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伟大的哈耶克
“你从哪弄来的?”陈景乐疑惑。
梁城说:“朋友圈看到的,随手转过来。”
陈景乐点开仔细一看——
好家伙!
硕大的海报标题上写着:“必贵园城邦国际特惠秒杀!”
98平湖畔观景房,原价84万,现在直降20万,折后价64万,每平方只需6500元!
“没记错的话,城邦国际精装房价格是8300-8500一平吧?降得这么厉害?”
陈景乐惊讶。
毕竟江北的平均房价,可不止6500。
抛开那些偏僻的城郊楼盘不谈,原先整个城区均价,应该在8500-9000之间,特别好的地段会在10000以上。
比如梁城买的恒达,在城北中心板块,小区规模庞大,周边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有大型商超、公立医院、公立幼儿园小学等。
当时价格就在10000左右。
这是之前陈景乐还关注江北楼市时的数据。
现在肯定没有了。
整个江北普遍都在降,或者说全国上下都在降,江北已经是相对滞后的。
这一年多以来,楼市都发生了什么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就算不清楚,也应该有所耳闻。
梁城说:“宣传是这么写的,具体什么情况,得去现场看过才知道。”
“大概率是户型特别差的那种。”
陈景乐看海报上宣传的这个户型,就不咋地。
梁城深以为然:“我觉得也是。”
其实这个楼盘位置偏到不行,属于郊区中的郊区,山旮旯的山旮旯,甚至不如陈景乐家位置。
“一开始卖那么贵就不合理。”
陈景乐家虽然是城郊农村,但距离市中心区域,比这个城邦园到市中心快得多。
只是当时市场过于疯狂盲目,毫无理性可言。
即便是2023年,依旧有很多人相信放开后,房地产会重新站起来。
槽点太多,以至于陈景乐想吐槽都不知该从哪里开始。
在全国房价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江北硬是坚持一年多不跟风降价,甚至个别新开楼盘,不降反涨,争取收割最后一波韭菜。
现实是市场会教房地产商们做人。
那些个新开楼盘,一年下来,莫说一半,连十分之一都卖不出去!
陈景乐看到的时候,差点笑出猪叫声。
就这?
售楼中心150一天外加可以领一桶生油的攒动人头,或许能忽悠到不少傻崽,可网签数据骗不了人。
真实情况就是,现在江北的房价撑不住了。
到这时候,先前高位接盘那些人,才开始慌,才开始后悔。
用当下互联网很难听的一句话形容就是,当部分人的财富无法跟他们的智商匹配时,这些财富就会通过其他方式,流回到市场上。
都说群众是盲目的、愚蠢的,可理性又告诉陈景乐,不应该生他们的气。
……
像必贵园城邦国际这样的楼盘,陈景乐肯定看不上的。
一般的楼盘小区他都看不上。
他现在独栋小别墅住得挺好,干嘛要买商品房受罪?
又没有孩子要在城里读书。
且不说他现在躺平、没有结婚的打算,真结婚生孩子,也是好几年后的事。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那个时候,出生人口跌到每年800万以下的情况下,房价肯定会降到低点。同时适龄上学儿童数量太少,未必就需要城里有房才有上学名额。
总之不急。
梁城同样看不上,他已经有房子,就是转发过来聊聊。
之前陈景乐没决定在老家盖房的时候,俩人没少讨论买房的事情。
因为买房是当代青年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
没有谁一开始的梦想是这个,但社会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为了一个房子,而咬紧牙关。
要不是梁城夫妻俩的公积金能够覆盖掉房贷,他也不想买。
起码不想买在高位。
陈景乐摇摇头:“就怕降价都卖不掉,现在这行情,已经不是降价能解决的了。”
有恒达的前车之鉴,现在谁还敢上车?
