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7章
    “据说发烧的人里面格外热……你想不想玩?嗯,裴先生?”
    “够了。”
    裴彻眉心蹙紧,在意识到以目前的情况两人根本没有交流的空间后,他终于放弃对话,干脆选择沉默。
    令人窒息的寂静在他们之间蔓延,裴彻拉着闵琢舟的大衣袖口,再次将这个高烧还要乱跑的男人拽进留观室。
    “今天晚上你就呆在这里,哪也不准去。”
    裴彻这句充满命令意味的话语尚未说出口,一阵突兀的电话铃声便打碎了他们之间的对峙。
    娃综录制期间,为了避免艺人隐私泄露,嘉宾的私人手机会统一收上去,节目组会给每一位嘉宾都配置临时手机用以基本的通话。
    但此时响的并不是闵琢舟随身携带的那台综艺机,铃声是从裴彻的的外衣兜里传出的。
    裴彻听见铃声后有一瞬间被打扰的不满,但很快,他又恢复到那副冷静又斯文的样子,所有外溢的情绪都被收拾得十分干净。
    他拿出手机,看见来电人时眸光却倏然一顿。
    裴彻手中拿的手机并不是节目组统一配备的型号,而是他平时常用的那部。
    闵琢舟只看了一眼,并不觉得有哪里奇怪,毕竟裴总日理万机,上交手机也不太现实。
    令他更觉奇怪的是裴彻的表情。
    冷肃与严峻是这个男人对外惯用的皮囊,但此时又有某些微妙的不同,眉眼之间甚至夹着恭谦与紧张。
    下一刻,裴彻的视线转过来,他一言不发,只把电话递给了闵琢舟。
    闵琢舟眸光顿了一瞬,伸手将电话接过来。
    话筒凑近耳边,一个异常严肃的声音自手机那头传来:“您好,请问是闵琢舟先生吗?”
    闵琢舟:“您好,我是。”
    电话那头:“您好,我是宁城江航分局派出所的民警,现在想向您了解一些案件的情况,请您到江航分局一趟,谢谢配合。”
    闵琢舟闻声,眉心轻轻蹙起,他抬眸和裴彻对视,而后者也恰好在垂眸看他。
    两相对视,四下无声。
    第60章 往事编排好般出现
    夜雪之下,江航分局派出所内灯火通明。
    “三起?您的意思是,现在需要我配合您回忆三起案子的细节?”
    闵琢舟声音打破一室的宁静,他端坐在调查员对面,眉心微微皱起。
    从接到电话通知的那一刻起,闵琢舟就在不断地回忆自己究竟做过什么有可能被称之为“案子”的事情——然而事实上除了某次他带着闵画出去玩,因为停错车交了100块钱的罚单,他连其他的违规记录都没有。
    但此时此刻,对面调查员开口就要他配合警方调查所谓的“案子”,用的量词还是“一些”:
    确切来算,统共三起,查一赠二。
    因为是“配合调查”,整场谈话并没有在审讯室里进行,气氛相对没那么宁肃,调查员对闵琢舟的态度还算客气。
    调查员一共两位,年轻的那位主要负责记录,话不算多,埋着头写字的时间多于问询;年长的那位长相和蔼憨厚,手里捧着个泡了枸杞的搪瓷缸子,说话不疾不徐,是整场问话的主沟通人。
    “闵先生,您也不用太紧张,这样,咱们按事情的轻重缓急,一件一件说。”
    年长的调查员看向闵琢舟,他的眼底带着些平和稀松的笑纹,但却无法掩盖那种历经风霜过后、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闵琢舟不自觉坐直了身子,喉结上下轻移:“您请问。”
    年长调查员:“第一件事啊,是这样,据我们的资料显示,您是咱们本市药企‘悯术’董事长闵行先生的二公子,这事没错吧?”
    闵琢舟:“没有。”
    调查员语气斟酌:“私生子?”
    闵琢舟眸光一顿,随即坦言到:“的确,我十五岁才被接回闵家。”
    调查员点点头,陪了一句“无意冒犯”,随后继续问:“那你平时有接触过悯术旗下的业务吗?”
    闵琢舟实话实说:“没有。因为出身原因,我在闵家算得上是边缘人,悯术的业务一直都是我父亲在管,我从未接手过任何工作。”
    “嗯,这样啊……”
    年长的调查员将面前的资料一翻,盯着上面的字看了一遍,抬眼,表情有些疑惑:“那您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悯术旗下分公司“文泽制药”的法人代表,登记的是你的名字吗?”
    一直埋头书记的年轻调查员闻声,笔尖一顿,也抬起头,用一种严肃的审视的目光看着闵琢舟。
    文泽制药?
    乍一听到这个名字,闵琢舟的第一反应是陌生。但紧接着,一点陈年往事如白露泡影,模糊地浮现在他的脑海。
    闵琢舟嘴角下沉,开口说:“很多年前……应该在我十八岁的成年礼上,我父亲好像送过我一部分产业,您说的‘文泽制药’有可能在其中。”
    调查员皱了皱鼻子,扬眉反问:“好像,有可能?”
    闵琢舟解释:“我和我父亲关系一般,如果您不提的话,我大概会一直以为他送我的所谓的‘成年礼物’,只是家族强撑门面的噱头。”
    年长的调查员没回答,只若有所思掀开自己的搪瓷杯盖,吸了一口枸杞茶,又精准地把吸进嘴里的枸杞吐出来。
    他手肘撑在桌子上,支着下巴盯着闵琢舟看了一会儿,似乎在评估这个年轻人是否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一问三不知”。