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动作越绷着就越好的,转身的时候不妨慢下来,别太猛,对了就是这样。”
在《芭蕾评论》季刊中登过这么一则故事。巴兰钦开记者招待会时,他舞团的舞者们都穿上了最好的衣服亮相,记者问便以为舞者们的工资很高。但是巴兰钦却说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评价,“舞者就像大象…”大家都莫名其妙,“他们吃花生度日。”
真是精妙的比喻,一语双关:舞者们薪资菲薄,吃得也很少。
首芭的待遇还不错,不仅有国家拨款补贴,团里的演出收入也不错,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舞者的职业生涯注定无法像大部分工作那么长。程团费劲心力,上下活动,想让团里打出名号,就是为了能多创收一些,“吃了这么多年苦,希望他们在金钱上的收获能匹配上他们的辛苦,让他们即使不跳舞了生活也有保障。”
这些国内顶尖的舞蹈演员们的薪资不能说是微薄了,但是在演艺行业,和动辄上百万的片酬广告费相比,他们的确可以说是付出得更多,但是收入平平了。
巴兰钦说得很对,舞者如同大象。他们不仅吃得少,还有大象一般的肌肉记忆。
首芭在美国的首场演出大获成功,他们跳得和在平地上一样稳一样精彩。来自西方的芭蕾舞注入了东方血脉,《凤仙花》这个融合了两种文化的混血儿,以其令人折服的魅力冲击了在场所有观众,他还是芭蕾,但是又那么不一样,你不会怀疑他是离经叛道的芭蕾艺术,但他的音乐、编舞、舞台却完完全全和人们司空见惯的芭蕾舞剧不同,因为他讲述地是另一片土壤上的故事,传达着五湖四海皆能体会到的情感。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观众,演出都会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作品因此得以成长。
莱恩不在这次的首演阵容里,他和祝君安一起在台下看完了这场演出,祝君安的目光没有离开过舞台,但是莱恩的眼睛却总是落在他身上。
他感到心疼,甚至莫名有些愤怒,怪造化弄人,给予才华却又无情夺去。祝君安本就是为舞台而生的人,莱恩知道他比自己对芭蕾的爱更专一更深沉。
舞者的生命在舞台上。
曾经祝君安的生命也在舞台上,现在他换了一种身份,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在他人的演绎下绽放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
演出结束的时候,许多观众都站起来喝彩,台下的工作人员演员们也都激动互相拥抱祝贺,在这样的掩护下,莱恩紧紧地拥抱了祝君安,“congras!best debut ever!(恭喜你,这是最好的首演!)”
台上的男女主演发出邀请,莱恩直接把祝君安托举到了舞台上,观众们又以最大的热情向这位年轻的中国编导致意,祝君安面带谦逊又腼腆的笑容向观众们致谢,莱恩在台下仰望着他,像望着月亮。
注:舞台的设置布局都是我瞎编的,请见谅。
*挂靴:芭蕾演员退役。
第31章
首演结束,大家虽然都很疲惫,可还是难以抑制的兴奋。旧金山芭蕾舞团和剧场的人也为他们庆贺,还开了香槟,大家都高兴极了,气氛十分热闹。
今天恰巧还是团里的主要演员张玮的生日,团里还有同事都准备了蛋糕,关系近的还买了礼物。
“打开看看!”有人撺掇道,张玮就打开了几个,香水、蓝牙耳机、保温鞋,基本都是些小东西,开到一个精致小巧的毛绒兔子,“送豆豆宝贝的!”张玮的舞伴于悠悠嘱咐他,张玮和儿子的生日恰巧是同一天,团里大多数人都知道,豆豆出生的时候,张玮在朋友圈发了一家三口的合照,孙嫣然一脸疲惫的笑意,豆豆在她怀里像个大红腰豆,张玮的眼圈通红,配文“谢谢老婆,给了我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张玮拆完祝君安送他的筋膜枪,把礼物都扫到了背包里,祝君安眼尖,看到他把一个精致的黑色小盒子也一并放进了背包里,那个礼物他还没有打开,除了他别人似乎也都没留意。
“谢谢大家,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全在酒里了!”张玮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家都为他的欢呼,高喊“生日快乐!”
after party后大部队都坐大巴回酒店了,祝君安和设备组的工作人员正在盘点道具,为今日的表演收尾,同时也为明天的演出作一些基本的准备。
回去的路上,云姐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明见!古德拜!see you!”她告别的嗓门真是不小。
云姐的酒量极好,这样的场合,都不用人劝,她都不少喝。她在全国乃至国外的剧场都有故交,这得益于演出后和当地剧场技术人员的把酒言欢,也正因为如此,她天南海北的方言,英语日语粤语都能来上几句,虽然都是中国口音就是了,其实交流沟通,口音是最不打紧的。云姐每到一个新国家都会做功课,和剧场设备相关的术语她都会事先恶补一番。
上车后,她一屁/股坐在祝君安边上,其实回去的大巴上没什么人了,完全可以一人两座,祝君安感到奇怪但是也不好说什么。
车开了一会,很多工作人员趁此机会和国内的家人视频通话,有的还在讨论工作,有的聊聊闲天,说说国内外的不同。云姐突然问:“嫣然最近怎么样?”
祝君安心里一激灵,他一下想到之前和可心在厨房的对话,可心说孙嫣然在怀疑什么,但是他观察了两天没发现他和谁怎么样,后来忙演出的把这件事彻底给忘了,今天冷不丁地云姐却提起了一个不在团的演员......难道她也听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