恶性循环下,搞不好上车就成烂尾楼接盘侠。
“听说必贵园现在亏损很严重,前段时间新闻说他们资金链出了问题,你说会爆雷吗?”梁城很好奇。
要知道这两年可是有不少行业龙头级的房地产集团扑街了的,也不差必贵园这一个。
陈景乐想了想:“不好说,看上面会不会救吧。如果必贵园都爆,我怕后续连锁反应不止多米诺骨牌这么简单。”
当年西大的次贷危机,就是出于对未来房价持续上涨的乐观预期,促使银行扩大向信用度低的居民推销住房贷款,从而房地产市场泡沫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金融海啸。
软着陆就是人民买单,再苦一苦百姓,骂名上面来担。
硬着陆就是影响波及其他各行各样,经济全面暴死。
选哪个不言而喻。
“必贵园现在怕是头皮发麻,我看新闻,多地的必贵园楼盘都在骨折清仓。听说库存太多,根本卖不出去,没办法只能降价。结果这边一降,那边老业主就闹起来了。”梁城单纯看热闹。
其实他买的楼盘也有一定降幅,只是没有这个楼盘降得多。
本来很肉痛的,不过听说这个楼盘老业主们都开始闹后,瞬间觉得自己那点降幅,好像不是不能接受。
果然幸福感都是靠对比出来的。
高位接盘是这样,没办法,他爸妈当时想着儿子要结婚,没有新房不行,怎么都得买一套。反正公积金能覆盖房贷。
亏得还贷不用操心,不然梁城真要愁掉头发,一百多万买的房子,还没住进去呢,两年时间就亏掉十几二十万。
头皮发麻!
他跟钟老师二人两年下来,都不见得能攒下这么多钱。
有时候真想抱着枕头大哭一场。
梁城这都算好的,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亏三分之一甚至腰斩的,都大有人在。
这还只是江北。
形势更差的个别城市,价值只剩一折的都有。
“拉横幅了?”陈景乐惊讶。
梁城回复说:“那倒没有,不过据说聚集了不少人在售楼部要说法。”
要说法……
陈景乐有点想笑,又不好意思笑,不然显得自己像是幸灾乐祸。
同时又有点可怜他们。
说句戳肺管子的,要不是这些人高位接盘,房价早就降下来了。正是他们一个个前赴后继高位接盘,才把房价越推约高,造就今天的泡沫。
他们肯定是有责任的。
只是站在普罗大众的角度看,他们顶多是参与者,而不是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是伟大的哈耶克。
正是哈耶克的无形大手,才导致今天这样不好收拾的局面。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的说法,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即内部矛盾。
江北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这样的情形,发生在全国各地。
陈景乐难免唏嘘。
……
江北房地产市场动态滞后,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强大的出生率兜底。
众所周知,
南东省是全国最能生的省份之一,而粤西又是南东省最能生的几个地方之一。
外省的朋友们恐怕很难想象,江北90后一代,还有很多三胎以上家庭。
甚至五胎都有。
陈景乐在省城时候,就曾有同事针对江北的刻板印象发出疑问:“听说你们那里的人很能生?”
现实如此。
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陈景乐就算想反驳都反驳不了。
江北很穷,这里的人越穷越要生。
生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以后的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因为这边的年轻人有“交家用”的习惯。
交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工资,多多少少每个月都会给父母一笔钱,大家想的是,父母为家庭付出这么多年不容易,如今我有能力赚钱了,应该轮到我来回馈家里,减轻他们的负担。
外地人很难理解这种习俗。
看似文化差异的背后,更多是贫富差距导致的。
试问谁不想毕业后家里仍每个月给几十上百万零钱呢?
是没这条件啊!
南东省是富裕省,江北市是贫穷市。
外人看来发达的表面下,是一直拉不上来的城镇化率,是上不去的工资,是庞大的农村用地跟农村人口。
原先大家都在往城区挤,才造就了江北楼市的繁荣假象,现在不过是价值回归罢了。
房价下降的背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都是正常的。
陈景乐觉得,房贷撑不下去,第一时间应该把房子卖掉,这样才能把亏损降到最低。
哪怕打骨折。
抱着“不卖就不会亏”的想法,哪天真还不起贷款的时候,想卖都卖不掉了。即便卖掉,也无法填补这巨大的窟窿。
陈景乐幸亏当时忍住了,没有选择买房,不然真要血亏几十万。
反观,如果是现在才入手,相当于两年内赚了几十万。
有多少人两年内能攒到这个数的?
怕是寥寥无几。
如果真要他买,整个江北,他能看得上的房子,也就城北畔山豪苑的别墅小区。
他发自内心不喜欢住高层住宅,上下楼隔音效果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他喜欢安静。
满足这个条件的,就只有独栋别墅了。
问题是畔山豪苑的别墅太贵,远不是他一个普通人能买得起的,住在那边的,非富即贵。
即便他接下来几年能赚个几百万,能买一个小户型,都不太可能全部拿去买房。
划不来。
几百万够他潇洒过完下半辈子了,到处旅游吃吃喝喝不好吗?非得让一套房捆死自己?
“感觉这辈子大概率是没机会住那边了。”
陈景乐叹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