    张骞此人,太史公赞之出使西域是为凿空,因为他,此后流传数千年的丝绸之路由此开启。
    望着眼前这一位快看不清模样的人,刘挽油然生出了敬意。敬之十三年被困匈奴依然不改其志,依然记得大汉是国是家,有人在等着他回来。他的国,他的陛下。
    第248章 张骞归来
    刘彻何尝不感动, 十三年,十三年啊,长得刘彻在没有收到张骞的任何消息时,认为他都已经死了。偏这样的人回来了, 再没有十三年前意气风发模样的回来。
    “起来起来, 快起来。”刘彻连忙将人扶起, 不曾错过张骞瘦得皮包骨, 身上的衣裳破烂不堪,唯有一双眼睛依然一如当年的坚定。
    “这些年你受苦了。”刘彻都不敢用力, 望着张骞纵然有千言万语, 刘彻何尝不知道, 他须得缓一缓, 有话可以以后再问。
    “来人,传太医,快让太医过来。”刘彻第一时间下令,华刻连忙安排。
    张骞感激无比, 张口道:“臣与陛下仔细说说西域的情况。”
    刘彻连忙按下道:“不急, 不必急于一时,你听朕的,待你休息好之后,朕一定听你细说。”
    张骞想拒绝,刘彻用着不容置喙的语气道:“就这样定下。”
    久别重逢,再见他所忠的皇帝, 张骞感激涕零, 没有想到刘彻以他为重, 让他先以自身为重, 待养好身体之后再细说他多年的所见所闻。
    张骞很快被人扶着下去休息了。
    刘彻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回头看向刘挽道:“猜猜看张骞为何多年不能归来?”
    被问的刘挽斟酌答道:“路途遥远,亦或者落入匈奴之手,逃离不易。”
    刘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冷冷的笑了,“匈奴,匈奴。朕决定了,过些天我让你舅舅去朔方城,你跟着一道去。”
    啊啊啊,刘挽万万没有想到会有意外的惊喜。
    “该让你看看战场上的血腥,你的心才不会软,才不会轻易被人拿捏。诸子百家该为你所用,而非影响你。你坚定的目的标该一往无前,不该被人左右。”刘彻忍了近三年才发作,算是相当的不容易。
    “本以为让你监斩,你该懂得心要硬,不想既然不够。你既打定主意要上战场,也罢,先让你去见识见识,来日真要上了也不用怕。”刘彻小盘算打起来,刘挽想的是另一个人,霍去病。
    “那表哥呢?”刘挽要是都能去朔方城,刘彻不让霍去病去可能吗?
    “你表哥和你不一样。他得留下。”可惜,刘彻自有他的安排,并不认为刘挽跟卫青去得朔方城,霍去病也可以去。
    刘挽刚要答应,刘彻道:“战场不能上,你可以看看边境是怎么样不宁,匈奴,大汉的百姓,他们都逃不掉,永远都逃不掉。”
    这一刻,刘彻语气中的冷硬得像是要把刘挽冻起来。
    刘挽确实并没有上过战场,生于和平年代,带着卫国的信念,刘挽想打匈奴,要说灭匈奴,刘挽并不认为匈奴是灭得的。哪怕朝代更迭,游牧民族的生命力同样顽强,纵然曾经在华夏土地上的国或消失,或慢慢的被替代,也不曾消亡,只是被华夏兼并,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对安夫人说的话,其实刘挽是有部分认同,因此才会愿意向安夫人承诺,她一定会阻止将来刘彻生出灭他国的想法。
    武器在刘挽看来可以卫国,恃强凌弱是刘挽所不认同的。她这样叫心软?亦或者天真?
    刘挽一时无言,不过刘彻那意思是让刘挽去见识见识,让她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任何缓冲的可能?
    当真没有任何缓冲的可能吗?
    刘彻在刘挽的面前说白,是让刘挽心里有数,至于卫子夫这个当母亲最后怎么想,刘彻明显并不在意。他是大汉的天子,刘挽的父亲,他做下决定的事,谁能置喙?
