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安摇了摇头,“没关系,我明天先回去,下礼拜......估计我就回来了。”
“明天?”莱恩有些诧异,“为什么这么急,不是下礼拜演出完和大部队一起回去吗?”
祝君安笑了,“我回去先办外派的手续呀?这样也能更快地回来。你在家收拾收拾屋子,买个猫砂盆,我会把拿铁一起打包带过来的。”他的眼睛亮亮的,语气很愉快,莱恩愣住了,很快也回以一个笑容,“好,不着急,多久我都等你。”
那天晚上两个人相拥而眠,他们本都以为自己会彻夜难眠,可是因为太累了,都睡得很沉,一晚上姿势都没有换。
第二天两人起床后时间有些晚了,要赶回酒店的话就顾不上早餐了,祝君安却说:“没事,简单吃点吧,我们一会直接骑车去剧院。”还有什么好隐瞒的呢?
莱恩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了鸡蛋。
这样一来两个人比大部队还要更早到达剧院,硕大的舞台上便只有他们两个人,莱恩在热身,祝君安在看录像,两个人各居一隅,像大海上两座相望的灯塔。
“莱恩!祝导!你们到的好早呀?”先进来的演员和他们问好。
“你好你好,睡得还好吗?”
莱恩的搭档郝佳关切地问:“莱恩,你昨天生病了吗?还好吧?”
“没有,不好意思昨天临时有一些私事,让你担心了。”
“你俩不是一起来的吧?”有人忍不住好奇问。其他人有的惊讶于提问者的大胆,却也都热忱地望向莱恩,等待着他的回答。
莱恩笑了笑,“楼下碰上了。”
没有人买他的账。
“好了好了,大姑娘小伙子们,省点力气吧,赶快热身!本来路上就堵车了,今天还有两场呢?大伙别松劲。”云姐风风火火的从人群中穿过,戴上了她的小蜜蜂,今天是她带早课。
于是大伙收起好奇,拿出专业,投入了演出日的繁忙工作当中--热身、基训课、排练、走台、讲评......一晃眼,下午的演出就要开始了。观众陆续进场,今天的演出多了不少记者,比首演那天还要多,他们有的正在门口随机采访观众。
演出进行到一半,祝君安便被叫走化妆了,等他回来的时候表演接近结束。他和演员们一起谢了幕,幕布落下,祝君安正了正衣襟,接下来的记者采访,今天的重头戏也即将开场。
他在后台又看到了莱恩的朋友,那个金发女人,她身边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一头褐色的头发,非常的漂亮,他亲昵地抱着莱恩,崇拜地看着他,莱恩摸摸他的头,有多名摄影师给他们拍摄合影。
“elio,亲爱的,我们一会见。”莱恩地下身亲吻了男孩的面颊,接着他犹豫了一下,也吻了三下金发女子的面颊。闪光灯“咔咔”得闪个不停,不遗余力地记录下了每个瞬间。
莱恩没有发现祝君安,他匆忙离开,去为采访做准备。倒是那个金发女子注意到了他,她走过来主动同他打了招呼,“你好,我是尤利娅·谢列达,我是莱恩的朋友。”
祝君安同她握手,“你好。”
“你的剧真的非常棒,你很有才华。”
“谢谢,很高兴你喜欢。”祝君安微笑着回答,他感到有些尴尬,这时候有一个摄影师兴奋地叫尤利娅的名字,而她似乎也和他认识,尤利娅对祝君安说了一句“抱歉”,祝君安摇摇头,为摄影师腾出位子,两个人很快便热络地交谈起来。
祝君安先来到了采访的房间,是一间休息室。工作人员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喝的,祝君安要了一瓶水,坐在沙发上等采访的另一个主角。
“待会儿记者是一起进来吗?还是一个一个的。”
“一个一个的来,”工作人员翻了一下手中的工作记录,“会有六名记者,按顺序是时代周刊、纽约新闻、华人之、今日快讯、大众传媒和中文日报,四家美国,两家中国的媒体。”祝君安点了点头,他知道程团和《中文晚报》的主编是老熟识。
很快莱恩也来了,身后跟着他的经纪人。他换下了演出的衣服,穿着白衬衫和黑西裤,舞台妆也卸了,他重新做了发型,清清爽爽,十分英俊。祝君安今天也没有穿团里准备的那身西装,他穿的是之前参加莱恩朋友婚礼前两人去商场买的那套。
两个人看着正式打扮的彼此,相视一笑。
先进来的是时代周刊的记者,采访的重点在于两人的合作经历,“祝先生,我知道这是你第一部大型舞剧,你的男主角刻画得很深刻,芭蕾里男主角往往是陪衬,但是在你的这部舞剧里我们却看到了一个非常立体的人物,请问你是怎样塑造得人物呢?”
“首先这个人物是取材于历史,历史上的蔡锷就是一位铁骨铮铮、机智杰出的英雄将领。中国的很多艺术作品也都刻画过他。”
“你认为莱恩贴合这个人物吗?”
“是的,可以说创作时他的形象给了我不少灵感。”
记者笑了笑,“看来二位合作很愉快。莱恩,你是怎么评价祝先生这位年轻的中国编导呢?”
莱恩思索了一番,回答道:“祝是非常优秀的编舞家,这一点毋庸置疑,看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我非常欣赏他,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这样的艺术家让人信服。如果他认为我可以做某些事,某些动作,我往往会违背自己的逻辑去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