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6章
    第二日,魏央揣着绣好的帕子兴冲冲去找江辞。
    “阿辞,你素来喜欢浅色,我为你挑选了一块烟青色的帕子,搭配上素雅的兰花倒是很衬你的性子,你看可喜欢?”
    江辞伸手接了帕子,目光在那绣的兰花上看了一阵儿。
    “这是你亲手绣的?”
    魏央还未开口,站在一旁的小丫鬟急忙替自家主子说道:“回禀殿下,昨个儿我家郡主熬了半宿方才将这块帕子绣好的,平日里只要是您随口说的一句话,郡主势必会仔细记在心里,只要是您的事儿郡主向来都是亲力亲为。”
    江辞朝魏央看去。
    “辛苦魏姑娘了。”
    得到江辞的一句肯定,魏央的眉眼间满是喜色。
    “不辛苦,只要阿辞喜欢,今后你用的帕子、荷包都由我亲自来绣吧,我是你的未婚妻,像这些贴己之物本也不该假他人之手。”
    魏央心里暗喜,江辞对她已经不再那么疏离冷漠,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江辞并未拒绝也未点头答应,冷眸朝营帐外瞥了一眼,一抹身影从营帐外一闪而过。
    “我还有公务要忙,郡主请回吧。”
    魏央很想留下来帮江辞研墨,以此增进二人的感情,可她心知不能逼的太紧,想要走进江辞的心里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
    “公事要紧,那我就不打搅了。”
    魏央开心的带着丫鬟离开了营帐,江辞转身走回书案前,从怀中摸出那个半旧的香囊与魏央绣的帕子仔细对比了一番。
    同样是兰花,香囊上的兰花明显是一个没什么刺绣经验的人绣的,而魏央这朵兰花走线工整、形态逼真,一看便知是经过正统学习后的水准。
    江辞的目光落在那只香囊上,明明是一只做工粗糙的香囊,并且边角已经出现磨损痕迹,可他却一直贴身佩戴,说明这只香囊对他很重要,而眼下他可以确定送香囊的人并非魏央。
    沉思了片刻,江辞随手将那帕子丢到了炭盆内,帕子遇火后很快焚烧殆尽。
    ——
    晏殊回村子之前曾去府衙见了裴承晔一面,提醒他注意年后可能会出现的一场暴雪,以及有山体的地方应该提前防范雪崩和山体滑坡的隐患。
    裴承晔虽不确定年后是否会下暴雪,但此事非同小可他不能坐视不理,晏殊的话说得对,有备无患早做准备为好。
    等晏殊离开后他便立刻去见了知府和几位同僚,经过一番商议,州府衙门很快向各县府下达了一份公文,让各地方官员加强暴雪防范,住在山区附近以及家中住危房的百姓,要仔细统计起来时刻关注,发现情况不对就要及时撤离人员。
    晏殊这边,回到村子的第二日她就找了七叔公,提起年后可能会下一场罕见的暴雪,半坡村建立在半山腰上,之前还曾出现过山体滑坡的先例,所以七叔公对晏殊的话格外重视。
    当即就组织了上百名壮劳力挨家挨户盘查村子里的房屋,发现危房的即刻就安排村民一起修补。
    声势浩大修整了两日,终于在年三十这天将村子里的房屋都修缮加固了一遍,大年三十这天傍晚阴云遮日,不久就飘起了鹅毛大雪。
    晏家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吃年夜饭,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少了江辞和晏武,而多了一个刘寒月。
    刘寒月平日看着乖张孤傲,给人一种很难亲近的距离感,可他在面对长辈时非常懂得投其所好,酒桌上陪着晏二生喝了几杯酒,闲聊的话题大多都是与耕种、富民相关的。
    晏二生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如何让地里刨食的人能吃饱饭才是他最在意的。
    刘寒月则从晏二生话里行间听出他种地上的丰富经验,便邀请他年后去南郊庄子上给那些佃农们传授种植马铃薯的经验,晏二生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他知晓推广马铃薯的种植是自家闺女的意愿,他这个乡下汉子别的忙帮不上,但种地的经验还是足够的,何况这是一件利国利民,让百姓免受饥饿的善举,即便分文不取他也愿意干。
    一顿年夜饭下来,晏二生对刘寒月的称呼直接从二公子改成了小寒。
    晏殊:自家老爹的友谊就很突然……
    凌晨十二点,外面的炮竹声不绝于耳,晏家人全都和往年一样站在院子里放起了烟花炮竹。
    今年半坡村因马铃薯丰收赚了不少银子,村民们的日子日渐好转,过年时也舍得买一些炮竹增添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此起彼伏的炮竹在空中绚丽绽放。
    晏殊站在屋门口,身上披了一件红色的披风,偌大的帽子上裹着一层貂绒毛,带在头上衬托的那张娇俏的脸越发白皙红润。
    她就像从年画里走出来的美人儿,安静的站在那里看着院子里的家人欢闹。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和江辞站在一起观赏新年的烟花,“愿与卿卿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依旧。”少年的祈愿犹在耳旁。
    “为何不过去凑个热闹?”
    刘寒月突然凑了过来,晏殊收回思绪。
    “比起放烟花,我还是更喜欢站在一旁默默欣赏。对了,你刚刚和我爹说想请他去庄子上传授耕种经验可是认真的?”
    刘寒月颀长的身子轻靠在门框上,笑意盈盈的看着她。
    “三月份马铃薯就要栽种了,二叔已经有了栽种的经验,请他去庄子上教那些佃农耕种技术免去了不少弯路,何况我们还打算在今年将整个三十里镇的良田都耕种上马铃薯,相应的人手需要不少,届时让二叔选二十个人一起下山,每个月的月钱不会亏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