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5章 当挂逼真正开挂之时
    pvc(聚氯乙烯)和水泥,基建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两大材料,前者是绝大部分管道的材料,后者更是现代建筑的基石。
    这两和高科技完全扯不上边的玩意儿,却是从氯化工路线起步向多晶硅迈进过程的副产品。
    氯化工路线它所产生的第一批产物,就是聚氯乙烯,简称pvc。
    而往下走第二批产物,是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构成的的混合物,只需加入石膏以及一些辅料后,便是硅酸盐水泥。
    更重要的是,水泥和pvc并不会招致国家宏观调控的打压。
    站在2003年的今天看,往后走,未来十来年都是土木基建的时代,用量海了去了。
    而且这种工艺制造出来的硅酸盐水泥相比普通水泥,更加耐久抗腐蚀抗低温,就算水泥要清理落后产能也不会落在卿云头上去的。
    但是,在2003年往前看,过去的五年,是华国经济最步履艰难的时期。
    甚至,当前这个时点,是宏观调控出清落后产能的时期,整个社会都在压缩基建,孙红兵的倒下本质便是如此。
    所以现在绝大多数人是看不见未来基建狂魔的趋势,或者不敢笃定这个趋势的。
    只能说,卿云是个挂逼,他做这种事情无需什么慎重考虑,时机到了就直接开车狂飙,不带丝毫犹豫的。
    虽然他不准备进入房地产这个行当,但他准备含泪挣这笔钱。
    谁叫对于他而言,以上两个是副产品呢……
    假设别人是买1000元的工业硅来使用,而卿云自己自制同等售价的工业硅用来自己使用的同时,必定会产出至少3000元左右pvc和水泥。
    也就是说,其实这两项的产出的利润,已经能够覆盖他制成多晶硅的成本了,保不齐还会有盈余。
    而至于三氯化硅之后的副产品,蒸汽可以用来发电,直接在产线中进行循环利用,而后的一些产物,秦缦缦二伯秦天山的循环经济已经做出了部分良好的应用场景。
    所以,这个报告,秦缦缦来写是最方便的,数据全部找她二伯要就是了。
    剩下的副产物以及能耗问题,卿云知道怎么处理,但现在没法写出来。
    说自己略懂这个路线还好说,毕竟是半导体产业链的一环,看看科研报告、论文什么的,多多少少懂一点没问题。
    但要说脱离时代自己原创一个解决方案出来……
    说出来别人也不信啊。
    不过,还好。
    毕竟,这是物理化学的领域。
    云帝的本命。
    作为一个物化教授,卿云想要忽悠住这几个在这个领域里只能眼里闪烁着清澈而愚蠢光芒的小白,简直不要太容易。
    简要的给几个婆娘神吹了一番后,云帝达到了他的目的。
    不光是秦缦缦听得二晕二晕的,其他几人的眼里此时都闪烁着无奈的光芒。
    听不懂,完全听不懂。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这四大学科被称为化学、药学、材料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噩梦学科,也不是没道理的。
    就连学历最高的苏采薇,此时都是在听天书一般。
    没办法,化学……
    化腐朽为神奇的学科。
    她数学和计算机两个学位加起来都是不学化学的。
    “可是二伯那边的路线,都还没解决多晶硅的纯度问题,他们现在研究的方法,最后出来的多晶硅只是太阳能级的,只能做光伏面板,没法制成单晶硅。”
    目前多晶硅纯度不高的问题怎么解决……
    很不巧,这才是云帝的专业所在。
    他敢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此时最懂这玩意儿的人了,没有之一。
    高纯度多晶硅,甚至单晶硅,华国不是没有。
    相反,在林兰英先生和无数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华国在1958年就成功生产出了单晶硅,而1962年华国第一根无位错单晶硅便拉制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靠前的水平了。
    最初的津门半导体、峨眉半导体、洛阳中硅、华山半导体也就是靠着这个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的华国,生产厂家数量最多的时候高达20多家。
    但是,这是服务于军工级产品的产线。
    也因为种种原因,技术无法迭代,导致工艺始终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生产技术难度大、规模小、良品低、污染大、耗能大……
    简单的一句话,就算面对几十万美刀的进口价格,都毫无成本优势。
    于是在进入改开之后,除了军工体系外,国内硅厂有一个算一个,相继停产和转产。
    到了世纪初,此项原材料,民用市场的国产率为0。
    而卿云前世那个在国际上大杀四方,直接把50万美刀一吨的多晶硅干到6万华国币的硅产业,又是什么时候才兴起的呢?
    太阳能级的多晶硅,便是此刻开始兴起,到2005年由施正荣、杨怀进等人给引爆,而电子工业级多晶硅,则要等到2010年之后,国内才因为技术突破才实现量产,2015年才实现规格达标。
    从太阳能级到电子级,中间相隔了十二年。
    为什么?
