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节
    “皇后擅画也爱画,理应享尽繁华富贵,但尊贵为皇后屋内却只能挂一幅《西山春景图》的赝品,而今日就有一个机会,朕的私库里,恰巧存着《西山春景图》真迹,皇后若争取,这画便是皇后的,皇后若是懈怠,这画便会落到旁人手里,毕竟时不待我,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有一次,若还想要有下一次,不继续努力怎么行?”
    不待顾云舒开口,邵瑜接着说道:“皇后,站得高才能望的远,若一直躺在山底,也不怪人人都要踩一脚。”
    邵瑜这波近乎明示,若这样开挂皇后都还在坚持佛系人设不动摇,那他也拿她没办法了,索性将人放出宫去,接着派暗卫十二个时辰贴心保护,这样也算勉强完成守护任务,只是他心底到底会觉得憋屈。
    良久之后,顾云舒开口说道:“臣妾爱画,还请陛下割爱。”
    邵瑜微微一笑,道:“凤印,会随着那副画一起还给你。”
    顾云舒原本有些弯曲的脊背缓缓挺直,开口道:“臣妾自会晓谕六宫,后宫妃嫔须循旧例,复请安之礼。”
    “甚好。”邵瑜最怕跪久了的人不知道该怎么站起来,如今既然皇后愿意做出改变,他自然全力支持。
    等到赵六福带着邵瑜的旨意,去清扬宫取皇后的凤印时,许贵妃满脸都是不敢置信。
    “你再说一遍?陛下怎么会这么做,你是不是听错了?”许贵妃杏眼浑圆,就差破口大骂了。
    “贵妃娘娘,陛下旨意明朗,老奴绝不敢假传圣旨,还请贵妃娘娘交出凤印,不要为难老奴。”赵六福也没想到皇帝去了一趟坤宁宫,就有如此转变,他暗搓搓的想着难道是自己换的荷包发力了?
    许贵妃却不管不顾,气呼呼的道:“本宫倒要看看,皇后到底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
    许贵妃也不管凤印本就该由皇后掌管,直接一甩衣袖,看都不看赵六福一眼,直接带着人浩浩荡荡杀向坤宁宫。
    “皇后呢?皇后呢?”许贵妃也不管坤宁宫侍从的阻拦,直接推开门就闯了进去。
    皇后此时坐在书房里,面前摊开一本账本,身后站着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的嬷嬷。
    “皇后,得不到男人的心,便在背后刷阴招,你这样的人,活该一辈子不得宠爱!”许贵妃气势汹汹的说道。
    皇后身边的嬷嬷脸色未变,朝着许贵妃行了一礼,接着说道:“妄议中宫是大罪,还请贵妃娘娘慎言。”
    许贵妃一把推开那嬷嬷,说道:“你算是什么东西,就连皇后也不敢这么跟本宫说话。”
    “张嬷嬷。”顾云舒突然开口喊道。
    那嬷嬷赶忙应了一声。
    “劳烦嬷嬷教教许贵妃,身为宫妃,见到皇后该如何行礼。”顾云舒声音微微提了提。
    许贵妃却冷笑一声,道:“娘娘如今即将骗回凤印,也敢跟人大声说话了,只是不知道,陛下能给娘娘撑几天腰!”
    皇后看了她一眼,道:“骗?那本就是本宫的东西。”
    “你有什么资格拿凤印!”
    顾云舒一步不让,道:“就凭本宫是陛下亲封的皇后。张嬷嬷,教她行礼。”
    “贵妃娘娘,您看着老奴,应该这般行礼。”张嬷嬷一边说,一边做了一遍动作。
    许贵妃朝张嬷嬷翻了个白眼,直接从怀里掏出凤印来,随手抛到皇后身上,嚣张的说道:“娘娘既然这么想要凤印,我还给娘娘便是,只是过几日娘娘还给我时,别哭得太难看。”
    许贵妃说完,不理屋里的众人,昂着头转身便往外走。
    “本宫准许你走了吗?”
    许贵妃回头,面对难得强硬的顾云舒,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
    “娘娘还有什么吩咐?”许贵妃眼睛微眯,整个人看起来像是被浓重煞气包裹了一般。
    顾云舒面无表情的吩咐道:“张嬷嬷,教她行礼。”
    许贵妃冷笑一声,道:“本宫,学不会。”
    “学不会就学不会,此事就算了。”邵瑜的声音从屋外传来。
    许贵妃脸上一喜,顾云舒神色一僵。
    跟在邵瑜身后的赵六福小心的看了许贵妃一眼,他先前见许贵妃气势汹汹的去了坤宁宫,便立时给邵瑜通风报信去了。
    邵瑜的下一句话,却让许贵妃觉得如坠冰窟。
    “连行礼都学不会,这后宫显然是容不得你了。”
    第41章 昏君当道(五)
    许贵妃不敢置信的看着邵瑜,接着极为快速的,以生疏但却标准的姿势,朝着顾云舒行礼。
    邵瑜也没有提起先前那个话头,转而说道:“凤印既还,但你僭越之罪难恕,这一个月便在清扬宫里闭门思过。”
    许贵妃神情恍惚的被丹翠扶出了坤宁宫,她犹难以相信,皇帝会这样对待自己。
    “娘娘天姿国色,陛下也许是一时糊涂,娘娘您别放在心上。”丹翠小声安慰着。
    许贵妃面色苍白,她家世不显,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皇帝待她无原则的宠爱之上,如今皇帝厌恶了她,那她还有什么下场?
