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绎知从来没跟你说过么?”季游觑了宁绎知一眼,坏笑道,“你身边这位大哥不喜欢看别人写的作文,每次都说‘假惺惺的,有什么好看的。’但你的作文他都会多看俩眼,看完还会夸。”
    “怎么夸的?”祝明予闻所未闻。
    “他说,作文还得是写成这样才算有些本事。”
    “陈年旧事有什么好提的。”宁绎知装作云淡风轻,对祝明予道,“你也别把实验班的人想太牛,多的是硬背范文和套路,写八股文的人。”就连宁绎知自己也是。
    语文作文本就拉不开太大的分差,至于满分作文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理科实验班向来不搞这些收益甚微的事情,重点大多放在提高其他科目上。
    祝明予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情,一想到宁绎知注意到他甚至比他认识他还要早,心里便跟抹了蜜一样,登时对着宁绎知春风得意道:“这么喜欢我的作文不早说,总是别别扭扭的。”
    “我夸过你吧?是你完全不记得我夸你的时候。”宁绎知有些恼羞成怒,故意翻旧账转移话题,“每次稍微说你两句,你就摆出很可怜的样子,闷闷不乐好几天。夸你转头就忘,高兴也只高兴一会儿,还要反复问我是不是骗你的。”
    季游惊讶极了,他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看到宁绎知跟人拌嘴的样子。他看着怪好笑,便在一旁看戏。
    祝明予立刻委屈巴巴,“你看你又凶我,你好凶。我的好你就像写在了沙滩上,浪一打就没了。我的差你就像刻在了石头上,怎么冲都冲不掉。”
    季游被他的比喻逗乐了,噗地一声笑出来。
    宁绎知气笑了,说:“说我很凶,你怎么不反思一下自己老是惹人生气?”
    “我干嘛了我,我就惹你生气,明明是你一点就着。”
    “是你像个木头。”
    “我像木头?!”祝明予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最像棒槌的人是你!”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
    “这,我……”祝明予还在拌嘴,被他冷不丁这么一问,顿时忘了答案。
    宁绎知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你说谁是木头,这题目前天刚做到。”
    什么跟什么!两人讲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祝明予说不过他,便问季游:“你说,谁更像木头?”
    季游没想到隔岸观火还能烧到自身,于是他指了指宁绎知,说:“那还是他吧。”
    “我?”宁绎知难以置信地指着自己,像受了很大的打击。
    季游拍拍他的肩:“但你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铁树开花似的。”
    宁绎知:“……”什么烂比喻。
    祝明予重重点头:“铁木头。”
    第32章 好事多磨
    季游性格果然随和,跟宁绎知比起来简直是如沐春风,祝明予跟他聊了两句就心生好感,心道果然真牛逼的大佬都是谦虚友好的。
    季游向祝明予打开自己的微信二维码,笑着说:“以后有什么作文方面的事情还得请教你。”
    “哪里哪里,太谦虚了。”祝明予赶紧扫了他二维码,加了好友后感激地说,“那我以后有理科方面的问题也得打扰你了。”
    “随时欢迎。”说完,季游打开自己的书包,将一本册子拿了出来,然后递给宁绎知,说:“给,你怎么突然问我要高一的数学笔记本?”
    宁绎知接过笔记本,冷淡地说:“谢了,复印完了还你。”
    说完便打算走人。
    季游愣在原地,眨了眨眼,不知怎么三伏天里杵了个冰碴子。他问道:“不一起吃个饭呐?”
    宁绎知回:“不了,要去看房。”
    祝明予朝他挥挥手,说:“我正准备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呢,先过去看看。”
    “二中对面么?”季游说,“我有个表弟也租在那,之前听他说准备找室友,也不知道找到没有,不如我帮你问问?”
    “好呀,那多谢谢你了。”祝明予笑容满面,又朝季游挥挥手,“大佬,微信再联系哦!”
    祝明予和宁绎知坐地铁去二中,一路上宁绎知都十分沉默,手插兜,垮着个脸也不知道在生个什么气。
    祝明予戳了戳他手臂,见宁绎知没反应,又戳了戳他的腰。
    宁绎知左手拉着地铁拉环,右手将祝明予的手指包住,低声道:“别乱碰。”
    祝明予手被他握住,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心里的小鹿又开始乱撞,忙道:“我不乱碰你了,你先把我放开。”
    宁绎知松开手,祝明予慢慢靠近他,拿手肘戳了戳宁绎知肩膀,“宁老师,怎么生气了呀……怪我,我不该说你是个棒槌,我才是棒槌。”
    宁绎知低头看向他,伸出手捏祝明予的脸颊,恶狠狠道:“祝明予,你真是个骗子。”
    祝明予捂着脸委屈地看着他:“我怎么就是骗子了,你说我是笨蛋我能理解,我哪里骗你了。”
    宁绎知冷笑:“你自己想去吧。”
    “……”男人的心思真是深不可测。
    他俩下了地铁,在地铁口见到了租房的中介。中介梳着油头,穿着黑色紧身裤,叼着根烟,看见他们后把烟掐了,从头到尾打量了他们一番,眯着眼笑着说:“两个小弟弟,读二中?要租房呐?”
    两人都因中介轻浮的样子皱了皱眉,宁绎知将祝明予护在身后,说:“你先带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