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章
    去年从德国留洋回来的子春,顺理成章进了广慈医院做医生。
    关于他去留洋这件事,还要从金家变故那年说起。
    那时他从天津回到德兴医院,只觉得像做梦一样,总想着一梦醒来,商羽还在。成日浑浑噩噩,做什么也提不起劲儿,哥哥和师父见他也是唉声叹气。
    及至隔年春天,德兴医馆或者说师父遇到了件大事,一个病人腹大如斗,师父诊断出肚子里长了瘤,给他开了药,然而吃了一个月也没缓解,后来在家昏死过去,被家里人送来医馆,师父见他那模样,说是没了救,让准备后事,家人不死心,死马当活马医,将人又送去广慈医院,里面的洋大夫,当即开刀剖肚,成功将瘤取出,又过半个月,那人竟是完全恢复。
    师父因为这事儿,一病不起,说老祖宗的东西不管用了,这西洋的医术,也跟洋枪洋炮一样,打得他们这些老大夫措手不及。
    那时北伐还未完成,但北伐军势如破竹,南京的国民政府为培养新人才,选拔大量年轻人公派留学。
    师父见他暮气沉沉,没了一点年轻人的斗气,便趁着还有一口气,写了举荐信,托人将他弄进当年公派留洋名单,送去德国学医。
    临行前,他刚好年满十八,师父为他取表字青茂,盼他拨云雾见青天,茁壮成长,如松柏之茂。
    子春没想过自己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留洋上大学,新环境带给他巨大冲击,每天光是学习就已疲于奔命,心中那如被掏空的一块伤痛渐渐被填满掩盖。
    去年,他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回到祖国,进入广慈医院当医生。
    转眼便是大半年。
    *
    不想病人等着,虽然腹中饥饿,子春也顾不得先吃东西,收拾好药箱就赶紧出门。
    做医生便是这样,忙起来常常连饭都没工夫吃。
    史家胡同与东交民巷同属东城,距离不远,子春叫了一辆三轮车,听说是大夫出诊,车夫猛踩踏板,一路飞奔抵达史家胡同十六号院大门口,只用了十几分钟。
    子春付钱道了谢,站在这栋大宅门前,抬手扣响了朱红大门上的铜铺首。
    大门很快从里打开,开门的是个穿着青布短褂的嬷嬷,见到门口提着药箱的子春,忙道:“是广慈医院的大夫吧,快进来!我家小姐快烧一天了,吃了药也退不下去,又怕去医院,大夫您快来瞧瞧。”
    子春点点头,从善如流跟着女佣往里走。
    史家胡同自前清以来,就是达官贵人名人雅士聚集地,多是大宅院。这座十六号院而也十分气派,进门先是一道雕花影壁,一路穿过两个宽阔的庭院,两道垂花门,一条抄手游廊。
    沿路绿树花圃,鱼池假山,无一不巧夺天工,是一栋非常讲究的别致大院,显然是个富贵人家。
    及至到了第三进院子,女佣才领着子春在一扇半开的门前站定,大声对里道。“太太,大夫来了!”
    屋内顿时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走出来的是个身着阴丹士林长旗袍的年轻女子,盘着头发,身形高挑,面容白皙圆润,只是眼下目带愁容,看到子春时,稍稍愣了下,才问道:“你是陈医生吧?”
    子春说:“陈医生临时有急事,我是他同事,姓许。”
    女子点点头:“许医生,您快请进,帮忙瞧瞧我女儿,这都烧了一天也不退。”
    子春随她进屋,穿过一道隔扇门,来到内间的雕花架子床前。
    床上锦被中,躺着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姑娘,也与她母亲一样,生了张圆润的白皙小脸,可惜带了些苍白,此时似是因为不舒服而蹙着眉头。
    见到子春走过来,先是好奇地眨了眨眼睛,然后目光落在他手中的药箱,吓得便往被中缩。
    女子道:“这孩子最怕就是大夫,原本要带他去医院,大哭大闹的,只能作罢。”
    子春瞧了眼从被子里小心翼翼探出半张脸的小姑娘,笑道:“小孩子怕打针吃药很正常。”说着,方向手中药箱,将手伸向小姑娘额头,笑眯眯柔声说道,“小姑娘,让叔叔看看你还烧不烧?”
    他生了一张人畜无害的俊秀脸,说起话来如沐春风一般,来医院这大半年,但凡遇到哭闹不配合的小孩子,只要他一哄,十个九个都会老实下来。
    医生护士遇到搞不定的小孩,都会跑来叫他帮忙。
    眼前这小姑娘显眼也一样,看着他眨眨眼睛,自动地将小脸探出来,见他拿出听诊器也乖乖让他听。
    仔细检查一番,子春道:“太太不用担心,令媛就是普通伤风感冒,我给他开一点发烧药,先吃两顿,如果退了烧,就不需再吃。其他的药一日三次,两天后,还没好转的话,马上来医院。若是不严重,又碰到下班时间,也可以打电话,让我们上门复查。”
    说着从药箱里取出两份药递给女人。
    女人忙不迭点头,似乎是舒了口气:“谢谢许大夫。”
    子春笑道:“不客气。”说着又拿出自来水笔和病历纸开单子,开完后递给女人签字。
    女人接过单子,随口问:“我写我家先生名字可好?”
    子春:“都行。”
    等女人签好,子春接过扫了眼上面那三个娟秀小字,金佚名。
    他看到这个姓氏时,心中如被细针刺下,但很快就消失殆尽,毕竟这大半年这样的姓氏见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