    三个原因。
    第一,太阳能级,太赚钱。
    太阳能级和电子工业级,表面区别只在于纯度,可由于制备路线实现上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
    于是对设备的要求,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但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工艺,而在于市场。97年起,阿美莉卡的太阳能屋顶计划点燃了世界的光伏市场,这个市场又因为环保等理念的提倡,成指数级的持续增长,产品严重的供不应求。
    生产简单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已经能够赚得盆满钵满,没有政策导向的情况下,民营资本自然缺乏向电子工业级转变的动力。
    第二,太阳能级,太简单。
    单晶硅的拉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低,甚至可以说非常高。
    而国内的人才储备……在改开后那波关停潮里,可以说是流失殆尽。
    市场上当时根本就没多少专业人才。
    当初在峨眉半导体、洛阳中硅、华山半导体这种停产转产后保留下来的老三厂里,工作仅一年的普通操作工到了之江一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厂里,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技术总监,而稍微有过几年经验的技术员,那更是各家老板所依仗的大宝贝。
    人才的技术高壁垒使得其培养是无法拔苗助长的,这就导致单晶硅在当时就不是市场玩家能玩得起的。
    更何况,单晶硅其工艺非常复杂,生长过程中的速度和维度必须稳定,因此单晶炉要有精密、稳定的上、下部分运行、转控制系统及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其设备、能耗、人工、原料、辅料……加起来和只做到太阳能级多晶硅为止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这就导致了单晶硅在本世纪前十年的华国,压根儿就没人愿意去做。
    单晶硅既然没人愿意去做,那作为它的前置产品电子级多晶硅,自然也就没人做了。
    而雪上加霜的是,当年施正荣在光伏上的暴富神话,给整个产业甚至整个华国的工业升级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激励,但也阻碍了电子级多晶硅的发展。
    以前的工业制造都是人工流水线安装制造及机床加工制造,真正的具有工业化制程概念由民企进入光伏产业开始的。
    光伏让民企知道了净化车间、工艺冷却水、温区控制、材料加工、晶体排列等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考虑的术语,这个行业让我们从单纯的机械加工行业到半导体行业有了过渡板,也有了产业升级的新突破点,整个社会的企业家无不在深入学习这样的理念。
    随着国外欧罗巴市场政策补助波动及货币利率差,产业具有投资盈利回报周期短、回报高的特点,当时几个人合资,三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同时由于技术不透明及环保要求宽松等条件,于是光伏产业园暴增。
    整个产业链上,涌入了太多的玩家。
    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供大于求,多晶硅价格暴跌,价格从50万美元一吨到6万人民币一吨,这种惨烈的价格战让市场上没有一个赢家。
    这进一步的挤占了后期单晶硅的生存空间。
    第三,电子级不赚钱。
    因为电子级硅材料其易脆性,其运费是相当高昂的,当年从峨眉半导体厂运输出去,全程都得使用轿车而非货车。
    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滞后,导致华国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在国际巨头的价格战下,没有本土的销路,要想远销海外,在几乎等同于材料成本的价值运费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以上三个原因,归根到底的其实就是市场,就是没有本土半导体市场来支持上游原材料的生产。
    但是,这三个问题的根源再上一步,却又回到了工艺上。
    没有市场-工艺无法迭代-没有市场
    这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罗圈架。
    能耗什么的都是扯蛋,是因为落后的工艺技术,导致华国的电子级多晶硅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对外无优势。
    否则怎么会是华国的运出去要亏钱,外国的运进来却赚钱呢?
    制备多晶硅主要工艺叫做改良西门子法,是国内外最普遍也是最成熟的方法,2020年全世界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制成多晶硅的数量占比高达97.8%
    改良西门子法,自1955年发明以来,到卿云重生之时,已经有60多年历史,业内参与者不停的对西门子法进行技术优化和提升,一共经过了三次大版本十来次小版本的迭代。
    很不幸的是,在世纪初,华国的改良西门子法,还处于第一代的优化阶段,根本无法和当时的国外先进产能的第二代相抗衡。
    而这个时空很幸运的是,卿云,作为一个物化专业的水教授,掌握整个氯化工体系第三代改良西门子法。
    没办法,相比其他人,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就在西蜀的乐山。
    全世界多晶硅三大龙头,第一通威、第三东方厚朴就是西蜀的企业,而排名第二的协鑫一半的产能也在乐山。
    因为乐山被称为华国硅业的黄埔军校,不仅有当年三线建设时期积攒下来的硅业功底,还有全球最大的硅料储备,更有全华国最完备的化工体系,这里每年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多晶硅。
    而前世,虽然卿云被秦天川赶到大学里,但是香火情还是有的,他要对硅产业进行研究,光是东方厚朴便随时供他予取予求。
    本来秦天川这么做的目的,也不过是让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配得上秦缦缦那数学家的身份而已,对这种事情,自然是大开方便之门。
    现在卿云要做的,只是将自己从博士到教授那些年水过的论文,通过一个合理的方式,给复刻出来。
    一旦复刻成功,那么对国外整个半导体原料产业,便是一次摧枯拉朽的碾压。
    最简单的对比便是,他可立刻将多晶硅生产线投资成本从此刻的每千吨2亿美刀直接干到每千吨0.7亿人民币。
    还原炉材料从石英玻璃迈过中间无数代直接跳到不锈钢,因为此刻,只有他知道怎么改变配方从而让不锈钢也能做还原炉;
    而材料的改变让单炉内部空间变大的同时,再对空间架构的重新搭建,他可以直接让内部棒数从3对直接提高到48对;
    带来的改变,就是单炉年产量从80吨直接提升到800吨。
    产量十倍级的增长,主打的就是一个降维打击。
    此刻的云帝,心里美滋滋的。
    这才是他的专业!
    这才是他前世半辈子的积攒!
    不过旁边的萧雅却紧皱着眉头。
    原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秦缦缦能理解的,她理解不了,开口问道,“小屁……呃……”
    诸女愕然间,而后不约而同的狂笑了起来。
    “小屁孩?哈哈哈哈!”
    面对云帝那一脸便秘的模样,萧雅扑闪扑闪自己的眼睛,表示抱歉叫顺口了,一是时间忘了。
    绝不是故意的。
    见小屁孩的脸越来越黑,萧雅赶紧问着,“小卿,你为什么要对半导体原材料行业这么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