    不过,暂时刘彻的心思在张骞身上,刘挽也等着张骞吃饱喝足,全然无恙的出现。
    外面的世界,如今没有相关的记载,刘挽比谁都更清楚天外有天,国外有国,架不住没办法说,张骞一回来,诸事好说了,丝绸之路,刘挽要是一去朔方城,完全可以先人一步。
    刘挽想到这一层,突然意识到,刘彻下定决心让她去朔方,未必见得没有别的盘算。
    张骞睡了两天终于醒了,刘彻既然有心让刘挽去朔方,张骞觐见,他在召见张骞之时把刘挽喊上。
    想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卫长公主尚未出生,十几年的时间,张骞再回来,这亭台楼阁依旧,人的变化是巨大的。
    见到刘挽时,张骞大致也从旁人的嘴里得知刘挽的身份。
    “陛下,长公主。”梳洗装扮后的张骞依然瘦弱,气度同先前已然判若两人。
    “这是朕的二女,一向最喜欢听各种新奇古怪的事儿,正好让她一道听听西域,长长见识。”刘彻提上一嘴,张骞岂敢置喙,亦知刘挽听只怕不是随便听听的。
    刘挽在刘彻的身侧,同张骞微微颔首一笑,算是打过招呼。
    张骞并不绕弯子,且与刘彻说起此行的经历,大月氏国他见到了,可惜他们占据了一片新的土地,远离匈奴,并不愿意再起刀戈,联手对付匈奴一事,大月氏国并不同。
    此事是让人失望的,好在张骞一路并非无所得,他碰上大宛,龟兹等等不少国,这些国和大汉一般深受匈奴迫害,日子过得都并不好。
    匈奴不仅从大汉处夺取相应的粮食以供自身,从各国处同样没少抢夺他们的粮食。
    恨,各国是恨匈奴的,无奈匈奴强悍,他们都不是对手,故而都只能忍气吞声。
    张骞倒也同其他国家提及一道对付匈奴的事,只是没有国答应下。
    匈奴的强悍一回一回的让各国吃尽苦头,对匈奴的畏惧刻入西域各国的骨子里,想让他们对抗匈奴,他们不敢。
    刘彻并不算意外,大汉哪怕至今难道不是依然有人主和?
    单论刘彻建起朔方城的事,多少人在背地里反对,好在刘彻坚持己见,认定朔方城非建不可,事情才得以继续推行下来。
    “无妨,没有他们,朕照样能灭匈奴。”刘彻并不算太失望,他早在多年不闻张骞的消息时就有了心里准备,或许终此一生,只有大汉对付匈奴。
    哪怕只有大汉坚定不移走这条路,刘彻也知道自己非走不可。
    张骞心中有愧,此番出使的主要目的是联合他国对付匈奴,终是他无能,没能劝说其他各国和大汉一起对付匈奴。
    “若没有你,我们到现在怕是依然认为,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并无他国。你,让朕知道,原来西域之地竟然如此广阔。”刘彻说到此处,目光闪烁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刘挽心里默默的给亲爹补上一句,广阔的土地很是诱人,自当都归于大汉最好。
    “臣虽没能达成同大月氏国合盟对抗匈奴一事,却也深入勘查过西域不少地方。臣以为,或许对来日的大汉有用。”张骞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稍稍想证明一下自己并非那样的无用。
    刘彻重重点头道:“你此番出使,有功,朕特封你为太中大夫。”
    张骞扣谢,感激万分。
    刘挽马上抢一步补道:“能否请太中大夫写出来各国奇闻及地理位置之后给我送上一份。”
    一脸好学求开眼界的刘挽眼睛亮闪闪的同张骞提出要求,张骞一顿后道:“长公主不弃,臣自无不愿。”
    “如此多谢太中大夫。”刘彻刚封了张骞的官,刘挽称呼起来毫无压力。张骞反倒有些不自然。不过又另外说起了此番前往各地无意中得到的各种大汉境内的农作物,刘挽第一时间伸手,“太中大夫交给我。我会让人培植。对了,太中大夫知道都该怎么种吗?”