    顾云舒脸上却没有多少欣喜之色,她与许贵妃的处境不过掉了个头,从前她是被这样打压的一个,如今不过是变成了许贵妃,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只是一想到自己最终的结局,她决意不愿意再做被压着的那个。
    转眼又是大朝会,律法司是小事,这样一个全是年轻臣子的小部门,并未被朝堂下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太过放在心上,就当是哄皇帝玩一般就通过了。
    而设立内阁之事,却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样一个部门的建立,无疑是对文官集团的再一次加强,宗亲和勋贵那边难免有些不乐意。
    勋贵那边觉得得安两个人进去,宗亲那边也觉得自己该占个位置,几方吵得不可开交。
    邵瑜坐在上首,老神在在的看着他们吵架,半点没有要劝架的意思,甚至还饶有兴致的跟赵六福点评起来。
    “你看看那个叫什么名字,他看起来好像一条狗啊。”
    恰逢此时文武百官超级休战期,邵瑜说完满殿一片寂静,所有人先是不敢置信的看着邵瑜,接着又互相看了一眼,似在打量着到底谁长的像一条狗。
    那些自觉皇帝能记住自己名字的,理所当然的认为皇帝说的不是自己。
    而那些拿不准皇帝认不认识自己,在看到左右向自己投来打量的目光时,却觉得颇受冒犯,恨不得跳起来说“我不是”。
    邵瑜轻咳一声,全当没事人一样,开口道:“大家都吵完了?既然你们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那就推举,赵六福,每人一张纸,每人一票,你记下每人的得票数。”
    这建议显得十分公平,又是暗投的方式,朝臣们倒没有什么反对。
    很快,邵瑜便得到了朝臣们推拒的名单,他看着赵六福记下来的人名,挑了挑眉,朝着朝臣说道:“看样子,想当阁老的人不少。”
    如许建宁这样暗戳戳投了自己的人,不禁老脸一红。
    “低于五票的,便算了吧。”邵瑜这般说着。
    群臣看了看在场人数,没有意见。
    邵瑜接着说道:“五票以上,一共有十三个人,差不多要去掉一半,如今时辰也不早了,再闹下去指望你们也闹不出个结果来,不如就抓阄吧。”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不可儿戏。”柳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其他人也纷纷应声。
    邵瑜翻了个白眼,反正他是个荒唐皇帝,也不用在意什么仪态,若不是龙椅前没有桌子,他都恨不得将脚抬上去。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朕提出这样公平的建议,你们都还不满足?难道你们觉得被推举之人,都没有资格当阁老?”邵瑜反问。
    “额……臣绝无这般想法。”柳达赶忙说道。
    邵瑜直接道:“你们是想朕胡乱指派,这样你们就高兴了?”
    “额……”众人又被说的哑口无言。
    “抓阄这样公平你们都不满足,难道要将十三个人全都抬进内阁?”邵瑜质问。
    柳达摸了摸额头上不存在的汗,“抬”这个词说的可真晦气啊,但他还偏偏不能反驳。
    最终的结果,朝臣们自然扯不过邵瑜。
    很快赵六福便拿了个盒子上来,将写着十三个人的纸片,当着众人的面叠好,然后放入盒子中。
    邵瑜站起身来,撸了两把袖子,慢吞吞将手放进去。
    自己的名字在十三个人之中的,自然着急的不行,而不在其中的,此时失落之余倒显得有些放松。
    邵瑜忽然停住了,看着众位大臣全都盯着自己,脸上突然显现出痛苦之色。
    “陛下?”柳达轻声询问,不免有些担心。
    “没事,被纸条咬到手了,嘶……好疼。”邵瑜见他们神情太郑重,忍不住皮了一下。
    “……”
    柳达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许建宁却凑近了一些,问道:“陛下可要传太医。”
    该配合你的演出我尽力配合。
    其余的大臣见许建宁这样没底线,心里忍不住骂了一句奸佞。
    偏偏邵瑜还突然演戏上瘾了,手指夹着纸条跟抽风一样甩动起来,直接将抓到的第一张纸条甩到了离得最近的许建宁的脸上。
    许建宁捡起那纸条,也不敢打开看,而是恭恭敬敬的递给邵瑜。
    邵瑜伸手打开那纸条,往外一翻,让众人看得清清楚楚。
    “恭喜柳相,成为内阁第一位阁老。”众大臣不管是不是真高兴,此时都得做出一副为柳达高兴的样子。
    邵瑜却笑了笑,说道:“朕还忘了说,这抓阄抓的是排除的,还是留下的呢。”
    众人一愣,柳达脸色也僵了起来。
    “陛下,军国大事,不好儿戏……”有大臣说道。
    而勋贵那边却有人开口道:“陛下,这弃掉的人是六个,留下的是七个,而那纸阄咬得陛下手疼,既然如此,不如陛下抓出来的全弃掉好了,免得陛下多受一次皮肉之苦。”
    众人争执之间,邵瑜又从里面抓出了一张纸出来,说来也巧,这次抓出来的名字是显国公,显国公早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如今虽是花甲之年,但依旧精神矍铄,论年纪论战功他都是勋贵之首。
    这样一来,文臣与勋贵之间一边一个,偏偏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倒不好再说抓出来的要被排除了,那先前开口奚落的勋贵此时也闭了嘴。
    邵瑜笑着说道:“这是弃是留?”
    “留,留,自然是留。”众人此时的意见倒比较一致。
    邵瑜也懒得戏耍他们了,飞快的将剩下的五个抓完。
    严开身为右相,在文臣之中,地位仅在左相柳达之下,本以为自己是板上钉钉的阁老之位,未曾想,这当中真的没有自己。
    最终定下来的阁老名单,五个文臣,两个勋贵。
    武将们虽不满意,但也知道处理国家大事,武将肯定没有文臣做的顺手,至少内阁里有自己人,这结果也算是差强人意。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