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3章
    叶攸宁一脸迷茫,手里端着一个承槃,承槃里装着满满的板栗炖肉,板栗喷香,五花肉挂着糖色,油润肉#欲,腾腾的冒着热气。
    显然,叶攸宁根本没有被俘虏,也没有缺胳膊少腿,他今儿一早都在膳房做板栗炖肉,怪不得营地乱成一锅粥,也寻不到叶攸宁本人。
    叶攸宁缓慢的眨了眨双眼,喃喃的道:“哥哥……你方才说的,都是真的么?”
    叶云霆愣住了,一张脸面写满了空白,二人对视了一阵,叶云霆突然冲上去,一把握住叶攸宁的手臂,仔细的摩挲,上下左右的检查。
    “宁宁……”叶云霆焦急的道:“你……你的手?”
    他狠狠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你的手还在。”
    “哥哥,”叶攸宁安抚道:“我没事。”
    叶云霆庆幸的道:“你没事,太好了,你没事……”
    嘭!
    叶云霆将叶攸宁紧紧抱在怀中,死死的搂住他。
    叶攸宁手中的承槃差点掉下去,这是炖了好久的板栗炖肉,为了让板栗和五花肉的味道交融,叶攸宁在膳房忙碌了一早晨,差点打翻了。
    叶攸宁吐息不顺畅,被箍得差点窒息,道:“唔……哥哥,我我没事。”
    叶云霆抱着他良久良久,不敢撒手,生怕一撒手,叶攸宁就会变成血粼粼的模样。
    哗啦——
    帐帘子打了起来,喻隐舟从里面走出来,看到这样兄友弟恭的一面,忍不住扬起一抹冷笑,道:“嘴硬之人,孤见得多了,长王子只是区区不入流的微末之辈。”
    叶云霆反应过来,蹙眉看着喻隐舟,道:“是你的计谋?”
    喻隐舟倒是很爽快,承认道:“正是孤,长王子倒不必谢孤,孤只是不想看到太子整日为了兄弟情谊暗自伤神,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叶云霆额角青筋暴突,双手攥拳,看那模样,似乎像是要殴打甚么人一般,但他克制住了。
    师彦笑呵呵的上前:“还有我!卑将也尽力了!那条断手,就是卑将找来的!”
    说到断手……
    叶攸宁的目光落在血粼粼的断手之上。
    血浆、断手、板栗烧肉……
    腥呼呼、香喷喷,这两种味道几乎格格不入。
    喻隐舟生怕血浆吓坏了叶攸宁,挥手道:“师彦,把这些收拾了。”
    “哦好……”师彦刚要动作。
    叶攸宁却开口了,道:“君上方才说,攸宁失去了手臂,失去了储君的继承之权,便是无用之人,便是一枚弃子,可以随意丢弃,这些可是君上的……真心话?”
    “啊呀!”师彦浮夸的道:“我还是赶紧把断手收回去罢,一会子老乐该发现他的针灸假人,少了一条手了!”
    说罢,也不嫌脏,抱着血粼粼的断手,丢给喻隐舟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一溜烟儿跑了。
    喻隐舟:“……”孤方才……有说过么?
    第49章 一起更衣
    “哎呦我的娘喂!”
    师彦抱着针灸假人的胳膊, 埋头往前跑,自顾自的道:“快跑啊,火烧眉毛了!我还是不凑和这个热——哎呀!”
    他只顾往前跑, 没注意前方有人, 一个猛子扎在了对方怀中。
    “师将军, 当心。”对方扶住师彦的胳膊,这才没叫他跌倒。
    “老乐?”师彦惊讶的道:“是你啊。”
    乐镛往后看了一眼,奇怪的道:“是有甚么要紧之事么?师将军如此匆忙。”
    “我告诉你,”师彦压低了声音, 道:“天雷勾地火了!你可千万别去凑热闹,小心连你一起烧了!”
    喻隐舟谎称太子被北狄俘虏, 还缺了一条胳膊,这本是好意, 可以撮合太子与长王子重归于好,修复兄弟手足之情,只是……
    只是没想到,这回旋镖,打回喻隐舟的头上去了。
    师彦道:“你说君上也是,随口说甚么不好?非要说……说太子没有利用的价值,是个弃子,搁谁谁不生气?谁不动怒?就是欺负太子脾性太好了。”
    乐镛平静的看着师彦叨叨,挑了挑眉, 道:“师将军怀里的这是……?”
    师彦还在絮叨, 低头一看,吓得无声惊呼, 张大了嘴巴道:“这这这……你、你别看,这是我的……”
    乐镛点点头, 淡淡的道:“哦,原是师将军的第三条腿,还宝贝的抱在怀里呢。”
    “呸!”师彦气愤的道:“是你的第三条腿!看清楚,这是条胳膊!”
    师彦拿着血粼粼的假胳膊比划,乐镛眼眸一眯,立刻认了出来,道:“师将军,这可是乐某的假人?”
    师彦:“……”
    “我要是说不是……”师彦尴尬的道:“你信么?”
    乐镛平静的道:“师将军说呢?”
    师彦连忙道:“这、这胳膊好着呢!就是染了点赃物,我回头给你洗洗,洗干净便好了。至于上面的刀痕……左右你也是用来扎针灸的,都是窟窿,不多我扎的这两下——”
    他说完,一溜烟便跑,还喊着:“别那么小气,我改日给你买新的!”
    乐镛:“……”
    乐镛看着师彦的背影,平板的面容突然化开了一丝笑容,无奈的摇摇头。
    “孤……”喻隐舟看着叶攸宁,与叶攸宁四目相对,道:“孤有说过么?”
    叶攸宁点点头,道:“攸宁方才亲耳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