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8章 为国除奸
    第228章 为国除奸
    十一月,陈邦傅伪封秦王之事泄,朝野一片哗然。
    原来,赤军占据南宁、横州,威胁到陈邦傅的老巢浔州。为对抗赤军,陈邦傅相继联络忠贞营、大西军,希望引为奥援。
    杨畏知出使肇庆,为孙可望请封秦王。永历帝不许,仅封孙可望为“景国公”。
    岑丹初在昭平拦住杨畏知,联络堵胤锡,封孙可望为“平辽王”。后来,堵胤锡向永历帝面陈此事,得到了永历帝的认可。
    陈邦傅却丧心病狂,伙同中军胡执恭,利用空白敕书,封孙可望为“秦王”。胡执恭为使者,抢在杨畏知之前,把秦王敕印送到了昆明。
    陈邦傅、胡执恭二人为取媚孙可望,在秦王敕书上大做文章,文字肉麻,不伦不类,语曰:“朕率天下臣民以父师事王”、“崇之以监国”、“许之以九锡”、“推之以总理朝纲”、“总制天下文武将吏兵马钱粮,专征四方,行大元帅事,公侯阁部以下皆称臣,启旨行事,不必关奏朝廷”……
    又用白银铸成“秦王之宝”,镀以黄金,令胡执恭送至昆明。
    孙可望对胡执恭送来的敕书和“秦王之宝”极为满意,亲自郊迎使者,举行了隆重仪式。
    史载,孙可望“肃然就臣礼,先五拜叩头,舞蹈称臣。受秦王封后,率其义兄弟三人并三军士卒各呼万岁后,又秦王升座受义兄弟三人并三军士卒庆贺”。
    又令人把敕书誊黄,布告云南各地,军民“欢庆三天”。
    哪知不久之后,正使杨畏知等人回到昆明,带来了封孙可望为“平辽王”的敕书和银印。
    孙可望如梦出醒,始知秦王之封为假。杨畏知厉声斥责胡执恭,胡执恭则争辩说平辽王敕印也是假的,朝廷所封只是景国公。
    真是丢人丢到家了!秦王之事,云南军民人尽皆知。这时,朝廷又要降格孙可望为二字王,其尴尬可想而知。
    孙可望恼羞成怒,声称“为帝为王,吾所自致,何藉于彼?而屑屑更易,徒为人笑。”
    他把杨畏知、胡执恭投入监狱,给朝廷送去启本,称“于某日接敕封臣秦王,于某日接敕封臣平辽王,莫知所从”。
    不过,孙可望对朝廷还抱有希望,把两份敕书抄送朝廷,表示秦王之封已成事实,无法改变,请朝廷真封秦王。
    不用说,朝廷又是一阵反对。首辅严起恒、户部尚书吴贞毓、兵部侍郎杨鼎和等重臣皆明确反对真封。督师瞿式耜还自作聪明地上书朝廷,说胡执恭伪封只是个人行为,并非出自陈邦傅之意。
    为防范大西军,朝廷大封贵州军阀,“封黔镇皮熊为匡国公,播镇王祥为忠国公,防滇寇也”。
    ……
    消息传至南宁,军民群情激愤。陈邦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能取媚孙可望,反而结下大怨。更严重的是,朝廷与大西军的关系更加紧张,势同水火。
    丹初早就想夺取浔州,如今师出有名,正是天赐良机。他立即上书朝廷,弹劾陈邦傅大逆不道,破坏大局,请缨讨伐陈邦傅。
    不等朝廷回信,丹初就集结大军,发布讨贼檄文,以“为国除奸”为口号,起兵讨伐。
    牛刀杀鸡,丹初出动了水师标、亲兵标、步兵第一标、辅兵标一万多人马,从横州向东出击,作主攻方向。步兵第三标从五屯所方向西进,为辅攻方向。
    十一月二十日,赤军西路军进入浔州府贵县境内,逼近瓦塘渡。
    瓦塘渡顾名思义,是个渡口,也是个商埠,北依浔江,南依亚计山,甚是险要。陈军以瓦塘渡为防御前沿,在江上扎设巨筏,布置火炮,又在亚基山扎设四座营垒,防范赤军东下。
    虽说赤军有把握攻下瓦塘渡,但陈军防御严密,赤军若不付出一番伤亡,并不能轻易攻下瓦塘渡。攻坚战就是这样,守方占据地利,更具优势。
    赤军还未开始进攻瓦塘渡,就有一伙山贼来投,原是贵县的佃民,愿意献计破贼。
    情报局经过盘查,觉得可行,向丹初做了汇报。联想到国内佃变四起,丹初来了兴趣,下令传见。
    “爵帅,小人原为贵县佃民,因官逼民反,到亚计山落草为寇。今日特意来见爵帅,愿献以破贼之策。”
    山贼首领是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皮肤黝黑,说话不卑不亢,似乎来历不凡。
    赐坐之后,丹初问道:“浔州沃野数百里,在广西号称富庶。怎么,这里的百姓也活不下去了吗?”
    他并不刻意摆架子,却自有一股威严,令来人不由得心生畏惧。
    “回爵帅,广西连年战乱,官府盘剥太重,就算庄稼丰收,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
    “嗯,”丹初并不询问破敌之策,反而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落草的?”
    “前年三月。”
    前年三月,也就是永历元年三月。
    那时,丹初还是个童子兵,随焦琏救援桂林,在城外夺旗斩将,大出风头。清军刚刚进入广西,各地佃变四起,明军忙得焦头烂额。幸亏焦琏在桂林取得大捷,陈邦傅在贵县击败清军,明军才稳住阵脚。
    不难猜出,这人必在那时参加了佃变,或许还是个头领。清军败退后,明军捕杀佃变头目,他不得不落草为寇。
    “你在那时,为什么参与佃变?”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令他敬畏不已,以为丹初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丹初却笑道:“没关系,你如实说便是。我们赤军立志为民谋利,与民亲善,并不会为难你。”
    “当时小人以为,鞑子来了,佃农的日子会好过些,于是大家都揭竿而起。”
    “非也,非也。”丹初说道:“鞑子来了,百姓的日子只会更苦。”
    清军南下时,各省民变四起,乡村有佃变,城镇则有奴变。皆是佃民、奴仆不堪压迫,趁机反抗。尤其是江南、江西、闽浙等富庶省份,佃变、奴变更为严重。
    原以为,改朝换代后,佃民、奴仆们的生活会大为改善。但清军入关之后竭力维护地主利益,得到了地主的支持,对各地佃变、奴变进行残酷镇压。
    “赤军着佃纳粮,只征收五成地租,且不附加任何瑶役。南宁、横州的佃农皆能衣食无忧,浔州佃民亦热切欢迎赤军。我等亦愿为爵帅效力,诛除陈邦傅这个奸贼。”
    赤军的名声已经传播开来,浔州百姓也期望赤军早日到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丹初心中甚喜,说道:“甚好,甚好。且等我军攻破浔州,定让浔州百姓过上好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