    啊啊啊,刘挽一直在等张骞回来,冲的是啥,正是张骞带回来的农作物。小钱钱,小钱钱又在向她招手了?
    张骞一脸的错愕,给刘挽?
    询问的视线落在刘彻的身上,张骞显然在等着刘彻的指示。
    刘挽一个公主,哪怕再得刘彻宠爱,这些农作物关系重大,张骞不得不慎重。
    “给她。具体该怎么播种收获,你都跟她讲一讲。农家的人在她手里,不会糟蹋的这些东西。”刘彻自然不会错过刘挽那亮闪闪的眼睛,也知道刘挽肯定是又有了新主意。
    别的人办事未必靠谱,在关系重大的农作物这一事上,刘彻从来不怀疑刘挽。
    一个心心念念都是怎样才能让百姓吃饱的人,不会舍得糟蹋农作物。
    “是。”张骞错愕不已。乖乖听话的将从各地带回来的种子交到刘挽手里。
    一包一包的种子,张骞都跟刘挽解释,那里面是哪一种作物,又该怎么种植。
    看得出来张骞是个有心人,刘挽同样也是有心人。
    后世评价张骞甄选,认为张骞带回来的这些农作物,绝对是都是通过张骞精心挑选,认为最好才带回来的。
    听张骞说出葡萄、核桃、蚕豆、香菜等等等等。刘挽可以想象把这些东西种出来,她得赚上多大的一笔。然后再考虑推广。
    总而言之,先赚一笔有钱人的钱,然后再考虑如何惠及百姓。
    “葡萄是可以酿酒的。”张骞想了想,特意叮嘱一句。刘挽重重点头,这事儿她知道。一旁的刘彻在听到可以酿酒时,眼睛瞬间亮了。
    “父皇放心,等葡萄种出来,我一定在第一时间让人给您酿酒。”作为一个聪明人的刘挽,哪里用得着刘彻开口。葡萄酒用来宰人,最合适不过。
    第249章 教她狠心
    刘挽麻利的拿了种子准备走人, 不想让刘彻喊住。
    此时的张骞已然把重要的事儿说完,刘彻不着急的让人回去歇着,歇好再来细说。
    “有何想法?”把刘挽单独留下,正是因为刘彻有话要说。
    刘挽眨巴眨巴眼睛, “我和父皇想到一处。既然国外有国, 何不大兴贸易。正好父皇让我往朔方去, 不如顺便开通一条商道, 互通有无,也未必不能成为对付匈奴的一个办法。”
    刘彻眼中流露出赞许, “以大汉的军队护航, 能办成吗?”
    “有何不可。”刘挽坚定的回答。匈奴一味强抢侵占, 早已引得天/怒人怨, 一时没有人出手不代表他们不想出手,如张骞所说,怨恨匈奴的人并不少,不过是势不如人, 他们不敢轻易出手罢了。如果有人起头, 有人证明他们可以对付匈奴,甚至可以战胜匈奴,想必不会再有人愿意一直由匈奴欺压下去的。
    抬眼望向刘彻,华夏礼仪之邦,世界的中心,正是由丝绸之路开启的。
    丝绸之路的建立, 让人知道, 原来在西边有那许多的国家。世界的大门向大汉开启, 属于华夏的文化开始传播世界, 黄金之国, 多少人心之向往的国都,都是由汉武帝开启的!
    刘挽作为一个后来者,亦为有幸能够见证和参与而激动。
    “好。你知道为父的心思,朔方城,你须亲自走一趟,张骞也须随你走一趟。朕在想,是不是可以派他再出去一趟。联合各国,无论他们帮不帮大汉,须得保障他们不会成为大汉的敌人。想要完全打通商贸,匈奴还得打。眼下的路并不通。”刘彻喜欢此时刘挽的自信,但凡论起大汉能不能强大,刘挽从来没有怀疑过。
    “父皇英明。”刘挽喊的这一句话亦发自肺腑。
    刘彻是一个睿智英明的帝王,正因如此,才能令强汉为后世所推崇怀念。
    纵然刘彻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作为一个帝王,龙凤猪三位,无可与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